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中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问题探究

2021-12-17 00:22杨初楠
关键词:英语教师

杨初楠

摘 要:英语教师的在职能力包含多个方面,如教学能力,语言能力,研究能力等。其中语言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能力。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欠缺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其身份认同。本文从语法,词汇,发音和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简要探讨了我国在职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问题,并应用当前国内外语言磨蚀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磨蚀前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入职后与英语的实际接触程度和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在职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旨在防止或减少在职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磨蚀的具体策略和提升在职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英语语言能力;英语教师;英语磨蚀

中图分类号:H319.3;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1-0073-05

英语是一门外语语言学科,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仅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说,语言能力(Linguistic ability)指的是使用语言的技能和水平,也就是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显性行为则是听、说、读、看、写,其中听、读、看是信息的输入;说、写是信息的输出。所谓“输入”是指通过听、读、看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所谓“输出”是指通过说和写来进行表达。

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一样,都是其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但在这三个基本能力中语言能力是根本,是英语教师安身立命之本。

近年来,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问题已经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Nunan(1991)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语言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又一重要途径。”语言能力和语言的正确使用一直是教师们主要研讨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语言的运用非常重要,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有组织性的、有目标性的发言,教师所展示的语言技能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讲授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全面而准确地向学生传达教师想传达的信息,才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可见,教师的语言组织和传授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明确所要表达内容的逻辑、层次以及内涵,还要通过恰当的表达输出自己的观點和想法,让学生理解和明白教师所用的词语、习惯用语以及传达信息的方式,以便更加有效地接收信息。另外,在教学中不但要关心学生接收信息的内容,还要关心他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用什么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输入,这其中包括教师的表情、语句、语调、语气等。只有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语言技能,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所以说,教师的语言技能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加以规范。

对于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研究,通常可根据其教授层次分为高等学校及中小学等层面,在此不做具体区分,只讨论广义上的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问题。

一、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的范畴及存在问题

英语语言能力包含多个范畴,不仅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如听、说、读、看、写,还包括对交际身份的认识。从交际使用的角度来看,它包括语言输入、理解、输出和与他人的实时互动。在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支撑语言能力的基础是语言知识,其中与英语教师最直接相关的有语法、词汇、语音等。尽管语法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要不要教语法,怎么教语法。但无论如何对于各个层面的英语教师来说,掌握好语法这一关键语言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Larsen-Freeman提出语法教学应该考虑三个维度:即形式、意义和使用。而且认为语法应该与听、说、读、写一样,都是一种技能。”Larsen还特意创造了一个新词“grammaring”,与其他技能相对应。宏观上看,许多英语教师常常仅把语法当作一种脱离语境的知识来掌握,而不是当作技能来运用。蔡龙权在其论文中指出,一些语法错误常常出现在现今的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于英语学习基础的动词第三人称现在时、动词过去时、名词复数、名词与动词数一致等形式中。一般认为,出现该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入职前习得不足,入职后由于所处环境或情感态度等原因发生语言磨蚀,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知识层次而无法恰当地运用在语境中等。

词汇能力在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也至关重要。相关研究指出,词汇能力会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而磨蚀,且磨蚀程度相对比较严重。同时,研究还发现,不仅英语教师掌握的词汇数量会受到磨蚀现象影响,呈现教龄与词汇数量的负相关,而且同义词辨析对于该群体来说也是一个显著的难题。我国现阶段在职英语教师都是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的,不同程度地受到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致使不少英语教师仅仅掌握了一些英语词汇的表层含义而忽略了其蕴含的深层意义,导致语用错误。这种问题不仅频繁地发生在新入职的教师身上,也常常成为入职多年教师的一种石化问题。

