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结构化视角实施动态生成教学

2021-12-18 04:19汪敏娟
清风 2021年18期
关键词:硬纸板物体单位

文_汪敏娟

(作者单位系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

教师在课前预设的过程中,要整体把握、着眼全局,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细化每一个知识点,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融入知识系统中,紧紧围绕系统教学目标,充分考量、分步实施、逐层深入、逐步提高,从结构化的视角稳步推进,从而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强化方法对比,探索知识本质

建构板块理念,实施生成教学

小学数学教材在设计上体现出显著的板块化特点,各章节之间看似互相独立,实则彼此相连,互相交融,且具有逐层深入、螺旋式上升的梯度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一结构特点,将教材各板块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实施生成性教学。例如,在进行分数教学时,教师要统观全局,掌握章节内容,形成框架概念,将知识内容化难为简,对教学内容分层设计,分阶段实施。比如,对单位“1”的理解,就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在三年级上学期相应板块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或图形,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单位“1”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块蛋糕分为几份,将一张硬纸板对折,询问学生这些做法的共同点是将什么平均分了,使其深刻地意识到单位“1”可以是任何一个物体。

在三年级下学期中,教师则要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之上,将单位“1”的概念作进一步提升。单位“1”不仅可指一个物体或图形,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将一块硬纸板作为单位“1”,也可以将10 块硬纸板或者更多块硬纸板看成单位“1”,然后将其平均分为若干份。这就是由单一的物体到同一类物体的转变。

而在五年级下学期中,教师则要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或者课堂演示,让学生认识到那些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整体或一个计量单位通常可以用一个自然数“1”来表示,这就是单位“1”。在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单位“1”的实际意义。

打破学科壁垒,实施共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实施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将这一崭新的教学理念身体力行、付诸实施,努力打破学科壁垒,实施学科之间的共生发展。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将数学课上的教学内容和音乐课中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取得进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照一秒一次的时间间隔打拍子,然后让学生欣赏流行的网络歌曲,询问学生一首完整歌曲的播放时间;或者让学生集体吟唱一首60 秒左右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长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掌握广泛分布于不同板块中的知识内容,从结构化的视觉中强化教学方法比对,探索知识的本质。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建立板块理念,将数学知识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还要努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施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实行渗透教学,力争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硬纸板物体单位
站立的花
硬纸板变存钱罐
packajing系列硬纸板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来玩拼图吧!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