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场演出:以“深扎”彰显城市文化魅力2021上海驻演掠影

2021-12-21 06:00金莹
上海戏剧 2021年6期
关键词:电波音乐厅演艺

金莹

一座城市,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熙来攘往的游客,让他们在步履匆匆中快速感受到她的历史风韵和独特魅力?一座城市,以何种方式展示自己蓬勃的艺术创造力和生命力,彰显城市在与时俱进中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文化身份和印记?

戏剧可以。就像每年造访纽约的游客中,有近一半的人会专程前往百老汇观剧;也有专门奔赴伦敦西区“朝圣”的旅客,会流连于伦敦西区精彩纷呈的驻场戏剧演出。“伦敦西区有音乐剧《猫》《悲惨世界》,美国百老汇有音乐剧《狮子王》,日本有宝冢歌舞团,成功的商业驻场演出不仅催动着一部作品从‘爆款走向经典化、大众化,为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更成为城市实力与形象的‘代言人。”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这样说道。

今年以来,上海也有一大波驻演项目纷纷落地,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添砖加瓦——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驻场美琪大戏院,越剧《红楼梦》驻场宛平剧院,沉浸式音乐剧纷纷驻扎亚洲大厦……此外,还有海派滑稽戏《石库门的笑声》在“演艺大世界”实施阶段性驻演,毗邻陆家嘴滨江水岸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开启话剧《深渊》的短期驻演。

精品文艺演出的驻场演出是很多海内外城市主打的重要旅游产品。而优秀的戏剧驻场演出能够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引领创作风向,形成溢出效应,构建健康的戏剧生态,同时也能聚拢更多优秀人才和优秀剧目,彰显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经典驻场,树立地标式的观剧体验

江宁路66号,1941年开业时就曾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亚洲第一”的美琪大戏院,见证过上海滩的许多繁华岁月。如今,这座剧场随着上海歌舞团的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的驻演,再次成为舞剧爱好者心目中名列前茅的“打卡”地点之一。

若要列举近几年大热并“出圈”的现象级舞台剧,《电波》必定名列其中。自2018年年底首演以来,这部舞剧就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数年间持续不减的热度让这部上海出品的原创舞剧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今年7月起,《电波》开始在美琪大戏院驻演,消息一经发布,不少拥趸立即拍手叫好,那些苦苦守在电脑前却始终抢不到巡演票的观众,终于可以相对安心地早早蹲守驻演的场次,一些老观众也迫不及待地“二刷”“三刷”乃至“十几刷”,只为了再次在剧院中感受到来自舞蹈和信仰的感召。

《电波》的驻演不仅仅意味着演出场次的增多。当舞剧驻演和巡演招募群舞演员的消息发布后,上海歌舞团收到了300多位舞者的报名,这说明越来越多年轻而优秀的舞者愿意为《电波》前往上海这座城市。随着驻演的持续进行,“风雅颂韵”四组新人双线也陆续上线。四对“李侠”“兰芬”,四种演绎,每一对舞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诠释,不仅让更多的优秀舞者被观众看见和认可,也为这部舞剧增添了更多元的风味和层次。

这就是驻演的魅力。在一次访谈中,上海戲剧学院厉震林教授曾表示,“文艺旅游”是国际性演艺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推出现象级的标志性舞台剧是关键。“作为自然景观资源并不算特别丰富的大都市,上海能否为来自全国乃至外国游客人群提供不一样的旅游‘景观,孵化更多可以长期演出的优质精品戏剧,是关键的一环。”

如果把《电波》比喻成新晋的“当红小生”,上海越剧院的《红楼梦》则可以称得上是“祖母辈”的现象级标志性舞台剧。作为一部有着60多年的传奇历程、常演不衰的舞台作品,1958年首演于上海共舞台的越剧《红楼梦》,至今仍是戏曲舞台上演出最多的作品之一,目前已有“徐王流派”经典版、尹袁版、殿堂版、古戏楼版、红楼·音越剧场等多个版本。今年,上越的《红楼梦》也以驻演的形式入驻上海宛平剧院,首轮20场从9月29日演到明年2月27日,覆盖国庆档至明年春节档等多个黄金档期,足以满足众多越剧戏迷的渴望。

这一次,驻演不仅传播了越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将成为越剧艺术传承、传播的重要途径,更多年轻演员将在驻演中获得打磨和提高的机会。据悉,明年上海越剧院还将充分发挥上海越剧院自有经典IP的作用,在全市各类剧场推出《红楼梦》《梁祝》《西厢记》等近140场演出,借助演艺大世界辐射力,探索符合越剧驻场演出的长效模式。

“要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来上海。”“要看最正宗的越剧《红楼梦》,就来上海。”当更多的观众慕名而来,当经典之作与一个剧院、一座城市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内在联系,当美琪的“电波”、宛平的“红楼梦”,甚至剧院周围的典型建筑和风味饮食等词语越来越多地被观众口口相传地在社交媒体中提及时,一部优秀戏剧作品的驻演的持续效应就这样产生了。

沉浸式小剧场,驻场带来时尚的戏剧体验

离美琪大戏院不过百米,就可以到达上海沉浸式戏剧“鼻祖”《不眠之夜》所在的尚演谷了。2016年年底,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携手英国Punchdrunk剧团打造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中国版上演,自此开启了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传播。由旧厂房改造成的尚演谷内,每天都会有数百名热情观众涌入麦金侬酒店,穿梭在不同的房间里,在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戏剧情境中和演员互动交流,触发不同的情节,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对一互动环节,从而获得一种与传统观演方式完全不同的戏剧体验。从开演至今,《不眠之夜》已演出超过千场,平均上座率一度超过95%,复购率超出了人们对戏剧作品的认知。很多观众都是拖着行李箱或是打着“飞的”到上海看《不眠之夜》的。