英语语音是英语教师的“门面”,是教师带给听者的第一印象,听者可以从中判断其能力高低、专业与否。英国语音学家Gimson曾说过:“讲任何一种语言,人们需要掌握其几乎百分之百的语音学知识,而语法知识需要掌握50%-90%,词汇只需掌握百分之一也许就足矣。”由此可见语音学知识技能之于语言来讲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英语语音能力的强弱可被简要分为两个层面:即发音是否标准,以及是否掌握应该具备的语音学及音系学知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作为英语中最主要的两个标准体系各有其明显的特征,在音位层面与超音段音位层面均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包括英语教师在内的英语学习者对英、美音差异的认知不同程度均有所欠缺,发音中常出现英、美音混杂现象。英语教师属于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其发音应该是标准的,或趋向英国的BBC(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或趋向美国的VOA(美国之音)播音员,不应该是英美混杂的,更不应该把中国英语口音当作特色加以提倡。此处提到的中国英语口音,不仅与音位及音位变体相关,更与超音段音位有着密切联系,即重音,节奏,语调等。针对语调习得的问题,卜友红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缺乏流利度的症结在于语调习得的缺失。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学乃至大学,一直没有对英语韵律知识引起足够的重视,或缺乏跟进。值得一提的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英语语音学知识在我国现阶段的在职英语教师群体中尚未完全普及,这既与其是否为英语专业科班出身有关,也与其所在地域以及是否有后续培训相关。一些发音较好的英语教师其发音习得也往往源于模仿,并非具有专业的语音学知识,这就形成了其在发音水平和语音教学上的鸿沟,即会说不会教。这种只依据模仿而缺少理论知识支撑的教学方式是缺少科学性的。因此,笔者认为,标准的发音和相应的语音学专业知识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语言表达是实现交流的核心所在。因为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无时不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上,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把相关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课下,教师不仅需要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交流,也要进行思想、生活、情感等方面更广泛的交流。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在英语教学中,主要使用英语,但有时也需要用到汉语,必要时利用英汉双语交流,可能会取得比使用单一语言更佳的效果。具体讲,英语教师在讲授语法知识点的时候,如果使用英汉双语既可以让学生听得懂,也可以方便用汉语句子的结构和英语进行对比,使知识点的讲解更加透彻,这样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当然,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重英语的表达能力,也就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然而,在我国至今还存在“哑巴英语”现象,也就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输出自己的英语表达。这其中,除了环境等客观因素之外,主要原因还在教师。因此,英语教师在课上要尽可能创设或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有效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英语表达的欲望,增加学生展示的机会和自信心。因为只有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学生才能够大胆说出口,敢于表现自己。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必须要有大量的且丰富的英语口语的输出,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让他们大声地说出英语,感受英语的不同之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后要和学生们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和态度,从而推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实际上,英语语言能力包涵的范围很广,不只是上述英语语法、词汇、语音和简单的语言表达,还应包括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此不做更详细的分析。

二、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磨蚀的主要因素

实践证明,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环境、个人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变化,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非常容易产生“语言磨蚀”。所谓语言磨蚀就是指外语学习者在中断或停止其语言学习一段时间后,语言知识的损耗或减少,以及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按照人类的遗忘规律,每一位外语学习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语言磨蚀的影响,英语教师也不例外。一般认为,语言磨蚀主要受到磨蚀前的习得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程度、年龄、语言习得方式、个人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兴趣和读写能力等因素影响。本文结合英语教师群体的职业特点,重点从磨蚀前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入职后与英语的实际接触程度和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般而言,英语教师入职前后即可以看作是其英语语言能力产生磨蚀的分界线。因此,英语教师在入职前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就成了影响其英语磨蚀的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磨蚀前的水平与磨蚀程度呈负相关。1990年,Vechter等将这一现象归纳为“倒置假设”(Inverse Hypothesis),其含义就是:外语学习者在磨蚀前的外语习得水平与外语磨蚀的量或(和)速度成反比。进一步的研究还证明,这种磨蚀现象对不同外语水平学习者的影响力度也不相同,其间存在着明显的阈值。外语水平在这一阈值上下的学习者,其外语磨蚀的速度和量存在很大区别。Neisser把这一阈值称为外语磨蚀的关键阈值(Critical Thresheld)。目前对于关键阈值的界定,尚存有争议。倪传斌通过对比衡量外语水平的常用标准,发现这一关键阈值与国际通用外语基本目标水平的要求,即ALTE上的B1级、FSI和ILR的二级(S2或2+)或ACTFL的“高级——高”基本一致。而国内对于这一关键阈值尚不明确,笔者认为,可以参考的标准就是2018年6月1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该量表借鉴国外语言能力标准研制经验,依据我国英语学习者实际情况,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如果将该量表熟练阶段的标准定为关键阈值,并以此来衡量我国在职英语教师入职前的英语能力水平的话,可能除了部分从事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以及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之外,大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都很难达到此关键阈值要求。虽然在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倍受国家和各级学校的重视,但由于英语学习者始终身处汉语环境之中,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缺乏英语学习的自然环境和实践机会,得到的英语输入普遍不足,致使其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很难达到应有的水平,所以其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往往非常容易遭受磨蚀和流损。

