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在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1-12-21 14:08杨耀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跗骨经皮螺钉

杨耀华

(上蔡县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驻马店 463800)

跟骨骨折多由外力创伤导致,其中Sanders Ⅲ型较为常见,患者临床体征多为活动受限、足跟部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外侧L形切开入路可有效复位骨折,但其创伤大,术后恢复慢,需寻求其他手术方案[2]。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和经皮撬拨复位固定较传统手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足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近年来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3]。鉴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和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门诊单双号分为A组(单号)和B组(双号),各43例。A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30~45岁,平均(37.35±2.23)岁;跟骨骨折原因高处坠落19例,交通事故24例;跟骨骨折部位左侧23例,右侧20例。B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0~46岁,平均(37.41±2.26)岁;跟骨骨折原因高处坠落17例,交通事故26例;跟骨骨折部位左侧22例,右侧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跟骨骨折符合《外科学(第8版)》[4]中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患者可耐受本研究手术;③单侧骨折;④骨折分型为Sanders Ⅲ型。(2)排除标准:①开放性、陈旧性、病理性跟骨骨折;②合并骨质疏松;③既往有足跟部手术史;④伴有其他骨折处。

1.3 治疗方法

1.3.1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检查及患肢消肿处理,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健侧卧位,于大腿中上1/3处绑好止血带,患膝屈90°,常规消毒,铺巾。

1.3.2A组 接受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利用C型臂X线,通过侧位透视于跟腱两侧顺着跟骨结节上缘插进2枚克氏针3 mm,对着发生移位距下关节面前边下方,通过克氏针将塌陷的关节面、跟骨结节撬剥复位。复位满意后,通过C型臂X线跟骨轴位透视下,将跟骨内翻纠正至正常跟骨力线。同时把克氏针放置在跟骨前突,针尾放于皮外,并通过侧位、轴位透视再检查复位状态,如距下关节支撑不够,需在跟骨结节后下缘经皮往距下关节放置7.3 mm的空心螺钉以支撑,术后用石膏固定2周。

1.3.3B组 接受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在外踝尖端至跟骨前外做一切口,将皮肤、筋膜切开,骨膜下剥离,注意对腓骨肌腱、腓肠神经的保护,使距下关节面露出,将跟骨垂直放进骨刀把塌陷关节面撬起,如有必要,可采用克氏针撬拨,纵向挤压并拔伸牵引,使跟骨宽度和内外翻畸形得以恢复;如缺损过大,可通过人工骨植骨支撑,并对复位情况进行观察,复位满意后经皮将接骨板插进,放置合适位置,并在皮肤外侧拿块相同接骨板进行标记,将螺钉经皮放置。复位和内固定均满意后,创口冲洗并包扎好。

1.4 评价指标(1)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2)跟骨形态: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采用X线测出两组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3)足部功能: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采用Maryland评分[5]判定两组足部功能,包含活动度、疼痛等11个项目,共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足部功能越好。(4)并发症:两组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如皮肤坏死、术后感染、踝关节僵硬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2.2 跟骨形态治疗前,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治疗前,且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跟骨形态对比

2.3 足部功能治疗前,两组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Maryland评分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Maryland评分对比分)

2.4 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跟骨骨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术后康复,增加术后致残风险,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传统手术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可恢复跟骨正常生理结构,缓解临床症状,但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影响术后康复进程,需寻求其他治疗方案以促进术后康复[7]。近年来微创术式已逐渐应用于骨折的手术方案中,其中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和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手术均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特点,但不同术式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8]。因此,需对两种术式在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B组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A组,且B组Maryland评分高于A组,说明较经皮撬拨复位固定,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在骨形态和足部功能方面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在于,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在可直视下暴露跟骨骨折处,视野较好,更利于观察距下关节面的匹配程度,从而可对跟骨骨折处进行精准复位并有效固定,以促进距下关节面的平整性,提供良好的稳定效果,达到解剖复位[9]。而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无法直视关节内骨折,难以有效复位移位较明显的骨折处,且术后容易出现骨折复位丢失。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说明较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应用于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经皮撬拨复位固定相较于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切口较小,且不需要大范围进行软组织剥离,术中放置的内固定物较少,从而减少了对肌肉组织的损伤,机体应激反应轻,更利于促进术后快速恢复[10]。

综上所述,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应用于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在骨形态和足部功能方面效果更好,而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跗骨经皮螺钉
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 拉力螺钉加压性能和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比较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距下关节镜治疗训练伤致跗骨窦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观察在外伤性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多层螺旋CT 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