在《不眠之夜》上演近五年之后,“沉浸式戏剧”对于上海观众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而这种充满游戏感、互动感和参与感的戏剧模式,甚至成为时下青年人开启“夜上海”的一种特别方式。位于黄浦区汉口路和九江路之间,紧邻人民大舞台的亚洲大厦,外表看上去与旁边的办公楼并无二异,甚至因为年代久远稍显黯淡。然而,一入夜,大厦四层以下“藏”着大大小小的小剧场就开始“营业”了。在朝九晚五中结束一天繁忙工作的白领青年,约着朋友在南京路上逛个街,吃个饭,或者到江风习习的外滩边上逛一圈,一到时间,就转头扎入各个“星空间”的驻场演出中,享受起充满意外和惊喜的戏剧体验。

亚洲大厦开启不同于其他商务大厦的、别具一格的“转身”,始于2020年特殊状态下的“无心插柳”。时年8月,由于在传统剧场上演的计划被限流受阻,由一台好戏和上海亚华湖剧院经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剧组租下了亚洲大厦中原来用于开设美容院的空间,改建成小剧场,考虑到空间布局对后排观众不太友好,于是最终将其打造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式小酒吧的实景,舞台和观众席融为一体,每一位观众都可以成为演出中的一部分。而这一沉浸式的戏剧表演方式,很快在年轻人中流行了开来。

随着《阿波罗尼亚》的成功,其前传、环境式驻演音乐剧《桑塔露琪亚》也登陆亚洲大厦。再然后,舞蹈剧场、黑匣子剧场陆续开放,硬核喜剧、HAHALAND等脱口秀演出来了,环境式驻演音乐剧《灯塔》、沉浸式悬疑音乐剧《FLAMES火焰》都来了……各种形态的中小型戏剧作品一一登陆这座大隐于市的大厦,打造出一个个入夜即熠熠生辉的“星空间”,亚洲大厦,一时成了上海沉浸式音乐剧的产业地标。

在城市的另一端,瑞虹天地月亮湾,开心麻花驻演三年的沉浸式喜剧《疯狂理发店》(中国版)也吸引了不少人的驻足观望。作为全球演艺产业的小型空间驻演标杆剧目,《瘋狂理发店》在美国波士顿与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小剧场常年驻场演出已有40多年,先后被翻译改编成法语、韩语等23种语言在多国驻演。在《疯狂理发店》中,开放性和互动性也是戏剧表演中的重要的元素,每位观众都被赋予了“目击者”的身份,“侦探”会向观众一一求证线索,观众亦可以直接向演员质询,共同推动剧情发展。

沉浸式戏剧为何会如此吸引年轻观众?“如果说专业剧场在过去的十年里,培养了一批忠实的、专业的剧场观众,那么近年来,一系列文旅新业态的诞生,则让观众意识到,演艺不仅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一种仪式、一种高级但稀缺的体验,它更应该是一种普通的、常态化的娱乐生活体验。”《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的制作人刘汉坤如是说。相关数据显示,截止9月底,亚洲大厦已完成演出1330场,平均上座率达90%以上。而亚洲大厦里的“星空间”,也从一号开到八号、九号、十号,并且还在继续向外“扩张”,在大世界、新光影艺苑两处开设小剧场,打造具有“演艺大世界”特色的驻场演出。

以文塑旅,驻场彰显独特的城市气质

从亚洲大厦出门,沿着西藏中路走个五六百米,就可以抵达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作为中国的第一座音乐厅,这座建成近百年的建筑曾被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而与她一路之隔的,便是集合南北戏曲和游艺杂耍等众多演艺形态的大世界。

如今,91岁高龄的上海音乐厅变得“潮”气十足。在这里,上海市民和前来旅游的游客,可以“一站式”体验由上海民族乐团联手上海音乐厅、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推出的全新驻场演出项目《海上生民乐》:下午在上海音乐厅4楼打卡“何似在人间——新国乐沉浸艺术特展”,晚饭后先欣赏利用虚拟光影和真实光影展示城市故事和建筑历史的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光音的故事”,再进入音乐厅大厅观赏《海上生民乐》演出。而《海上生民乐》作为上海民族乐团近年来演出率最高的经典品牌,自2016年首演以来已上演了80余场。驻场版《海上生民乐》在注重海派民乐当代气质和国际表达的同时,又注入了更多的科技感和未来感,通过国乐、光影、舞台空间的融合,彰显出东方神韵的国际风范。

“我们希望,市民和游客朋友们可以以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别样方式了解上海音乐厅,了解上海这座城市,了解海派文化故事。以后,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可以在这里休闲,喝着咖啡饮料,慢慢阅读着城市的历史建筑,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表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艺术的独特表达中彰显城市气质,在上海也有先例可循。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上海马戏城联合出品的多媒体梦幻剧“ ERA——时空之旅”,自2005年9月在上海马戏城上演以来,已接待了无数中外观众,通过独特的呈现方式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上海的格局,成为很多海内外观众来到上海后必定前往观赏的“保留节目”之一。今后,外地观众前往上海音乐厅欣赏驻场版《海上生民乐》,不仅可以完成一次对海派民乐的沉浸式欣赏,同样也可以在艺术对声光电影的各类应用中,领略到上海这座城市既传统又时尚、既守正又创新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图片由各主办方提供)

猜你喜欢
电波音乐厅演艺
The Speed of Light
加拿大侦测到来自外太空的神秘电波
一座史诗级音乐厅的前世今生
武汉一音乐厅用激光笔照射提醒不文明观众:规范观赏礼仪
演艺制作服务类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评定启动
汉堡音乐厅漏水
旅游演艺的生意经
电波跨越大西洋
天籁音乐厅
海外机构代表在《演艺科技》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