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融入乡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

2021-12-18 22:59徐梦
求知导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乡土文化小学美术

摘 要:作为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教育,承载着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乡土文化成为美术课堂不懈追求的目标。乡村小学教师要着重考虑学生现实存在的困难和绘画习惯,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与表现水平。乡村学校的美术课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美术形式教学,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乡村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想象力发展。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小学;小学美术;微课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6-0093-02

引    言

随着国家对乡村学校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丰富的教育资源、新兴的教育理念不断渗透到乡村学校中,乡村学校逐渐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姿多彩的互联网信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除此以外,乡村学校附近常有青山绿水、古巷民居,独具地域特色,将这些有趣的人文特征融入小学艺术教学中,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以学校为基础的本地文化和艺术特色课程,使其成为学生了解家乡的基础,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美育与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浓厚的乡土美术文化有利于中小学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乡土文化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价值

有一位特级教师说:“土生土长的儿童对培育自己的一方乡土文化有着更迫切的了解需求。学生对乡土有着浓厚的感情,充满好奇心的他们常常问家长们这些乡土文化的来历、有什么用。”

乡土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什么呢?这股乡味儿是一种熟悉的牵绊,它真实、亲切地围绕在学生身边,是触手可及、益智有趣的小玩意儿;是随处可见、眼里耳里萦绕着的景色与民谣;也是桌上、手上哪都有的小零嘴儿……小学乡土文化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把这些乡味儿生活融入课本里、请进教室里,给学生看看家乡、说说来源、讲讲故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再以巧妙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表现。这成了一片有艺术味儿的乡土,浸润着学生爱家、爱乡的一颗童心[1]。

家乡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遗产是学生学习的宝库,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还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唤醒了学生对家乡文化艺术的保护意识与继承意识。

二、合理规划小学乡土文化美术校本课堂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小学乡土文化美术校本课程是对常规美术课程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也是小学生与身边美好事物进行交流的桥梁。在乡土文化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安排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了解低、中、高年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可接受性特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生活,将学习资料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发现周围的美景、美物,用写生、手工等方式表现身边的美好事物[2]。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精神,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笔者曾经在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教学了一堂四年级美术课“鸟的纹样”。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鸟类的特点,学会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等装饰方法设计鸟的形象,使鸟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鸟更有趣、更丰富、更美丽。小学生非常喜欢听趣味故事,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具备很强的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笔者播放《百鸟朝凤》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较复杂和概念化的纹样表现方法。随着教学活动的正式开展,由于乡村学校的学生对书面化美术知识缺乏兴趣,抽象的纹样使他们的注意力开始分散,使其积极学习的热烈氛围渐渐冷却。这时,笔者出示了一幅当地著名的“老街”地标图片。学生立马就认出来了,纷纷举手说:“老师,这里我认识,就在我家门口……”“老师,这里我去过……”学生热烈讨论,让课堂迎来了小高潮。因为这堂课的主角是“鸟”,笔者就让它“飞”进“老街”里,形成“老街鸟纹”的创作新命题,引导学生结合当地常见鸟类形象,如麻雀、喜鹊等,自主挖掘“老街”中的纹样元素,感受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尝试运用新学的创作方法把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创作出一幅幅独具家乡特色的“鸟的纹样”。这样结合地方特色的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如学校的门窗、古巷、池塘等都可以引入教学中,如“窗花鸟纹”“年画上的鸟纹”等。由此,这只“鸟”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学生设计表现出的独具当地特色的“鸟的纹样”。笔者通过利用当地天然的地理人文环境,使这节课不再是随处都可以开展的“大众课”,而是有了情境、特色、乡味儿,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美术课。

(二)多媒体“微”运用要合理

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3]。

微视频是乡村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对于一些冗长的历史介绍及繁杂的操作步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事先精简、编辑好的微视频。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讲清学习重点,还可以分解易出错难点,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他们的自主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把探究空间还给学生。

以“鸟的纹样”一课为例,鸟的纹样的历史演变漫长、种类繁多,而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除去學生创作的20多分钟,如何把理论知识学习压缩在剩下的十几分钟内呢?笔者用两段微视频分别阐述了“金陵地区老街鸟的纹样装饰演变历史”,以及“不同纹样的表现方法及过程”,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家乡的鸟纹样特征及创作方法,从而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是把微视频与教学程序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乡村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新渠道。优质的微课经过精心打磨与层层筛选,不需要学生亲临课堂,随处可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学习限制。同时,微课能够突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主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交互性。因此,微课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欢迎和青睐。笔者曾特别设计了微课“我设计的动漫形象——生肖鼠”,通过视频展示了传统生肖文化中的“福鼠”形象。在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鼠的形象特征后,笔者又列出多种装饰元素,引导学生创作独具南京乡土特色的“金陵鼠”。

(三)引入丰富的美术创作方法

在乡村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入丰富的美术创作方法,不要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范画,而是要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学中,笔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刚开始对教学主题很感兴趣,学习也很专注,但进入绘画环节,部分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课堂上。绘画中的线条描绘让他们觉得乏味和无趣,模仿与表现能力稍差些的学生几乎无从下手。笔者必须不断强调纪律,才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但教学效果较差。笔者仔细反思后发现,这样让乡村小学生感到乏味的美术课还有很多,大多以复杂的绘画课为主,枯燥、单一的绘画学习与练习不亚于语文课上的背诵与默写。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那些以折纸、泥塑、撕贴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术课可以很好地抓住乡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一些学生早就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折纸技艺。笔者走访后发现,很多乡村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们大多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一辈人没有什么新奇的事物可以拿来陪孩子玩,小时候玩过的折纸、剪窗花、绣花、玩泥巴、削木头等可能是他们最熟悉、最值得传承的技艺了。

相较于单纯的绘画,多样的美术创作方法更能激发乡村学生的创作欲望。例如,在“鸟的纹样”这节课中,对于纹样的学习,剪纸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剪刀能将线条简化、夸张,这正是纹样的设计要领,无论单一图案还是连续图案,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新奇感。学生只要掌握了鸟纹样的特征,就可以掌握纹样的创作方法,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乡村小学开展乡土特色美术课,除了利用有趣又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学主题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探究乡村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美术创作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因此,乡村学校的美术课不应局限于对“水彩笔”“油画棒”的教学,而是要引入折纸、泥塑、剪纸、剪贴画、湿拓画、沙画、吹画等,再结合校园附近的街道、古巷、民居等素材,引导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创作手法表现熟悉的事物,在“玩”中多角度认识自己所熟知的这一方水土。

结    语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小学乡土文化美术校本课程教学方面,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论如何教学,学生是根本。尤其是乡村学校的美术课,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贴合乡村学生的实际学情,因此教师要把乡土文化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乐学。

[参考文献]

[1]张屹.留住乡土:乡土文化主题式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

[2]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3]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徐梦(1988.8—),女,江苏南京人,美术组组长,一级教师,江宁区骨干教师,张屹名师工作室成员。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乡土文化小学美术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如何培养乡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