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2021-12-17 13:50孟进石涛程建强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工匠社团培育

孟进 石涛 程建强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专业社团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质量精神和创新精神。鉴于专业社团的管理运行现状,应从深化精神内涵、拓展理论外延、健全相关机制、建强专业队伍等方面入手,推动专业社团培育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新时代工匠精神

一、专业社团建设对培育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态度和职业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1](66-69)。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时代要求。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目前,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中特别强调,我国需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在这个背景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又一次走人人们的视野。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伟大使命,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重任。当前,将工匠精神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育人手段上,除了传统的课业途径外,还需要开辟更加多元化的育人形式,实现对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其中,专业社团的开展无疑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专业社团是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和技术技能、塑造职业精神和品质精神、强化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专业社团发展与完善,对于助力新时代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社团助力培育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功效

(一)专业社团可助力培育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良好的职业精神集中体现于各类职业活动当中,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职业态度和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受各类新媒体承载的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职业精神有所缺失,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行业企业,急需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技能,而且要重视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育人作用,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专业社团是高职院校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育人实践的主体单元,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优势。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自主开展调研、走访、讲座、论坛、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各类研习活动,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时代风尚融入其中,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弘扬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干事创业、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的正能量,结合教师引导、理论宣导、榜样示范、实践养成,协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另外,高职院校可组织专业社团优秀成员积极参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验实训教学和生产实践活动,利用校企合作设立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深化学生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的认知,不断增强学生对行业企业相关岗位的适应能力,加速实现学生和企业员工的角色衔接和转换。

(二)专业社团可助力培育学生团结互助、协作进取的团队精神。

“人心齐,泰山移”,拥有团队精神的成员和部门才有高效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是在校党委统一领导校团委监管下,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实现的学生团体,社团成员专业背景相同、兴趣爱好相似、价值追求相近、成长目标一致。严谨的管理制度可有效约束社团成员非理性的行为,优秀的社团文化对社团成员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熏陶力,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为社团成员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畅通的信息交流可促成社团成员高效地开展工作。丰富的社团活动可助力社团成员逐步提高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策划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在社团指导教师精准引导和榜样人物示范引领之下,社团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举办各类活动,推动社团发展,社团成员以主人翁的姿态建言献策、接力奋斗、擘画未来,在长期合作过程当中真诚相待、友爱互助、达成共识、增进友谊。“上下同欲者胜”,系统规范的管理运作机制可催生强烈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专业社团在培育学生团队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社团可助力培育学生崇尚质量、精益求精的质量精神。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和智慧。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朱兰指出,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社会组织实施的质量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要培育员工公认的质量价值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强调在组织内部实施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注重强化人的质量意识以期在各个节点实现质量控制。目前,我国全方位深入推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推动国家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产品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急需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具备质量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社团因群体性(广泛覆盖的学生群体)、导向性(鲜明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及灵活性(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等特征,具有承担培养学生内化形成质量精神的独特优势,社团内部可开展敬畏质量、崇尚质量的宣传和宣讲活动,推广质量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引导广大学生认识质量对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借助讲座、研讨、参观学习、专项培训、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适时开展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质量素养教育,通过严谨的社团规章和社团文化的软约束规范学生质量行为。

(四)专业社团可助力培育学生唯实唯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全民共识,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在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弘扬创新创造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专业社团浓厚的学习氛围、激烈的竞争态势、充裕的学习资源、先进的社团文化有利于厚植培育创新精神的土壤。首先,专业社团要定期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技能研讨、培训交流、参观调研等活动,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丰富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形式。其次,“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专业社团汇聚了相关专业出类拔萃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挖掘其中的人物典型,塑造引领开展创新创造实践的榜样模范,有效利用新媒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在学生群体当中掀起求实求新、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竞相创新的时代风尚。最后,专业社团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优势载体,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开展的产学研項目,在企业生产实践当中强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专业社团实践培育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策略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社团育人功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部分高职院校创新性引入了“菜单式”“新媒体包装”“德育赋分”等推广模式,探索形成“三性一度”“质量管理”“项目化管理”等特色监管考评机制。然而,除重点扶持对象外,经过长期调查发现,大部分专业社团依然面临诸多传统发展难题,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指导、缺少专项配套资金、覆盖面较窄、社团成员流动性较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如何推动专业社团由目前的“一枝独秀”上升为“多点开花”直至“百花齐放”,由惠及少数学生群体到实现覆盖大多数专业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培育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方面的作用,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一)健全管理制度,推动专业社团实现科学规范化运作。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专业社团助力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础,科学规范的管理运作是增强专业社团组织育人功效的根本保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近40%的社团成员认为所在专业社团的管理比较松散、随意性较强,38%的受访对象认为专业社团仍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指导,54%的受访对象认为社团的发展受限于开展活动的场地和经费。因此,为实现专业社团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健全专业社团管理制度、配强指导力量、提升管理水平、配置活动场地及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势在必行。首先要在校级层面建立科学高效的专业社团管理制度并健全社团内部章程,强化监督落实,充分自主管理,量化考评指标,分类精准施策,善用奖惩机制,实现动态管理。还要配置对等条件鼓励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社团,实施社团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要整合校企资源,改善软硬件环境,为专业社团配置专门活动场地和配套专项活动经费,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执行力。

