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着力点探析

2021-12-18 02:25刘义飞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

刘义飞

摘  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心理认同过程。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就是通过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实践意志和行为习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本文从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途径,以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将少数民族大学生锻造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101-03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他们是否有远大理想和科学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是否执着和坚定,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心理认同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应通过求真学问,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砥砺初心,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勇担使命,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完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最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

一、求真学问,提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认知

理性认知是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在大学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形成、发展、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在民族传统文化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容易被各种负能量的思想观念所冲击和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应通过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为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求真学问,就是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他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最为关键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本立场和科学方法,也为他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身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求真学问,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汲取科学智慧、感悟真理力量,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素养和思想内涵,在坚持不懈的学习积累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3]。

要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并非易事,必须以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认识为前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共产主义最终会实现”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由于现实的局限,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接受这一客观规律,从内心深处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切实打牢科学理论基础,提高理论水平。否则,难以真正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和理论魅力。某些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之所以不坚定,究其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不清,一知半解,表面化、功利性、任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静下心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马克思主义、追随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青年时期的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先辈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历程,把握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成为共产主义先驱者,从而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认真专研、反复学习,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内心深处的思想认识、外化为信仰行为的自觉行动,解决自信问题,成为意志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4]。

二、砥砺初心,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驱动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认同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能使其产生一定的满意程度,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肯定与喜爱来自对马克思主义初心使命的感悟、体会和认可。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初心使命的神圣感、崇敬感和敬畏感。情感认同一旦形成,便会推动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追寻、信仰和实践行为的强大精神动力。少数民族大学生越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就会越认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也就会对马克思主义抱有敬畏之情。在认可和敬畏的基础之上,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会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激发出主动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动力,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5]。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宣言》的一个经典论断,代表着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与使命。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史无前例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苦难的旧中国不乏有志之士,但他们追寻的道路并没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出黑暗走向光明。中华民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时传入中国,以其崇高而神圣的初心使命赢得中国人民的认同和接受,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追寻和铭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信仰初心,对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应通过寻根溯源,铭记马克思主义的神圣使命,感悟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立场,在内心深处感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神圣力量[6]。

坚守和践行初心,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敬感。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初心包含的鲜明品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为民初心,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坚守为民情怀,始终努力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而不懈奋斗,使得人民的获得感更真实、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高,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面向未来,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与磅礴力量,不断创造历史新辉煌,成就历史新伟业。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在体验为民初心所创造的伟大历史成就中,感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饱含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敬之情,把人民立场深深植入思想意识中、融入血脉、付诸实践,坚持人民立场的马克思主義理论特质,坚守为民初心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品格。

三、勇担使命,提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能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读懂信仰、感悟信仰的同时,更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自己的外在行动,做到知行统一、矢志笃行[8]。

知行统一,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实践特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品格。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付诸实践,将其转化为信仰行为,形成改造现实的力量,是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体现,也是强化和检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种手段。事实证明,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便会举步维艰。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将偏离正轨而归于失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最终需要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广大青年接续奋斗[9]。然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生力军,现实宽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一定程度上淡化其对民族复兴的关注与担当,多元的精神文化环境某种程度上弱化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昭示着众多的拥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年轻人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应在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历练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勇于实践的优秀品格,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中锻造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0]。

矢志笃行,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信仰作为观念上的东西,其强大的力量来自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从实践中得到坚定的力量。经过现实考验、实践淬炼,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中的牢固程度必然得到提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当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新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是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面临诸多阻碍,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与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1]“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12]。人们应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砥砺奋进,立足现实,在困难中前行,在实践中磨炼,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在用马克思主义回应现实、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素养,坚定信仰意志。少数民族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之中,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紧密相连,“把自己的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13],用坚定信仰铸就奋斗品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焕发出青春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新莉,崔卫峰.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调查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09(04):12-13.

[2] 禹海霞,刘建伟.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接受现状及改进对策——基于政治面貌视角[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1):86-90.

[3] 海梅. 提升少數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途径与方法研究——以内蒙古高等院校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30):13-15.

[4] 吴锋锋,武兆鹏. 内地高校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法与途径探索[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2):08-09.

[5] 杜吟滔. 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域下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北京、四川两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对其自我价值感的影响研究[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6):89-92.

[6] 于娴,汪建兵.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接受主体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4-16.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 张玉祥,方丹.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3):51-52.

[9] 居来提·热合买提,刘健,阿布拉江·艾麦提. 社会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02):100-102.

[10] 方丹,张玉祥.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对策探讨[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4(02):121-124.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9.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3] 习近平. 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N]. 光明日报,2013-11-09(01).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
信仰
漫画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