实践证明,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磨蚀速度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與学习者同受蚀语的接触频度和量有关。一般而言,外语学习者在入职之后,如果不再处于外语语言环境中,或者所处的外语语言环境明显弱化,则可认为其进入外语的磨蚀阶段。通常可将受蚀者与受蚀语的接触分为两种类型:即自然状态和人工干预状态(如参加防止外语磨蚀的培训)。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与受蚀语接触频高量大的受蚀者,其语言技能的磨蚀程度要明显低于与受蚀语接触频低量小的受蚀者。而人工干预则是预防和减少学习者外语语言能力磨蚀的有效方法。然而,在我国外语学习者与受蚀语的接触方式都是人工接触,而非自然接触,即人为地创设目标语语境,这种接触方式明显增加了语言磨蚀的可能性和速度。英语教师这个群体虽然从事的是教授英语的职业,实际上除了国际化程度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少数一线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和偏远地区,普遍都缺少运用英语的环境。英语教师接触英语的环境基本上仅限于英语课堂,而且由于教师任教层次和学生水平的差异,教师实际接触英语的难易程度和接触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少数高校英语专业课的教师外,大部分英语教师所教课程的内容普遍都低于自身原有的英语水平,很多学过的词法、语法、句法在教学中根本接触不到,有时为了照顾学生的实际,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还经常使用汉语授课,致使接触英语的程度越来越低,接触量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教师又不能主动接触英语知识,导致自身英语水平逐渐降低。由此可见,教师任教的课程越难、任教层次越高越有利于保持自身的英语水平;反之,任教的课程越简单、任教层次越低越容易使教师的英语水平受到磨蚀。同样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习惯也影响着自身的语言磨蚀程度,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越多越有利于教师英语水平的保持,反之越容易受到磨蚀。

相关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如果学习者具备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就能理性摆脱英语磨蚀的影响。王湘云指出,语言使用者的态度越积极,动机越强烈,磨蚀程度和速率就越低。在我国,英语教师身处汉语的语言环境,这就决定了他们既是英语的教授者,同时也是英语语言的学习者。作为英语语言的学习者,英语教师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必然会影响他们英语的磨蚀程度和速率,而这种影响往往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影响英语教师使用英語的程度而发生。从教与学相互影响的关系分析,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层次和学生学习状态也会对教师的英语学习产生反作用。如果教师教授的学生层次较高,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自然也会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才能驾驭教学工作;如果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就会感染和影响教师去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更高的要求。相反如果教师教授的学生层次较低、学习氛围不浓,往往会拉低教师对自身专业的要求和学习的动力。倘若教师长期处于一种低层次、低标准、低要求的教学环境中,自身的业务能力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学工作,没有强烈的意愿去继续学习英语,那他们的英语水平就很难维持现状,只会逐年降低。

总之,语言能力既可以习得也会磨蚀,提高和巩固习得的英语语言能力,减缓和防范英语语言能力的磨蚀是英语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难题。上述研究分析了在职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磨蚀的主要因素,就是为了给在职英语教师提供借鉴,使其对英语磨蚀引起足够重视,不断增强抵抗英语语言磨蚀的能力,减少英语语言磨蚀的现象。

三、提升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对于保证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影响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的几个主要因素中,情感因素又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属于影响英语语言能力的内因,其他如英语接触量、入职前的英语学习水平等都是由内因决定的。所以,要想切实提升在职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必须首先解决内因问题,关键是强化教师学习英语的意识和提升自身学习英语的动机,激发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此,我们必须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教育等系列活动,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师德教育培养,使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真正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而主动把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寻求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自觉主动地克服各种困难,有效防范英语磨蚀,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

