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探讨

2021-12-18 02:25朱君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建设

朱君

摘  要: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青年群体是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青年群体要勇于承担社会使命,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的建设当中。本文通过调查,对乡村振兴过程中青年参与意愿不强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解决当下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人数少、意愿低的问题。通过对青年投身乡村的现状分析,了解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兴趣不高主要是受认知水平、政策力度和传统认知几个方面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政策吸引力和拓宽就业渠道等,吸引青年群体积极投入乡村振兴。

关键词:青年群体;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110-03

青年群体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者。现阶段新增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青年群体具备较高的理论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水平,青年立身基层农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党和国家号召青年群体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还能在完善乡村的政治制度,为乡村基层自治注入新鲜的血液。青年群体运用自己的创新思想和理论知识,能够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1]。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逐步提高。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工业和服务业近年来也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认识到我国农业大国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农业和乡村还是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和国家重视农村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期望通过改变农村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文化生活现状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强调“三农”问题的根本性地位。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党和国家工作及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转变了以往传统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观念,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地方政府要牢牢把握住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要解决农民收入提高的问题,更要保障农民收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彻底地解决农民就业、医疗、教育和居住环境等问题,逐步的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和农民养老保险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战略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增强自身的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号召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多社会力量的投入才能更好更快地助力乡村发展。青年群体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活跃的思维,善于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群体具备先进的思想和发展理念。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青年群体凭借自己强大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具备了超强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因此,想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快速稳定的发展,需要吸引青年群体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只有真正让这些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的青年群体积极主动地投入乡村振兴当中,才能不断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乡村建设的整体发展。地方政府要清楚地认识到青年群体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吸引青年群体投身乡村基层建设和管理当中。只有发挥好青年群体的主力作用,才能不断完善乡村基层组织的建设、缓解农村人才流失的问题、解决农村地区产业发展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共同发展[2]。

三、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缺乏对国家战略政策的理解与认同,缺乏社会责任感

根据现实的调查发现,有近70%的青年群体对国家的战略部署认识不清晰,甚至不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具体表现。有约10%的青年认为国家大政方针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过于遥远,没有绝对的相关性。更有约20%的人不赞同国家倡导青年投身于乡村振兴策略这一观点。在调查中了解到,青年群体更多关注的是与自身实际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压力之下,当代青年群体对于自身的发展和生活需要感到焦虑,認为解决食宿行、就业、养老、医疗和教育才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这种关心“自我”发展的观念虽然不能全面否定,但是缺少大局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青年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缺乏对国家战略的认同感,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3]。

(二)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吸引政策力度不够

许多青年群体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更加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为解决自己的实际生活问题而努力奋斗,享受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来看,农村土地附加值很低,青年群体投身到农业生产当中不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远远低于在城市工作所获得的收益,是青年群体不愿意投身乡村建设当中的一项重要原因。乡村产业链建设不完善,产业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乡村交通和网络服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致使青年群体想要通过创业扎根乡村也受到非常的大的阻碍。从生存环境上来说,农村的生态环境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是在卫生条件方面和城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是导致青年群体不愿投身到乡村建设中的原因。从精神需要的角度来说,乡村的文化建设和娱乐方式远远落后于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不仅需要较高的物质生活,也有相对较高的精神需要。乡村在文化建设和娱乐设施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娱乐项目稀少,难以满足青年群体的精神需要。总而言之,出于追求利益的角度看待投身于农村建设,绝大多数的青年群体认为乡村不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生存环境和就业前景等都没有城市理想。除此之外,我国地方政府和乡镇在吸引青年群体投入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不到位,导致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没有完善的优待政策和人才吸引机制,由于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制度不完善,致使青年群体在进行综合考量后,还是倾向于留在体制和设施都更为完善的城市发展和生活[4]。

(三)乡村传统观念影响下青年农民想要摆脱“身份”

