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学生在行动”之山东篇

2021-12-20 01:37山东环境科学学会
环境与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科普志愿者学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同时积极响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大学生在行动”的号召,在连续11年成功举办山东省“大学生在行动”(山东省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基础上,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联合山东省多所高校共同举办了2021年山东省“大學生在行动”。

一、活动开展总体情况

(一)组织高校开展生态环境科普宣传行动

学会组织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聊城大学、滨州学院、临沂大学、德州学院等9所高校在社区、村庄、校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科普宣传行动。学会向各高校邮寄了学会自行编制的垃圾分类环保宣传册、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宣传彩页(共计8000份)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提供的蓝色海洋宣传画册(共计3600余份)等环保科普宣传材料,组织9所高校168支小分队、共计817名志愿者前往山东16市170余个社区/乡村,通过下发科普宣传材料、科普知识问答、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居民环境与健康、生物多样性、禁食野生动物、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的环保科普知识,受益居民达30000余人。

(二)学会广泛开展环保科普行动

学会在六五环境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学会于六五环境日期间联合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举办六五环境日—科普大讲堂暨少儿环保手工创作大赛,活动邀请齐鲁工业大学蒋文强教授作了题为《小水滴变形记》的科普报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来自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上山街小学、恒新小学共计200余名小学师生及家长讲解污水处理原理和流程,倡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减少水污染,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活动期间,参与师生及家长分批次参观了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的二厂厂区,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大家亲眼目睹了污水处理全过程。为鼓励少儿将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制作成漂亮、实用、低碳的DIY手工作品,在环保之余满足日常需要,将废物利用这种“低碳”的方式融入生活之中,前期我们还举办了少儿环保手工创作大赛。

学会还在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日照、聊城、滨州、菏泽等10市40个居委会/行政村开展了“绿色低碳、生态环境与健康科普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展架宣传、现场调查、互动咨询等形式,向农村及社区居民普及生态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科普知识,引导大家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宣传期间,电子问卷调查方式调动了居民参与环保的热情,问卷调查结束后,学会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科普宣传材料(共计8000余份)及参与活动奖品(共计2500余份)。同时,学会工作人员根据居民答题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居民进行环保知识讲解,并解答其提出的环境与生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本次活动营造了我省居民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广大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有利于引导居民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共建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

学会积极承办了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第347期山东科学大讲堂——科学生活,避开生物“陷阱”论坛。会议邀请了齐鲁工业大学蒋文强教授、葛秀丽副教授作主题报告。齐鲁工业大学各学院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学会邀请了蒋文强教授、葛秀丽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科学生活,避开生物陷阱》的报告,蒋文强教授从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消费误区、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等方面向作了详细讲解,特别介绍了如何科学看待转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并就青少年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向大学生普及了饮食小常识。葛秀丽副教授介绍了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定义及入侵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特别介绍了我省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特征、防范生物入侵的措施。

论坛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大学生普及食品安全和生物入侵等专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和生物入侵防范意识,有利于引导规范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安全行为,与会学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二、活动中的创新点与亮点

(一)强化思想引领,积极组织动员,统筹部署实践服务

学会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的工作原则,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缜密酝酿了实践新方案,积极发挥组织引领作用,联系山东省高校环境学院,以各高校为联络点,充分发动各高校志愿者在高校、社区及农村开展科普活动。活动开展前期,各高校积极动员组织,进行全面宣传与广泛动员,通过召开启动会、动员会、座谈会等方式,招募组建志愿者小分队,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二)创新活动形式,环保科普宣教与红色实践相结合

山东师范大学采取环保科普宣教与红色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在黄河流域广泛开展以生态保护、环保宣教等为主题的绿色科普行动,在黄河流域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纪念展馆组织开展以红色故事寻访为主题的红色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环保宣教与科考实践调研中深化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在寻访红色足迹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学院师生共计组建12支环保科普实践队,参与学生150余名,在济南市、临沂市、东营市5个街道、乡镇,为近1800人进行了生态环保科普教育。通过展板、图文展示,专题讲座,观影教育,舞台剧展演等线下宣教形式结合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QQ群等在线平台,将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保知识立体化、沉浸式地传播给公众。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践行“两山论”,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融入到此次社会实践当中,尤其将调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何在峡山扎根并发扬光大,以生态修复及环境保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达到乡村振兴为主要任务,结合环境学子当前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独立工作,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解环境工程行业相关规范,体验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生产流程,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文化,学会团队协作,与人沟通、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紧跟政策,宣传生态环保理念