(二)深化内涵建设,打造专业社团精品文化和品牌项目。

文化可以滋养心灵、涵养德行、引领风尚。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社团文化集个性化与多元化、实践性与知识性、传承性与时代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功能。在加快推进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面)和大思政立体化育人格局时代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培育优秀社团文化,以深化专业社团内涵建设为导向,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质量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实行“专业社团+品牌项目”的管理模式,组织专业社团申报精品文化和品牌项目,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专题网站等新媒体工具,挖掘亮点,包装宣传,树立典范,示范引领,实施“三个一工程”,实现“一社团一精品文化”“一社团一特色品牌”“一社团一模范榜样”,将推崇职业精神、团队精神、质量精神、劳模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融入专业社团文化,把专业社团打造成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德技兼修的育人高地。

(三)联结外部资源,拓展专业社团开展实践育人的平台和载体。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培育工匠精神时,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和载体,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专业社团的实践活动仅限于校内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志愿服务活动等,可供成员选择的活动数量不多、形式单一、内容固化,成员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专业社团的育人功效大打折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被深度广泛应用,制造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急需大量会动手、勤思考、善创新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国家政策“推动”和企业需求“变动”的双驱动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应顺势而为,一是主动出击联结外部优势资源,对接制造业企业为专业社团开拓优质的实训实习基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科学制订实训实习方案、合作开发相关课程、订立量化动态考评机制、设立“实训实习学分银行”。二是引导专业社团成员“走出去”,主动参与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定向培养班、企业体验实习、工学结合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同时鼓励专业社团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公共场所等开展公益活动,有效拓展专业社团的实践育人平台、载体、场所。三是设法将优质资源“引进来”,促进专业社团有效利用校企协同开发在线精品课程与虚拟工厂、模拟生产线、企业案例等线上资源。四是高职院校之间应加强专业社团的校际沟通、交流与合作,合力共建实践育人项目。

(四)强化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夯实专业社团后备人才梯队。

受学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训实习、求职就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成员的流动性较强、更新迭代的速度较快,部分学生带着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加人社团,会造成社团内部不和谐。专业社团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后备人才梯队的匮乏,制约着专业社团良性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专业社团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专业社团后备人才梯队是当务之急。在制度层面,探索将专业社团精品育人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社团集体(个人)所获各级各类奖项荣誉与课程成绩、专业学分之间的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专业社团人才选拔、培养及成长机制,在制度层面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在措施层面,在始业教育环节“植人”宣传教育,强化学生对专业社团及文化和育人成效的认可度,增强专业社团在学生群体当中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专业社团要根据各自的育人特色编制一到两年的人才规划,坚持自愿报名、素质测评、择优录取、有进有出的成员流动机制,分阶段制订成员的成长计划、培养方案和考评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师生测评、综合评价的选拔方式,为社团选配优秀管理人员。在资源利用层面,专业社团应全面加强与学生会、共青团、班级、学生党支部等校内外党团组织的人才交流,吸纳优秀人才以充实社团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1].职教论坛,2014(22).

[2]郑大华.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N].人民政协报,2018-8-30(03).

[3]高楚云.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选择[N].湖南日报,2017-7-30(04).

[4]徐冬冬.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5(4):76-77.

[5]袁冬梅.论高职大学生社团培养团队精神之功能[J].职业教育研究,2011(1):62-64.

[6]丁家云.在坚守与创新中立德树人[N].光明日报,2019-7-16(05).

[7]尤嘉.基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职业学校学生社团文化内涵特征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9(12):14-16.

[8]吕恒志,尚妹钰,张君.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73-75.

本文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助推培育现代工匠精神的作用機制研究》(项目编号:A-0106-17-00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工匠社团培育
缤纷社团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工匠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