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泊江海子矿井田煤层特征分析

2021-12-20 01:35周晓晨
西部资源 2021年4期

周晓晨

摘要:泊江海子矿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北,属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聚煤条件良好。研究表明:井田内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规模小,断距小,对煤层破坏不大;井田内含煤地层稳定,厚度大,含煤层数较多,可采煤层厚度稳定,其中,全区可采煤层2层,大部可采煤层1层和局部可采煤层3层,显示井田区域煤炭资源潜力较大;煤岩以低变质烟煤为主,含有较低的灰分和全硫,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井田地质特征;煤层特征;泊江海子矿

1.矿井地质

1.1地层

泊江海子矿井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北边缘,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①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紫色泥岩、灰色和浅灰色砂岩和粉砂岩;②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其顶部在个别地段发育有一层薄层杂色砂质泥岩,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③中—下侏罗统延安组是矿井内的主要含煤地层,主要由一套浅灰、灰白色各粒级的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可进一步分为三段[1-2]:第一岩段从延安组底界至5-1煤层顶板,地层厚度40.90~106.78m,平均69.97m,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细粒砂岩、粉砂岩及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含5、6煤组,含煤1~5层,其中5-1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第二岩段从5-1煤层顶板至3-1煤层顶板,以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该岩段含3、4两个煤组,含煤5层,其中3-1和4-2煤层为矿井内主要可采煤层,3-1下、3-2、4-1煤层为矿井内次要可采煤层;第三岩段从3-1煤层顶板至延安组顶界,为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该岩段含2煤组,含煤1~2层,为不可采的薄煤层[3];④中侏罗统为矿井内的次要含煤地层,下部为浅黄、青灰色中、粗砂岩,局部夹粉砂岩、砂质泥岩及薄煤层,1煤组在区内的个别钻孔赋存,不可采;上部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杂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灰绿、黄绿色粉砂岩互层;⑤下白垩统志丹群以灰绿、浅红色砾岩为主;⑥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厚度0~49.80m,平均16.77m。

1.2构造

矿井构造形态总体为一走向东西,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3°,地层产状沿走向及倾向均有一定变化,但变化不大,局部倾角达10°。褶曲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有台什村西向斜、于家村西背斜、苏家村北向斜、泊江海子矿西背斜和泊江海子矿南背斜等。矿区内断层不甚发育,三维地震解释勘探区有断层15条(图1),但落差、延伸长度均较小。

1.3岩浆岩

井田内未见岩浆岩出露。

2.煤层特征

2.1可采煤层

区内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在中—下侏罗统延安组中,自上而下分别为3-1、3-1下、3-2、4-1、4-2和5-1煤共6层,累计可采厚度12.62m。其中,井田内全部可采煤层2层,分别为3-1和5-1煤层,平均累厚7.11m,占可采总厚的56.34%;大部可采煤层1层,为4-2煤层,厚度为1.79m,占可采总厚的14.18%;局部可采煤层3层,分别为3-1下、3-2和4-1煤层,平均总厚3.72m,占可采总厚的29.48%。

(1)3-1煤层。位于第二含煤段上部,下距3-1下煤5m左右,煤层厚度0.17m~7.26m,平均4.08m,井田东北部直接顶板受冲刷缺失,煤层变薄。含煤面积40.6671km2,其中可采面积36.31km2,面积可采系数89.29%。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以无夹矸和1层夹矸为主,少数含有2~3层夹矸),煤类以不粘煤(BN)为主,有少量长焰煤(CY)。可采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为井田内可采的稳定煤层。煤层直接顶以泥岩为主,其次为砂岩与粉砂岩,泥岩类占54%,粉砂岩类占17%,砂岩类占29%;直接底以泥岩为主,泥岩类占76%,粉砂岩占11%,砂岩类各占13%。

(2)3-1下煤层。位于第二含煤段上部,下距3-2煤约9m,煤层厚度0m~1.80m,平均0.62m。含煤面积40.6671km2,其中可采面积13.03km2,面积可采系数32.04%。局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大部分不含夹矸,少数含1层夹矸)。煤类以不粘煤(BN)为主,有少量长焰煤(CY),可采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直接顶、底板均以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少量粉砂岩、砂岩。其中,直接顶砂质泥岩类占73%,泥岩类占14%,砂岩类占13%;直接底砂质泥岩类占90%,粉砂岩类占6%,砂岩类占4%。

(3)3-2煤层。位于第二含煤段中上部,下距4-1煤约16m,煤層厚度0m~3.04m,平均0.64m。含煤面积40.6671km2,其中可采面积14.48km2,面积可采系数36.63%。局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以无夹矸为主,少数含1层夹矸,极个别点含2层夹矸),煤类单一(BN),可采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细粒砂岩,顶板砂质泥岩占61%,粉砂岩类占29%,砂岩类占10%;直接底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占87%,粉砂岩类占9左右%,砂岩类占4%。

(4)4-1煤层。位于第二含煤段中部,下距5-1煤11m左右,煤层厚度0m~4.84m,平均0.83m,含煤面积40.6671km2,其中可采面积14.27km2,面积可采系数35.09%。局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以无夹矸为主,少数点含1层夹矸,个别点含2层夹矸),煤类单一(BN),可采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直接顶以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及细砂岩,砂质泥岩类占51%,泥岩占29%,粉砂岩和砂岩各类占7%和13%;直接底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岩,砂质泥岩类占89%,砂岩类占11%左右。

