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与技艺的双重真诚
——略谈谷禾的四首诗歌近作

2021-12-21 13:34孙文敏
星星·散文诗 2021年14期
关键词:赤子结合部首诗

>>>孙文敏

纵览诗人谷禾的诗歌近作《卑微的爱,也是时间铭记的伟大的慢》(这组诗具体由《慢》《午后记》《鼓掌的时刻到了》《画:寂静》四首短诗构成),可以看到诗人寄寓其中的深沉情思,无论是由具体的生活情境及现实处境触发的感想,还是通往更高层次的“生之哲思”,都折射着诗人直面生活、直抒本心的真诚态度。谷禾本人说过,乡村是他意识的“元世界”,他的诗歌写作是为了“确立自己作为一个乡村赤子的身份”。其诗歌中的真诚姿态也与这一层面密不可分。在《慢》等四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乡村田园作为诗人的一种心灵慰藉和精神滋养,时时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露出底色;诗中的种种情感与思考也都来自诗人的真实生活,发于其“乡村赤子”之本心。

“真诚”是谷禾自觉而鲜明的诗歌写作态度。提到“乡村书写”,谷禾说:“它需要诗人付出更多的真诚——对乡村的真诚,对众生的真诚,对语言的真诚,和对写作者自我和内心的真诚。具备了这样的真诚,对乡村的书写才能获得诗歌的现场感与真实性。”诗人也在自己的诗歌写作中一向践行着这一理念。从谷禾的这四首近作可以看出,诗人一方面在诗歌中体现了“对写作者自我和内心的真诚”,真实地写出对乡村的情感、对生活的思考,另外还表现出难能可贵的“语言的真诚”——对诗歌的形式有着高度自觉,在诗艺上细细打磨,使一种“技艺真诚”贯穿于诗歌写作中。这种流溢自乡村“元世界”的真诚赋予谷禾的诗歌一种独特的魅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海子之后,颇有一批效仿者进行了一种关于“农业经验”的诗歌写作,这些诗人与其所讴歌的土地大多并无血肉相关的联系,因此他们写下的所谓“乡土诗歌”往往有一种矫饰性,甚至弥漫着某种中产阶级趣味。所以,在处理乡土经验时,一种“真”的态度是尤为珍贵的。谷禾的诗歌书写做到了这一点。他在一篇自述文章中道出了自己对乡村所持的态度,称自己所处的是“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的位置,他一方面对自己“乡村赤子”的身份有着认同,对乡村“元世界”充满热爱,对“古老的诗意”的消亡也有着叹惜之情;而另一方面,他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也并不抗拒,而是欣然接受,在城乡之间并不扬此抑彼,没有走向“城乡对立”。谈到都市和现代文明,谷禾说,“我从没有把它视为强化个人命运的帮凶,正如我也不认为乡村是确立自我身份的后盾一样。”可见,他安守着自己“城乡结合部”的位置,保持着一颗通达理性的诗心。因此,他对乡村的书写不刻奇、不升华、不滥情,只是真诚写出心曲;正如他在文章中所说,其乡村写作“并不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书写,而是融入了我对‘乡村’在当代背景下的社会学和诗学意义上的认识和思考”。《画:寂静》这首诗即是这种写作态度的鲜明体现,在这首诗中,诗人对废弃的乡园和“去远的童年”的怀恋之情并未直陈,而是通过对破败乡村的场景描摹婉转表达。这种对个体乡村记忆和情感的表达显得真挚而克制,没有落入“感伤刻奇”的窠臼,而倍显真诚。

谷禾诗中的思考也体现着“乡村赤子”的一脉真诚。《鼓掌的时刻到了》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个镜头表达诗人的思考。“鼓掌的时刻到了”是外部世界之规则发出的信号,而诗人“悬停空气中”的手却在无意识中遵循了内心的律令——在“会场已被潮水淹没”之际,“它仍然不合时宜地,保留着与生俱来的怀疑姿势。”,写到这里,诗人没有自我标高,而是紧接着抛出颇具自剖精神的两句诗——“更多时候,它在伸缩之间纠结,备受空气/的责难和蔑视”。诗人紧接着道出了这种真诚的源头:“这握住过农具,笔,食物,书本的手/五指收拢,收获过泥土和种子的至爱”。显而易见,一个不合时宜的迟钝手势,背后是一颗朴拙的“乡村赤子”之心。

