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人心理抚慰视角下 “抱团养老”模式的优势分析

2021-12-21 05:28沈殿示
决策探索 2021年22期

沈殿示

【摘要】本文通过对丧偶老人心理特点的深入研究,对“抱团养老”模式在丧偶老人心理抚慰方面的优势做了详细分析,从而得出了采用“抱团养老”模式会使老年人在丧偶时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抚慰的结论。

【关键词】丧偶老人;“抱团养老”;心理抚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丧偶老人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丧偶老人超过5000万,预测到2050年丧偶老人将达到11840万。这一规模巨大的特殊群体,将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而“抱团养老”模式在丧偶老人的精神抚慰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一、丧偶老人的心理特点

(一)孤独感无法排解

孤独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渴求与现实拥有的实际水平产生的落差,它是一个反映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生活经历的主观体验。依恋理论认为,当人们的情感纽带被割断,一系列负面心理反应就随之发生,孤独感就是其中的一种。孤独感在绝大多数丧偶老人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刚刚经历配偶去世事件的老年人表现得最为明显。研究数据表明,丧偶老人当中有27.9%的人感到孤独,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独的只占5.9%。可见,丧偶会使老人产生孤独感,且无法得到排解。

(二)角色适应困难

有的老人在丧偶后选择独居,原有的夫妻角色突然中断,家庭生活变成独角戏,一时难以适应。有的丧偶老人选择到子女所在城市,与子女居住,原本熟悉的环境变为子女家庭的新环境,需要重新认识新的邻居和朋友,他们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角色发生巨大变化。所有这些角色变迁,都需要丧偶老人在短时间内逐渐适应,有的丧偶老人就会出现角色适应上的困难。

(三)情感支持网络缺乏

情感支持网络对老人的晚年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对于老年人来说,人际交往是沟通信息、交流情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对于丧偶老人来说,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老伴过世,失去了最亲密的倾诉对象与情感支撑者,内心会感觉悲伤与孤单。部分老人丧偶后独自一人居住,子女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常回家陪伴,也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一旦产生消极情绪,丧偶老人很难找到倾诉对象,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

(四)再婚愿望受阻

丧偶后再婚,就意味着配偶支持的重建,这能够降低丧偶老人的孤独感,有利于丧偶老人的身心健康。多数老年人在丧偶后精神没有寄托,在悲伤期过后都希望能再找一个伴侣,但是实际再婚的老年人只是少数。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再婚往往面临着种种干涉和阻力,包括以下几种:老年人本身受传统道德观念禁锢,子女的反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其中,子女不支持老人再婚是重要原因。

二、“抱团养老”模式在丧偶老人心理抚慰方面的优势分析

(一)丧偶后角色转换较小

角色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会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这个角色,个体与社会相互衔接,社会赋予个体相应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社会期望,而个体则通过扮演角色获取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地位和回报。老年人丧偶意味着失去了相伴多年最亲密的伴侣,失去了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角色扮演,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变化。

“抱团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在一个由多名成员组成的大家庭,家庭成员关系多元化,有夫妻老人还有单身老人,形式多样,除去夫妻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同事、同学等关系。在“抱团养老”模式里,老年人丧偶之后,突然割断的只是夫妻关系,失去的是夫妻角色,而其他角色继续保留,有助于丧偶老人保持相对平稳的角色扮演。

(二)減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根据“活动理论”,参加社会活动能帮助老年人增强生活适应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所以,老年人可以通过社会参与来获得社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提升自身能力。老年人通过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能够提高生活满意度,从而减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

“抱团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有更多的群体活动,形成更多的关系纽带,丧偶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抚慰,并通过后续的群体活动,重新获得群体认同,提升生活质量,排解孤独情绪,从而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三)获取较多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一个人处理危机、应对困境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丧偶老人来说,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是由子女、邻居、朋友或亲戚等组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会导致老年人在丧偶后出现很多心理问题,而长期与社会环境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大大降低丧偶老人罹患疾病的风险。

“抱团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在一个充满互动的群体中,成员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纽带,一旦出现老人丧偶的情况,其他老人就是丧偶老人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四)消除再婚烦恼

丧偶老人可以通过再婚重新拥有婚姻生活,重建夫妻情感的支持。而现实中,丧偶老人的再婚愿望却经常遭到子女的反对和阻挠。老年人再婚的目的是更好地养老,实现晚年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抱团养老”模式下,一方面,让老年人既实现了晚年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又避免了财产分割等经济纠纷。另一方面,老年人日后身体健康情况发生了变化,想退出“抱团养老”群体,也不会产生二次情感伤害。

三、结论和展望

“抱团养老”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有利于避免丧偶老人过度哀伤,同时也有利于丧偶老人得到心理抚慰,使丧偶老人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免除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的困扰。同时,应该看到“抱团养老”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抱团养老”模式还需要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一是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抱团养老”模式,只有鼓励广大老年人大胆尝试,积极参与,才能推动“抱团养老”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抱团养老”的法律法规建设,开展“抱团养老”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老年人提供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良好的制度氛围。三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深入分析养老地产的发展走势,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更多适合“抱团养老”的住房和配套设施。四是年轻人应增加对“抱团养老”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和支持老年人参与“抱团养老”行动。

参考文献:

[1]赵晓航.丧偶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基于家庭支持的视角[J].人口学刊,2019(6):30-43.

[2]何艳芝.社会支持对丧偶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3]周永建,李小莹.“抱团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及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8(33):42-44.

[4]栗志强.城市化背景下丧偶老人抚慰机制的解构与重建[J].社会工作,2007(6):27-28.

[5]王晨.增权理论视角下农村丧偶老年女性养老权利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17(01):24-29.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辽宁农村老年人口研究——基于家庭间代际转移与农村养老视角”(L13BRK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