聊城大学绿野协会在结合专业特色及学院传统优秀实践团队强化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助力碳达峰,我们在行动”活动主题,举办“助力碳达峰 我们在行动”主题团日活动暨2021年“大学生在行动”启动仪式,开展了“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倡导低碳生活 铸建美丽中国”“关注全球变暖 保护绿色家园”“拳拳爱国心 保护母亲河”“呵护多样生物 共创美丽中国”等一系列活动,在深入了解了东营市地区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情况的同时宣传了低碳生活的理念,向广大东营市民们普及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知识以及相关政策。并结合学院特色,依托班级、宿舍、社团、网络等平台,举办“节能减排”问卷调研、“环保先行,趣味手工”“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团支部植物多样性调研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聊城大学绿野协会以“志愿汇”“到梦空间”APP为载体,依托绿野协会招募志愿者,有序开展了“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包装盒换种子”“绿色离校志愿公益”等校园志愿环保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活动载体。

济南大学共组建队伍35支,总共600余名师生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涵盖环境、水利、地理等多个专业。由于疫情原因,济南大学鼓励学生云组队,依托家乡以驻地开展线下实践、线上交流的形式开展活动。济南大学紧紧围绕山东垃圾分类形式,组建了“分拣垃圾先行者”社会实践团队,团队成员遍布省内外多个地区,志愿者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种类的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与政策的了解与认可程度开展调查,形成了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报告。为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还在“大学生在行动”社会实践期间举办了“环境地标打卡”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在自己的居住地周围探寻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相关的地标建筑,鼓励同学们走进地标、了解地标,学习相关的环保与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地标建筑的实地调查,并通过线上打卡的方式進行分享,让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更为牢固、深刻。活动期间,济南大学开展座谈会、交流会20余场,社会实践报告会12场,形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27篇。

(四)依托专业特色,开展环保科普实践

山东农业大学2021年暑假期间,志愿者奔赴山东省济南、济宁、泰安、滨州、德州、烟台、聊城等15地市50余个农村点,通过向群众发放环保科普宣传册、为小朋友开展小课堂进行环保知识科普、“保护黄河母亲河”的合照活动、开展环保知识讲座、与环保局共同调研、与村民谈心并赠送小礼品的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到村委会、街道办事处调研当地环保情况,慰问环卫工人并拿起扫帚清理卫生,使用学院设备免费为用户测定甲醛,以实际行动号召全体市民、游客保护美好家园。

(五)关注生物多样性变化,强化居民环保意识

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工程学院碧水蓝天志愿服务队开展了调查滨州市生物多样性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共有6名指导教师,80人志愿者参与。志愿者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黄三角区域的动物及植物进行了多样性调查。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在校园内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问卷,收集大学生对生态环保的相关看法和建议,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生态环保科普以及一些列的活动提供广泛的群众性意见。实地走访是在王君、张晨曦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前往贝壳堤、黄河口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实践活动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在贝壳堤遇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远方的家》栏目组,并通过栏目进行了宣传报道。

临沂大学组建10支小分队,参与志愿者152人,前往天宇自然博物馆、杏山、岌山地质公园、秦皇岛、柳江地学博物馆等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科普活动。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科普宣传,志愿者对生物多样性基础知识有了更深的学习,增强了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将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贯彻到实际生活之中。此次活动有利于志愿者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保护森林、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媒体报道及社会反响情况

活动开展期间,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各高校积极探索宣传途径,活动除在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及各高校校内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外,同时,还上稿大众网、中青校园网、滨州大众网报道、滨州日报、齐鲁晚报等20余篇,相关活动得到多家媒体的相继报道与一致好评。

四、活动过程中的不足

1.部分学生对该活动的认识程度不够。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今年的活动中,有部分同学并没有认识到此次活动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地投入到活动当中。

2.部分团队重实践而轻宣传总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各团队热情较高,能够完成任务,但活动结束后出现总结不及时、不到位,活动宣传不及时的情况。

结合今年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明年的活动拟作出以下改进:

1.加大宣传和动员,用新媒体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严格筛选志愿者团队,活动前期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

2.指导各团队重视活动过程中相关宣传、总结素材的积累,做到活动边进行、边宣传、边总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各种大众媒体、校园媒体,将活动的影响力更好的发挥出来,使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去。

山东省大学生在行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社区及农村居民朋友的肯定与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媒体的热情关注。此项活动范围广、形式丰富、针对性强、易接受,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有效的发挥了当代大学生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锻炼了大学生的品格、毅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大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大学生在行动一定能为改善山东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科普志愿者学会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学会分享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