如果说《鼓掌的时刻到了》表现的是具体生活情境触发的思考,那《慢》则上升到某种“时间哲学”的高度。“我热爱世界所有的慢:水杉和松柏/看不见野草生长……菩提树下修行的僧侣,把每一片叶子/都当了庙宇,在坐化之前,他的肉身/受尽了慢的侵蚀。”这种由清透意象和禅境所烘托的“慢”之时间哲学,显然与快节奏的现代大都市生活格格不入。诗中难得的“素心人”色彩,或许有赖于诗人身处“城乡结合部”的闹中取静;更深层而言,也和乡村“元世界”的影响有关:生命中“慢”的时空感知,正与农耕文明的时间体验与生命哲学有相通之处。

此外,诗人谷禾的真诚还体现在诗歌的形式方面。庞德曾说,“技艺考验真诚。”即诗人对诗艺的重视和打磨体现着诗歌的真诚,这几首诗也体现了谷禾的匠心运思和“技艺真诚”。例如,《慢》这首诗的形式与其主题——“慢的时间哲学”——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同构。首先,诗人所运用的意象是“慢”的:青苔、古松、白鹭等意象是古典的、高蹈的,是自然浑朴的,在风驰电掣的现代世界面前保持着一种“慢”的姿态。其次,诗歌的节奏也是纡徐和缓的,诗句呈现出一种散文化色彩,诗的整体形式与“慢”的时间体验达到一种同构。《画:寂静》一诗也体现了诗人在形式上的匠心运思。在描摹乡村场景时,诗人运用了蒙太奇技法,将破败乡村的几个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这种技法所产生的多场景“拼贴感”最恰切地将诗人“记忆的碎片”表现出来。

《午后记》也是耐人咀嚼的一首佳作。诗题中的“午后”指的是一天的午后,也是“人生的午后”。在该诗中,诗人将自己行至人生半途的所思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一生的雪/落与不落都是漫长的煎熬……你生命的银杏树已脱光了叶子”。值得注意的是“雪”“银杏树”“叶子”等自然意象的运用,以及末句“如生与死,看护着人间草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将自然事物的荣枯消长与人生的涨落生息结合起来,这种笔法也体现了乡村“元世界”的启示,接通乡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循环时间观”。此外,这首诗由双线结构展开,“在运河边等待命定的雪/带来凡·高的星光夜,转过脸来/却遭逢了轰隆隆的六环路——”这中间“凡·高的星光夜”与“轰隆隆的六环路”即是“诗眼”,折射了一个生活在现代大都市“城乡结合部”的知识分子对现实处境的思考:一方面是书本里的世界,有着“梦中的白轮船”“凡·高的星光夜”以及“拉拉,日瓦戈,出走的老托尔斯泰”等文学元素;而另一方面是现实生活(“更多日子里,你在风中”),是不由分说撞破书斋之梦的“钢铁的长龙”,两个相辅相成又难免冲撞的生活侧面撑起了全诗。最后,诗歌还露出一处“元诗”笔法:“一个词的光,忽然擦亮了诗歌/如生与死,看护着人间草木。”精神世界与世俗现实,写作与生活等多维度的设置造就了诗歌本身的复杂性与张力。

总之,乡村“元世界”的启示以及谷禾所坚守的“乡村赤子”的真诚,造就了其诗的情思之真与技艺之诚,使之呈现出智性和诗性的光芒。谷禾的诗歌写作无疑践行着一种“真诚”的写作伦理,这在当下是尤其应当被珍视的。

猜你喜欢
赤子结合部首诗
范士亮的赤子情怀
《上课没人抢》
鹧鸪天·赤子赋
我想写首诗给你
“海外赤子”指的是谁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育的策略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城乡结合部学校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研究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