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求学路

2021-12-17 22:51王斌
当代作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华里班花牛粪

王斌

那一年,十四五岁的我开始上初中,要到离家七华里外的城四家子学校读书,每天步行往返得走两个多钟头。那时骑自行车的人还不多,农村很多地方没有公交车,多数人出行还是靠马车和走路。因我家兄弟多,家境贫困,一辆自行车一百多块钱根本就买不起。那时北方的冬天零下平均都在摄氏20度以上,寒风凛冽,刺骨难耐,滴水成冰。我们七颗树屯有男女生十八名同学,都怀着学点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每天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迎着呼啸的北风一步一步地向远方的校园走去……

早上上学时,启明星还挂在屋檐上,我便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母亲已经把早餐和午饭做好,再三叮嘱多吃,吃饱了暖和,并把饭盒装得满满的。说是饭,其实是用玉米面做的饼子,菜是“荤”的,大多时候是麻雀炒咸菜,也时有一些炖菜,还算是“小康生活”。那时我的穿戴还算“时髦”,除了母亲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做的能防风御寒的棉衣棉裤外,还有父亲亲手缝制的羊皮袄、羊皮套袖、羊皮帽子,名副其实的一身“洋货”。更使我难忘的,还有一顶平时舍不得戴的,也是父亲为我精心制做的至今没有申请“专利”的雪白的鹅皮帽子,我小心翼翼的收藏了很多年。脚蹬一双蓄满了乌拉草的乌拉鞋,面戴一副白色口罩,由于呼出的热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挂在了眉捷和额头,进入校园猛然间根本就无法辩认出男生女生,着实成了“圣诞老人”,不时引来同学们一片哄堂大笑。

那时学校的教室是干打垒土坯房,非常简陋,夏天通风凉爽,冬天教室内还是很温暖的。学校没有经费买煤,同学们就你拾一筐玉米囊,我拾一筐牛粪生火取暖。说起拾牛粪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让人能把大牙笑掉的笑话:那是冬季的一个早晨,因为我们要在上学的路上拾牛粪,比往日起的更早一些,看不清是干牛粪还是湿牛粪,隔夜的会结冻成砣砣,谁知道这该死的牛比我们起的还早,居然抓上了还有余热的牛屎,真不知所措,真叫人翻胃,还好,一付手闷子保护了差点被玷污了的那双青春小手。

我们学校的学生先不说学习有多好,特别是象我们这些离校较远的农村学生,能够每天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就算是“三好学生”了。一个冬天不知道要下几场膝盖深的鹅毛大雪,也不知道一场大雪要多久才会融化。那一刻,伟人毛泽东宏伟壮观的诗句在我的眼前展现出了一幅更加壮丽雄浑的图景:“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那厚厚的皑皑的白雪,犹如在地上织成了一床洁白的毛毯,铺满了道路,铺满了草地,走上去觉得就象踏在松软的沙滩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脚踩的深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我们逢雪天走路都要小心翼翼,都要紧盯着那熟悉且又隐约的通向远方学校的路径直走去,不敢偏离,因为在那宽扩的草甸子上,有很多人挖甘草药材时留下的深坑,不小心就会掉进去变成北极熊,那可就知音难觅了。回头望去,那一串串脚印好似一支校园歌曲的五线谱,一首人生浪漫进行曲。

遇到雪天,同学们都会主动带上铁锹或扫帚和老师一起打扫操场上的积雪。这时也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时刻,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淘气的同学按照班花的模样堆了一个雪人,不料引来了一场“群殴”,大家用自制的“手榴弹”一刻不停的向对方猛烈“攻击”,“弹片横飞”,“雪洗战袍”,男女混战,乱作一团。娇柔的女同学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那时的我已情窦初开,青春荷尔蒙逐渐释放,时不时会偷偷向那个天生一张白晰的瓜子脸,红润的嘴唇,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乌黑发亮梳着两条齐腰大辫子娇美漂亮的班花瞄上几眼,此时的我心太软,手自然也没有下得那么很,那么重,还好,老师的制止终结了一场“雪腥”大战,那一刻我们都很开心。

遗憾的是,我们七颗树屯这“十八名罗汉”“雪战”到底的只有刘春和、邹海、徐盛良我们这四位男同学。

那一年,我们在以“黃帅”、“张铁生”为学习榜样的浪潮中初中“毕业”了。

那一年,我们又开始了徒步走向十六华里外的德顺中学高中校园。

猜你喜欢
华里班花牛粪
石牛粪金
丢失的牛粪
屎壳郎大战牛粪
野保糗事之捡牛粪
偶遇班花
偶遇班花
酒中日月
他记不清自己离婚的次数
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