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塞罕坝林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2021-12-21 18:24于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条件问题

于洋

摘 要: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发展。该文分析了塞罕坝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条件,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生态旅游发展应坚持的主要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塞罕坝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条件;问题;对策;塞罕坝林场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1-0158-03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族自治县西北角,位于冀蒙交界地带,自然地理上属于冀北山地与蒙古高原交汇区,是坝下、坝上过渡带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错带。近年来,塞罕坝按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依托塞罕坝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优势,发挥塞罕坝季节旅游温度舒适、空气优良的核心竞争力,兼顾公共利益与经济效益,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广大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严守塞罕坝生态红线,构建以弘扬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基础、以塞罕坝精神为旗帜、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示范点。

1 塞罕坝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1 交通区位 进入塞罕坝林场主要通过棋塞线、御克线、四御线、经乌线、多塞线5条线路。林场对外入口较多,游客进入方向多元,其中棋塞线、御克线、四御线承担货运交通的功能。规划丹锡高速克什克腾至承德段修通后将在规划区域预留2个互通:御道口互通、大唤起鹿场互通。高速通车后进入林场将更加便利。

1.2 旅游设施 塞罕坝林场总场场部有商业建筑约30处,主要集中在十字街,主要为餐饮店、特产店、便利店等;有办公建筑约10处,场部行政管理、文化展览,几处沿街底层改为商业;有酒店约50处,沿街独立酒店底层多为零售商业,院落式配建有蒙古包小木屋等;有居住区约5片,其中4片为1~2层的职工家属院,1片为新建的6层楼职工住宅小区。

1.3 交通状况

1.3.1 外部交通 铁路:林场与外界的铁路联系通过四合永站和承德站,四合永车站距林场73.2km,承德站距林场192.4km。公路: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县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端,距离承德市240km,距离北京市460km,公路交通发达,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通达性很强。

1.3.2 内部交通 林场内道路连接各营林区及森林公园各主要景点,主干路与支路相连,交通便利。

2 塞罕坝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塞罕坝精神宣传手段需创新 目前,塞罕坝精神展示方式仅限于较为单一的展览馆展示,室内外展示手段和展示方式有待完善提升,同时需加强展示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互动性和直观性,结合生态旅游布局弘扬塞罕坝精神。

2.2 生态旅游文明主题待突出 生态旅游发展应以自然风光为基调、森林资源为特色、多媒体等多种科技展示方式为手段,三位一体,打造特色核心产品,形成以塞罕坝精神、自然教育为突出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与“大围场”形成差异化发展。

2.3 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 塞罕坝旅游季节较短,在暑期和节假日呈现暴发式增长特点。现有交通设施、服务设施、标识导引体系、住宿设施以及管理制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不能完全满足高峰期游客对服务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塞罕坝游客接待能力与环境容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4 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塞罕坝知名度的提高和游客量的增加,固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景区游客量动态预警控制等挑战日益突出。在生态承载力允许范围内,迫切需要在基础设施层面、管理机制层面、空间管理层面、基础设施层面以及智慧景区建设层面寻找解决方案。

3 塞罕坝生态旅游发展原则

3.1 统筹发展,协调共赢 塞罕坝林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其生态旅游发展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做好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做好与上位及相关规划的整合和衔接,充分调动社会各类优势资源,遵照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统筹协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林场建设、生态旅游、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林场和谐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3.2 适度发展,严守红线 塞罕坝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其特殊的生态区位和重要的生態作用决定了塞罕坝林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森林资源经营、保护与管理。因此,塞罕坝生态旅游要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林场生态旅游承载力,专项规划、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在开展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现有资源情况合理分区,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条件,控制新建旅游景点及设施的数量规模,对不同的开发区域和重要旅游景点进行科学布局,做到分区、分步骤、分时段、有重点的合理利用,找到保护与发展的最佳平衡点。