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读书成才后才能摆脱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现状,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都认为优秀的人才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去外面的大城市打拼和闯荡。更有一些人认为,农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非常劳累和枯燥,收入水平低且受天气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逐渐形成了从事农业生产就处在社会发展的底端的观念。因此,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不愿意返乡,认为家乡没有适合自己专业的就业岗位,也不能够为自己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城市发展不仅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也能给子女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一些在大城市劳碌工作的青年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产生返乡的意愿时,家人和朋友也会利用传统观念对其进行劝说,使得很多大学生青年不敢回归故里。一部分农村大学毕业生即使有振兴故乡的美好愿望,也很大程度上会遭到家人和亲友的反对,这种传统的观念一时之间难以彻底改变。

四、吸引青年群体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策略

(一)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培育青年群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地政府和人力资源保障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让青年群体认识到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青年群体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关注度,了解乡村发展与自身发展的相关性。在宣传过程中,有关部门可以利用网络自媒体等手段播放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片,在公交站牌和广告设备上投放宣传政策信息,媒体也要发挥好自身的舆论导向性作用,拍摄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主题电影和纪录片,通过树立典型人物发挥示范作用,让青年群体不断增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和对故乡的归属感。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宣传,激发青年群体的爱国爱乡情怀,让青年群体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激发青年群体投入乡村建设的热情。

(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保障体系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地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到乡村建设当中,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不仅要通过改善生活环境留住本地人才,还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返乡就业创业保障体系吸引外地人才,政府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努力完善新型的农村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等基本生活条件,提高青年群体投入农村基层建设的待遇。

除此之外,也要为青年创业群体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努力发挥财政和金融机构的作用帮助青年创业群体解决资金方面的需要。利用小额信贷创业政策给予青年群体创业方面的优待,向农村创业青年发放乡村产业创业补贴,帮助创业者解决场地和设备等问题。政府也要和农业产业相关的企业进行交流合作,通过行政手段不断地完善乡村产业链,让青年创业群体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对于技术和管理方面也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召开农业产业交流会,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定期组织创业就业培训,不断丰富青年群体的创业就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快速稳定的向前发展[5]。

(三)加强对农业相关专业的重视程度,拓宽农学专业就业渠道

教育部門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相关专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农学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断地培养出新时期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对于农业专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农学专业的学习当中。高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农学人才的全面培养,不仅要让青年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对于青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校要加强和农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适当的进入企业进行深入的学习。要加大对农学科研的资金投入,通过严格考核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科研人才,促进农业产业的生产和研发。不断加强对农学专业实训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的教学基础设备设施。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联合高校,对农业青年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并发放一定的资金补助,让从事乡村农业生产的青年人进入高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并在学习结束后返回当地助力地区乡村建设和发展。这样的做法能够给具有农业经验的青年群体提供深造的机会,能更全面地促进和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6]。

五、结语

青年群体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离不开青年群体的大力支持。吸引青年群体投身于乡村振兴当中,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和有效路径。青年群体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对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关部门也要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加大对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吸引力度,通过战略宣传、优惠政策、培养人才等手段吸引大量的青年加入助力乡村振兴的队伍当中。教育部门也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小武. 市场理性与文化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镜像与群体心态[J]. 中国青年研究,2019(09):5-10+17.

[2] 李其璇,凌祯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青年人才的培养建设研究[J]. 农村经济研究,2018(06):41-42.

[3] 张瀚元,周鹏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养路径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5):277-279.

[4] 蔡铭.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探析农村青年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J]. 农村青年,2020(01):93-94.

[5] 谢泉根,肖丽萍,戴琴,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互联网+”返乡青年创业模式探究[J]. 南方农机,2019,50(21):11+13.

[6] 赵丽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 山西青年,2018(06):180+179.

(荐稿人:王仕民,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建设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扶贫工作的借鉴与启示
基于屌丝文化审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
流行文化境遇中青年价值观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