(5)4-2煤层。位于第一含煤段中下部,下距太原组灰岩顶部约17m,煤层厚度0m~2.99m,平均1.11m。含煤面积40.6671km2,其中可采面积25.54km2,面积可采系数62.80%。煤层结构简单(大部分不含夹矸,少数点含1~2层夹矸),煤类单一(BN),可采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大,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和砂岩为主,砂质泥岩类占81%,砂岩类占19%;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砂质泥岩占79%,泥岩占21%。

(6)5-1煤层。位于第一含煤段下部,下距三叠系延长组顶界70m左右,煤层厚度0m~4.25m,平均2.78m。含煤面积40.6671km2,其中可采面积39.39km2,面积可采系数96.86%。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以不含夹矸和含一层夹矸为主,少数含2层夹矸),煤类单一(BN)。依据可采性指数、变异系数、可采面积分布特征,综合确定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和泥岩,砂质泥岩占78%,泥岩占22%,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个别为砂岩,砂质泥岩占86%,砂岩占14左右%。

2.2显微煤岩特征

矿井煤呈黑色,条痕为褐黑色,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沥青光泽,参差状、棱角状断口,内生裂隙较发育,常为黄铁矿及方解石薄膜充填,煤层中见黄铁矿结核。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亮煤为主,见丝炭,属半暗型煤。矿井各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壳质组含量最少。镜质组含量为27.7%~73.2%,惰质组含量为21.9%~53.2%,壳质组含量1.5%~8.4%。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为0%~18.8%,其它成分在3%以下。此外,各可采煤层有机组分中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单项含量均小于95%,3-1、3-1下、3-2、4-2、5-1煤层镜质组+惰质组含量大于95%,均属微镜惰煤,4-1煤层属微三合煤。各可采煤层无机组分含量在0%~20.7%之间,以粘土矿物为主,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岩平均含量均在3%以下,故该矿井显微矿化类型属微复矿质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在0.2561%~0.4352%之间,为低变质烟煤,煤级名称为低煤级煤。

2.3煤的灰分

各可采煤层原煤干燥基灰分平均值为10.94%~13.48%,均为低灰煤。其中,3-1煤层的原煤灰分实测为5.22%~30.37%,平均12.74%;3-1下煤层的原煤灰分实测为4.72%~23.37%,平均11.05%;3-2煤层的原煤灰分实测为5.00%~23.45%,平均11.05%;4-1煤层的原煤灰分实测为5.50%~28.74%,平均11.70%;4-2煤层的原煤灰分实测为5.62%~29.52%,平均10.94%;5-1煤层的原煤灰分实测为6.73%~33.31%,平均13.48%。由上可知:泊江海子矿井田内的煤层均属于低灰煤,其中3-1和5-1煤层总体以低灰煤为主,次为特低灰煤,少量中灰煤和中高灰煤;3-1下、3-2、4-1和4-2煤层总体以特低灰煤为主,次为低灰煤,少量中灰煤。

2.4煤的全硫

各可采煤层原煤全硫实测极值为0.08%~2.85%,平均含量为0.48%~0.81%,4-1煤层为特低硫煤,其余煤层均属低硫煤。其中,3-1煤层的实测两极值为0.10%~2.78%,平均0.81%;3-1下煤层的实测两极值为0.20%~2.48%,平均0.64%;3-2煤层的实测两极值为0.08%~2.34%,平均0.60%;4-1煤层的实测两极值为0.16%~1.17%,平均0.48%;4-2煤层的实测两极值为0.14%~2.85%,平均0.63%;5-1煤层的实测两极值为0.13%~2.10%,平均0.60%。由上可知:3-1和4-1煤层总体以低硫煤和特低硫煤為主,次为中硫煤,少量中高硫煤;3-1下、3-2、4-2和5-1煤层总体以特低硫煤为主,次为低硫煤,少量中硫煤和中高硫煤。

3.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煤层稳定性以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和可采性划分,采用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方法确定。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采煤层6层,分别为3-1、3-1下、3-2、4-1、4-2和5-1煤层,累计可采厚度12.62m。通过对各可采煤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稳定煤层2层,分别为3-1和5-1煤,平均累厚7.11m;较稳定煤层1层,即4-2煤,平均累厚1.79m。稳定和较稳定煤层平均累厚8.90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0.52%;不稳定煤层3层(3-1下、3-2、4-1、),平均累度3.72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29.48%。可采煤层以稳定和较稳定为主。各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显示,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占全区资源储量的86.11%,其中稳定煤层资源储量占全区资源储量74.76%。因此,综合确定全区煤层稳定程度为稳定类型。

4.结论

综上所述,泊江海子矿井田内构造复杂程度属于简单型,断层对煤层的破坏作用较小。井田内含煤地层稳定,厚度大,含煤层数较多,可采煤层厚度稳定,其中,稳定可采煤层2层,较稳定煤层1层和不稳定煤层3层,显示井田区域煤炭资源潜力较大。

参考文献:

[1]李瑞霜,刘战庆,杨胜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条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0, 42(06): 833-848.

[2]冷丹凤,田坤,王彩霞,等;鄂尔多斯盆地早中侏罗世延安组软沉积物变形及成因分析[J].地质与资源, 2020, 29(05): 454-460+418.

[3]倪瑞.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矿区雷家井一号井田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对比[J].中国煤炭地质, 2020, 32(09):176-181.

[4]马海军.内蒙古呼鲁斯太矿区煤层发育特征研究[J].西部资源, 2019(02):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