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和“U-G-S”协同育人

2021-12-17 14:23姬沈怡徐静谢雨童易健颖陈晨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岗前培训

姬沈怡 徐静 谢雨童 易健颖 陈晨

摘要:本文针对师范生实习和偏远地区教育质量问题,通过政府主导下建立互联网与师范生实践协作教学模式及完善师范生支教前培训和双导制度,使偏远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同时增强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推动社会教育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支教实习 岗前培训 学生人才培养

“U-GS”(University-Government-School,即学校与政府合作共赢模式)协作办学的师范生模式,是在以往“U-S”和“U-G”师范生教育模式基础上产生并且延续的,并且这种协调共赢的方案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为未来师范生的发展方案提供良好的借鉴。经过先前项目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以及不断改进和强化每个方案的环节,同时伴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及师范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推进,加强并且完善师范生从分离到互联的岗前训练和岗后锻炼,最终成为教育界和政府一致认可的“U-G-S”教育模式。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提升教师教育素质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培养并提高师范生的质量和素质”,要求推进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各地大学与各地政府、中小学校(幼稚园、技术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共同发展[1](122-125)。在这种条件下,地方应用型大学师范生的教学实习为教师的素质培训提供了崭新多样的机遇和发挥空间,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实践空间和提高可能性,但是,在面临新发展、新机遇的同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生依旧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怎么样解决这些困难尤为关键。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基于“U-G-S”合作教育的角度,我们需要对地方应用型大学师范生教学实习加强讨论和不断改进等问题,找到相对完善的措施方案,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及不断探索和追求核心的现实价值。

一、建立健全的师范生教学实践实习协调一致模式

师范生教学实践实习研究项目是一种涵盖不同部门和地区的系统项目方案,更加全方面和多层次地与各部门进行协同和相互联动配合,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从目前实践来看,这种师范生教学实践实习协调一致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环节,比如能否相互协调条件并且建立健全及能否成功运行发展等,校内部门之间、社会条件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难题出现。第一,有些难题存在于校园内部,体现在:一是在有限的资金困难中,选择年轻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存在一定难度,资金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让实践实习难以顺利进行;二是对于师范生参与职后教学,动员、教学的水平不足,部分学生无法克服心理及生理上的困难,怕麻烦、怕距离远,缺乏参与职后教学实践的积极主动性,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不能提高素养和教学水平;三是在组织师范生实习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往往忽略偏远地区中小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及大量顶岗实习教师的需求,不能及时满足偏远地区的教育要求。而且社会条件配合程度存在一些难题:第一,面对教学实践实习教师的选择、进修、鼓励等,部分地方中小学校存在规范系统管理的漏洞问题和高效的资金支持困难等一些难题;第二,各地教育相关部门面对各学校教学实践教师并没有提供政策統筹安排、协调一致的解决方案及应对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师范生的实践实习制度促进社会、文化快速发展。

二、互联网和顶岗支教

“U-G-S”培养在校学生人才方案中最大的特色是直接向乡村及偏远山区输送人才,换句话说是对人才的一种定向培养方式,以此共同促进整个社会教育的高水平协同发展。“U-G-S”模式的一个很大空间就是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或者偏远山区学校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乡村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援助项目。按时代要求变换在校学生的人才养成方案,可以为偏远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提供新鲜的师资力量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2](81)。使乡村孩子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和相对完善的教学环境,促使他们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为社会、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U-G-S”培养人才的方案实施需要两方面的共同配合,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本科院校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协调,另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部门联合中小学校与当地的本科院校开展相对应的项目共同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模式中,当地本科院校一定要有目的性地、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情况与学生具体掌握的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再者,本科院校要积极联合当地各个实习单位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培养学生的方案,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实习经验和实习感悟,轻松掌握教学能力。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本科院校要和当地中小学的教师及相关教学经验的专家一起商讨细节,与当地的实习单位有效配合,共同完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活动,如上岗前培训、实践能力、理论教学计划等[2](83)。

三、完善学生支教前的培训与养成体系

完善乡村支教实习的上岗前培训,需要在校大学生主动地了解顶岗支教实习的具体情况,例如相关支教的目的与内容、所要教学的科目、应该如何快速适应乡村教学比较简陋的环境、应该如何克服城市与乡村教育资源落差太大造成的心理不适感等因素。当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东西以后,心理素质和自身行为状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他们会提前做好心理建设指导自己不断学习并竭尽全力成功克服那些可能存在的环境或心理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如今大学生快速融入当地的环境里,同时快速适应乡村教学模式,使乡村教学成果高效率化的同时不断促进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完善。顶岗支教模式主要通过三方面互相合作不断协调和发展支教实习的培训:一是要求当地的中小学学校增加有关培养人才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让他们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共同协调并配合成长;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与其他单位与本科院校有相应合作的实践教学活动,多参与实习活动可以提前对支教实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学生形成到乡村地区担当支教老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新鲜血液的力量;三是本科院校应该多多利用当代新型科学技术,完善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学校在了解实习单位的综合情况后,可以为学生和教师选择时提供一些指导,让他们选择更有保障[2](84)。通过中小学学校的人才训练、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实习、本科院校三方面的联动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学生支教前的培训与养成模式,促进乡村教学共同进步与发展,为实现完善学生支教前期的培训与养成体系做好铺垫。

