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重中之重 夯基平安交通

2021-12-20 00:49
汽车与安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机动车交通事故违法

从10月1日起,公安部发布的《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文明操作规范》开始实施。我们在关注这一新规对机动车驾驶行为进行系统规范的同时,也应以此为契机,不断促进广大驾驶人以及社会各界对安全文明驾驶的重视和遵行,从而不断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基础。

影响交通安全的人、车、路、环境、管理等诸要素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能动主体,驾驶人则是其中的“牛鼻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汽车社会进程加速到来,人民群众出行需求迅猛增长,机动车驾驶已从一项职业技能蜕变为大众化的生活技能,机动车驾驶人发展成为一个数量超4亿、占我国人口比例约三成的庞大群体。驾驶文明相对滞后于汽车社会需求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在道路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其安全风险进一步放大。统计显示,人因导致的交通事故中,80%以上与驾驶人交通违法或操作不当有关。这表明,推动驾驶人安全文明素质整体提高,是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核心环节。

正所谓小小方向盘、关乎大安全。近年来,随着驾驶人教育培训更趋科学实用,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我国驾驶人整体素质提升明显,例如,群众反映强烈的“路怒症”现象逐渐减少,令人称道的“礼让斑马线”在越来越多地方蔚然成风。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指标稳中有降,驾驶人交通违法量和肇事率等指标的降低,与之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也要清醒看到,广大驾驶人中,分心驾驶、疲劳驾驶、超速等陋习依然多见,3年以下的新手驾驶人事故率依然较高,营运驾驶人特别是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法多发、应急处置技能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要让文明驾驶、安全行车成为广大驾驶人严格遵守的准则和牢固塑造的习惯,坚决杜绝“马路杀手”,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用好驾校这个第一课堂。驾校是驾驶人上路的起点,是驾驶人技能、意识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针对驾驶人的教育培训,应当着眼于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克服重知识学习轻行为塑造、重驾驶技能轻文明素质等误区,以更牢固的安全意识、更自觉的文明素养、更严格的守法观念、更熟练的驾驶技能、更规范的应急处置为一体化目标,继续优化培训教学内容、教学场地及设施设备,特别是要将形成敬畏生命、尊重法律、遵循道德的驾驶习惯培养贯穿培训全过程,使驾驶培训机构成为传播安全驾驶、文明行车理念的主阵地。

建好社会这个终身课堂。其核心要义是监督。首先是完善法律监督。继续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律规章的执行,加大对驾驶人违法的执法力度,特别是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非现场执法的覆盖面和威慑力,以法律刚性促进驾驶人行为的规范化。其次是抓好行业监督。严格客货运驾驶人管理是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重中之重,要针对客货运驾驶人准入门槛较低、运输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驾驶人日常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发挥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合力,把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第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充分运用媒体曝光案例、群众“随手拍”举报等方式,推动形成倡导文明驾驶的风尚氛围。最后是增强自我监督,可借鉴治理酒驾的经验做法,以他律促进自律,形成针对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长效机制,让安全文明驾驶理念更深入人心,成为更多駕驶人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

重视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例如摩托车驾驶人,既是交通违法、肇事肇祸率较高的一个群体,也是交通事故中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群体。当前,这一群体无牌无证、不戴头盔、超速、超载等安全隐患大量存在,对此需要监管、执法、教育等多管齐下,保持高压严管态势。还有那些不具备上路资格的非法驾驶人,如老年代步车、超标电动车等驾驶人,亟待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坚决遏制在上路之前,决不能让其在“三不管”地带野蛮生长。

推动驾驶人安全文明素质的提升,本质上是做好关于人的工作。因此,要善于把握其特殊的规律性,从人心、人性出发,通过法治、科技、经济、文化等途径综合施策,将安全文明驾驶理念更有效地深植人心,共创安全畅通和谐文明的出行环境。

猜你喜欢
机动车交通事故违法
这些行为,你以为 没违法其实违法了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预防交通事故
河北廊坊市丁燕问:我国法律对于酒驾有何具体处罚规定
拒绝酒驾
2017年广东省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广东省第二批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愉快的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