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产业未来可期

2021-12-20 06:34本刊编辑部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能耗数字化

本刊编辑部

前段时间,一场措手不及的“限电潮”席卷全国,能耗双控被推上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已经有20个省、自治区启动了不同程度的限电、限产举措。在能耗双控政策趋紧下,节能产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企业如何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成为横亘在眼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节能需求并非一时之急,事实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发展之中兼顾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逐渐成为各界共识。

截至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经历过四个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企业节能主要通过设备的更换,如高效制冷机、LED照明等,解决企业设备能效落后的主要问题,这是节能的第一阶段;“十二五”期间,企业通过系统节能,如余热回收、余压利用、空压系统改造等解决用能系统不匹配的主要问题,这是第二阶段;“十三五”期间,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解决了能源管理粗放的问题,这是第三阶段;“十四五”时期,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企业依靠数字化赋能,进行智慧节能,这是第四阶段。

进入第四阶段之后,有了数字化赋能,节能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节能市场孕育了新蓝海。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行业产值及相关目标数据显示,2015至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5%,2022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23年将达到12.3万亿元,至2025年,5年内累计预计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且隨着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节能服务的内涵也在逐渐延伸,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有聚焦产能、供能、用能的信息化智慧节能、售能服务,有针对建筑楼宇、虚拟电厂、智慧园区等领域的节能托管应用场景,有基于工业生产、能源调度等运维管理的节能“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节能之“道”彰显在产业链中的方方面面。生产者、消费者、投资者的习惯已经发生转变,各方均将节能环保理念融于日常、融于生产经营。基于此,打破各行业间的应用壁垒,实现多领域协同融合,进而提升全社会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重要路径也已开拓。以此为依托,涉及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与服务、节能材料研发、节能平台搭建、先进能源管理软件系统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诸多领域都蕴含无限商机,节能产业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系统化等方向升级已成必然趋势。

眼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主体仍是中小企业,但“十四五”期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将不断提升。这意味着,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如果能通过创新提高能效、通过改进工艺流程进行节能降碳,向“专精特新”转型,就有很大可能成长为行业“小巨人”或是“隐形冠军”。

尤为重要的是,国家和地方从各个层面大力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各项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这从公共财政支出占比的大幅提升可窥一斑:节能环保支出由2011年的2640.98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7443.57亿元,增长近两倍。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更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GDP占比达7.38%。因此,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资本等多方因素推动下,加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是推动节能减排,达成“双碳”目标,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能耗数字化
强化“两能制度”建设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保障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水下飞起滑翔机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气象参数对成都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及预测
物联网技术在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浅谈EMS系统在本钢燃气系统中的应用
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我区节能减排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