3.3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 塞罕坝林场是全国绿色发展的典型,也是深入研究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的示范基地。坚持绿色发展是林场处理好生态保护、生产生活、生态开发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林场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林场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积极谋划绿色发展新模式,处理好环境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低碳、环保、节约的绿色理念融入到生态旅游当中,在旅游活动中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将生态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4 塞罕坝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4.1 做优旅游品牌 坚持旅游集团引领发展、中型企业专业化经营、小微企业特色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本地特色品牌的大型旅游集团。鼓励通过跨界投资,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升级,打造优质“旅游+”和“+旅游”企业品牌。积极培育一批旅游目的地综合开发运营商、文旅融合综合服务商、乡村旅游开发运营商、旅游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旅游演艺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综合服务商、旅游小镇综合投资运营商、旅游景区升级投资运营商、在线旅行商等高质量的塞罕坝旅游名企。积极打造一批优质的旅游投资商、旅游发展商、旅游运营商、旅游服务商等塞罕坝旅游名牌。

4.2 创新创意营销

4.2.1 布局智慧营销 利用“一部手机游塞罕”平台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促销信息聚合发布,提供景区门票、旅游住宿在线预订等功能,全面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智能化服务,为游客在塞罕坝旅游提供最大便捷;與旅游OTA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开设塞罕坝文化和旅游专题,提供个性化旅游接待、差异化线路定制等服务。

4.2.2 做优主题营销 大力开展兴趣营销、内容营销,建立起分地域、分人群、分季节的塞罕坝旅游主题营销活动体系。重点提升打造“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游塞罕坝”“云游塞罕坝”“冬季游塞罕坝”“爱家乡 游塞罕 发现身边的美”等品牌活动,构建多平台、立体化、广覆盖的营销格局,提升活动实效,拓展市场影响,实现客流导引。积极对接承办中国绿博会、世界养生大会等国际型会议,共同探索多地、多部门联合办会模式,积极开展一批影响力大、个性化程度高且具地方特色的营销活动。

4.2.3 强化深度营销 邀请专家智库参与拍摄和投放大型纪录片,组织专题歌舞剧和文学作品撰写,挖掘内涵,提升文化,深化品牌内涵,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品牌价值,彰显塞罕坝旅游的独特气质。通过举办音乐节、艺术节、电影节、非遗节、动漫节、文创节等节庆活动,博览会、展示会、交易会等会展交流,以及各项文化赛事,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给塞罕坝带来持续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4.2.4 扩大网络营销 整合线上、线下营销资源,开设塞罕坝品牌游官方账号,深入做好新媒体营销,重点进行旅游短视频、直播内容开发,创新“网红+直播”“节庆+微营销”“微电影”“微网微商”等新型旅游营销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微视频、手机APP等新媒体、新技术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和轰动的宣传效果。

4.3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4.3.1 强化品牌形象 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和具有塞罕坝特色以及良好发展潜力的文化资源,以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目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旅游推介。

4.3.2 创新交流模式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外旅游交流合作的内外环境变化,创新调整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推介方式。开通运营脸书、推特等境外社交媒体账号,充分发挥“云交流”“互联网+”的作用,形成线下和线上融合发展的立体交流网络。积极组织省内旅游企业参加国际旅游博览会等活动,鼓励更多有资质和潜力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对外旅游推介活动,壮大交流主体和市场主体;鼓励利用友好城市平台,加强城市间交流合作机制,构建对外交流新格局,大力提升对外交流实效。

4.4 强化资源环境保护

4.4.1 加强资源保护利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推出一批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示范区,打造人文自然资源利用示范高地。加强人文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展陈水平,彰显文化魅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强绿色监管,做好预约调控、环境监测和流量疏导。健全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标准体系,引导旅游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4.4.2 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机制,将生态保护贯穿到文化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依法依规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重要生态区域旅游项目的保护性开发利用,针对重点生态旅游资源和项目,推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旅游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才.论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J].林业建设,2018(18):206-207.

[2]李宏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林业生态建设转型的助推作用[J].名城绘,2019(02):547.

[3]梁永娥,李潇晓.广西高峰林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04):121-123.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条件问题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