从外语磨蚀的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当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或超过关键阈值时,才能对外语磨蚀起到保护作用。实际上,我国的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由师范院校培养的,入职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都达到了专业四级及以上水平,应该说当时的英语起点和水平并不低。但入职后,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如上分析的各种因素影响,其英语水平逐渐下降。为了使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尽快恢复到入职前的水平或者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达到或超过如前所述的关键阈值,笔者认为,仅靠教师个人努力自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地方主管部门或者相关学校的大力支持。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早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学生实际的外语学习关键阈值标准,参考这一标准,制定出系统、可行的教师再教育计划,对英语教师实施常规性的专门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英语磨蚀现象的发生,促使在职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达到或保持在关键阈值以上。

追根溯源,无论是受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影响,最后导致英语磨蚀的直接原因或者前提条件都是接触量。国内外研究都证实,在自然状态下与受蚀语接触量多的受蚀者其语言磨蚀程度相对较低,而且人工干预也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学习者的外语磨蚀。因此,英语教师要想有效减少英语语言磨蚀,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授课,课后要多与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自觉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加大英语接触量,最好是多寻求机会在自然状态下接触英语。于我国在职英语教师最主要的英语接触途径就是英语课堂教学,为了弥补英语接触量的明显不足,笔者认为,在职英语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经常大量阅读英文书刊,同时还应主动利用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手段增加自然状态下的英语接触量。如多使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特别是利用手机软件开展更加灵活方便的英语学习。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和学校也应加大人工干预力度,为在职英语教师创造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有针对性地为在职英语教师开展定期的英语水平培训与测试,组织国际英语交流活动等。总之,提高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责任,也是教育主管部门与政府部门的职责。各级教育部门都应该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英语教师队伍的培训,为在职英语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海内外脱产研修机会,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的机会,不断强化教师的英语语言与文化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为教师提供发展与学习平台,全方位地提高在职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从语法,词汇,发音和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简要探讨了我国英语教师在职发展中的英语语言能力问题,并应用当前国内外语言磨蚀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磨蚀前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习得水平、入职后与英语的实际接触程度和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在职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在职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磨蚀的具体策略以及提升在职英语教师英语语言能力的可行性建议,旨在进一步引起在职英语教师对英语语言能力磨蚀的重视,呼吁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在职英语教师努力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质量,以便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国家新发展要求的各类合格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Cruttenden, A. 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Neisser, U.. Interpreting Harry Bahricks discovery: What confers immunity against forgetting?[J]. Journal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84(03):32-35.

〔3〕Vechter A.S., Lapkin V. Argue. Secondlanguage retention: A summary issues[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0(02):189-203; Weltens, B.T., Van Els E.Schils. The long-term retention Dutchstudents[J]. SSLA, 1989(02):205-216.

〔4〕卜友紅.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调习得问题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6(04):569 -582.

〔5〕卜友红.英美语音对比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97-111.

〔6〕蔡龙权.关于外语教师语言属性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19- 129.

〔7〕桂诗春.谈当前的外语教学[J].中国外语,2005(01):5-8.

〔8〕吕绍卫.英语磨蚀与抗磨蚀:以昆明城郊结合部三所中学英语教师为例[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5.

〔9〕苏令.要防止英语教师语言能力退化[N].中国教育报,2017-07-07.

〔10〕倪传斌.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01):50-55+81.

〔11〕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9(03):179-185+240.

〔12〕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01):66-70.

〔13〕黄振远.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转变学习方式[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11):7-10.

(责任编辑 曹彩霞)

On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ers'

On-the-job Development

YANG Chu-nan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English teachers' in-service ability includes many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ability, language ability, research ability and so on. Among them, language abilit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undamental ability. English teachers' lack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will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ir identity.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on-the-job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grammar, vocabulary, pronunciation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of in-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from the level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of English teachers before attrition, the actual contact with English after entry and the emotional factors of English teachers on English learning.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prevent or reduce the erosion of in-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n-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Keywords: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English Teacher; English Attrition

猜你喜欢
英语教师
独立学院英语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试析地方中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策略
浅论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与对策
叙事研究与阅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