四、完善学生支教前的培训与体系养成

教龄越长的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越了解。正是源于这一点,我们进行实习教师职后培训,在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指导等方面帮助当地教师理解和提升,更好地培养即将上岗的应届毕业生。此外,我们也在利用“双导师制度”循环指导每轮的实习教师,在反复传授技能的工作过程中协助当地高校师范生的培养,促进“U-S-G”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均衡性。所有的职后工作培训,一方面要结合当地中小学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实施,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师们的时间安排培训。根据未来教师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将在校大学生暑期或者毕业实习时间投入各个乡村学校的暑期夏令营中。为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提供更多的就业学校选择,极大地缓解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生活拮据的状态。我們也会根据学校设施安排相关的课余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以免过于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地政府部门会协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范生毕业实习模式,和孩子们年龄差距较小的教师更有利于激发当地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同时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更直接地进行心理交流。

五、完善“双导师”制度并加强其教师队伍建设

“双导师”制度是指两位在教学指导上有丰富经验且协调当地政府与本科科院一同培养人才的高素质教育导师。在这种模式下,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拥有更丰富的经验,对待孩子时更耐心与负责任,在切实的实践之中体会教学带来的快乐。在传统的顶岗支教实习中,实习生往往会忽略实习过程或者支教某一方面的学习,我们所建立的制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指导教师在对师范生的培训中更有发言权及创造出更适合他们的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师范生理论学习的缺失,增强他们的具体实践能力。但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所以我们要及时建立一批教学理论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需要向顶岗教师明确表明:“理论—实践—技能”的职责与高校指导教师倡导的“理论一实践一理论”观念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当地学科教育不断发展。当地政府、高校和中小学协同合作,在保障双方利益的同时,促进当地教育可持续高速发展。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更在于教师对教学知识和教学理论的探索:你想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氛围;重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教育模式等。在看多了书上的案例之后,你会发现实际上的孩子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双导师制度能完美衔接这两点,师范生将大学教师教授的方法运用到中小学课堂上,再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应和那些有丰富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一起改进与改正,在课堂模式的锻炼下不断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双导师制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师范生毕业实习的效率,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双导师的理论指导作用,普及实践教育。

师范生依据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在承担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学习和增强支教能力。必须的条件是学生要配合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听从大学及专业教师的意见与想法,在某些偏远地区支教实习的同时,要承担起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工作,在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机制比普通的更高一层,前者在教师培育这一方面有巨大贡献,但是,从具体实践来看,这种类型的支教实习偏向于帮助生活困难人群和自身实践,比如说:乡村、山区等地方,阻碍教职类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发展和参加工作积极性和进一步发展的连续性,没做到整体有效地实现教学资料和施教者教学体制的相互融合,也未能在这些大学师范生当中真正培养出专业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得到升华[3](64-65)。

在整个社会、当地政府及各行各业的人的努力之下,以这样的教学前提为基础,我国的教育体制体系不断变革更新,新型的教育类学生教学体制不断被创新。在这种体制之下,所有师范生都接受过专业性的知识教育,作为中间人——政府,通过各项具体制度或规定向师范生积极宣传或者派遣他们到各地各区的乡村中小学见习,一来增加经验,二来促进偏远或教育匮乏的乡村地区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这种体制之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结合:学科教育与针对教师职业的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普通教育与专业性教育、教师就职前的培养与就职后的进一步培训,倘若做进一步延伸的操作,具体是指教师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空间的融合,前者主要指学校中的师范生接受专业性知识的教育阶段与就职后就职如何发展的阶段相互融合,后者主要指师范生在就职之前所在大学与就职之后的工作单位的接洽[2](81-85)。经过以上几方面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融合之后,最终形成了大学政府中小学一体的教育共同体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最终打破了传统的规矩和界限,在整个师范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旧制度下的教育体系不能够全面地概括学生的教育发展思维、教育能力及教育范围,也不能够完成使教育到受教育者(特指那些偏远地区或者知识匮乏地区的学生)的思维,或者是个人的身心的发展。目前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专业性知识,抱着一腔的热血,在政府及学校的支持下,到达山区支教。新的教育体制不仅能打破传统的教学规则,还能充分地让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得到有效的“利益”扶持,不仅在本质上让这些学生获得历练自己的机会,获得教育的经验,还让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中成长成才.在教书育人时体会生活中的不易,使他们在心理身体素质方面有充分的发展。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受教育者而言,这一体系的出现,能够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重燃希望,只有接受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才能为家乡、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对于学校和政府而言,通过这一体系的实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及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育吸取更多的实际性经验,获取更多意外的收获,通过体系创新实践及变革,整个社会国家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获得利益,取得无限的财富知识。

参考文献:

[1]兰惠敏.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31(03).

[2]朱华琴.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提升发展对策——基于“U-G-S”协同育人[J].教育技术与教育管理,2017,9(5).

[3]刘多才.浅谈高职实验教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1)

猜你喜欢
岗前培训
非遗纳入新教师培训体系
校企合作视阈下跨境电商人才岗前培训模式研究
论军队院校外语教员的转型之路
综合类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化模式实践
中美初任警察岗前培训比较研究
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严把本科教学关增强青年教师教学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