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舞学者探究东南亚文化助力表演内核

2021-12-21 02:30李超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舞者表演

【摘要】舞者在演绎一个作品时,除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曼妙舞姿外,还要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服饰道具、背景音乐等向观众传递信息,展示舞蹈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故事。缅甸舞蹈作为东南亚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很值得舞者去探究研习,当舞者进入缅甸舞蹈动作的学习、表演时,对相应东南亚文化的了解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将舞蹈动作与文化背景相融合,达到思想与肢体和谐共融的目的,进而更好地还原舞蹈的本来样貌。本文从缅甸舞蹈的特点进行分析,浅谈缅甸舞蹈与东南亚文化的联系,并总结缅甸舞学者了解东南亚文化对表演的益处。

【关键词】缅甸舞;东南亚文化;阿迎舞;舞者;表演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9-125-03

【本文著录格式】李超.缅甸舞学者探究东南亚文化助力表演内核[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9):125-127.

引言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文艺成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外交活动的普遍构成要素。在进行亚洲跨文化交流中,舞蹈又在外交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揭示了中国在此阶段形成的独特的舞蹈外交方式,通过与印度、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一系列交流,中国舞蹈家逐渐发展并完善出了一种以向邻国学习,而非推广自身作为主要目的的舞蹈交流方式,这种方式利用了舞蹈审美文化的情感,体现出亚洲国家间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情谊。

放眼当下,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文化得到了空前的传播与交融,人们可以通过更多途径了解到原汁原味的缅甸舞蹈。作为东南亚文化的重要一脉,在缅甸舞蹈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周边国家的文化成分,比如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缅甸舞学者们在学习和表演缅甸舞蹈时,除学习舞蹈的动作的精髓外,对缅甸文化的领悟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环,理解了舞蹈背后的历史文化才能使舞者在表演时由内及表、由心到形的参悟到舞蹈背后所传达的意义,从而达到身心一元、知行合一的目的。

一、缅甸舞蹈的动作解析与风格解读

(一)缅甸舞蹈的分类以及起源

追溯缅甸舞蹈的轨迹可看出其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9世纪初骠国(即缅甸)从前时唐朝京都献骠国乐的情景;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中也曾有生动的描绘。至11世纪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在缅甸推崇佛教以来,被称为“万塔之城”的蒲甘,每修建一塔即举行歌舞仪式庆祝。庙会等佛教艺术活动中也普遍反映舞蹈表演或群众性的歌舞活动。舞蹈随着宗教的普及而得到流传,并不断发展。缅甸舞蹈多被划分为古代戏剧舞蹈、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

1.缅甸舞之戏剧舞

与大部分古代传统舞蹈一样,古代戏剧舞蹈早期的功能是祭祀,包括祭祀佛祖、天神、先祖,所接触的人群也是缅甸皇室中的达官显贵,舞蹈结构严谨。其中,部分舞蹈素材源于缅甸的佛教圣经——《本圣经》。缅甸人民最开始将佛经《本圣经》中的500多个典故转换为舞蹈动作,舞蹈作品开始大量涌现,极大地促进了缅甸舞蹈艺术发展,并为缅甸的戏剧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如今缅甸舞蹈中的许多经典舞蹈语汇,如:阿迎舞、傀儡舞、隐士舞、拜神舞等均是从古典戏剧中衍生而来进而独立呈现。

2.缅甸舞之宫廷舞

宫廷舞蹈受到古时缅甸的古典戏剧、傀儡戏以及阿迎舞等传统舞蹈的影响,经由一代代缅甸舞人传承与创造而形成的。多数宫廷舞蹈是在民间民俗舞蹈进入宫廷后,加以改编重塑而来。宫廷舞蹈最初的观众是皇宫贵族,因此,在表演中对演员的造型、仪态都有较为严苛的要求,这就需要舞蹈演员注意表演时仪态的庄重神圣与舞姿造型的精益求精,宫廷舞蹈对演员的柔韧性、节奏感都有特殊要求,这样的要求延续至今,如今缅甸舞表演者在进行宫廷舞的表演时仍然讲究舞蹈动作中的四肢、眼神、表情等方面的一致协调,同时,要完美的把握舞蹈节奏与动律。

3.缅甸舞之民间舞

缅甸的舞蹈因各民族的风俗礼教、生活习惯而异,各具特色,并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可直观的体现各族人民的生活、喜好、审美、情感。缅甸民族众多,除占大多数人口的缅族外,就属少数民族掸族人口最多,掸族又跟我国的傣族同根同源,属于分布在不同国家不同叫法的同一个民族,其歌舞形式也与我国傣族歌舞接近。民间舞最早是在农耕活动和宗教活动时用于助兴、助势的舞蹈,甚至还会模仿神兽的形象注入舞蹈之中。特点在于以广泛的使用民间乐器作为道具表演,在表演中以鼓作為道具,有长鼓、双鼓、瑞波大鼓等;其中以长鼓舞表演居多,长鼓舞通常用于农忙时节助兴鼓励的表演舞蹈,在表演时还加入唢呐、笛子等乐器的使用,使表演更加生动。

至今,在缅甸的泼水节上都会有舞者来表演相应的民间舞蹈,缅甸人将其称为“泼水节舞蹈”。这种舞蹈的形式非常特别,一般会在泼水节的前几天就开始表演,表演者通常是由女性组成,而且对表演者的年龄没有限制,不论你是女孩还是老妇人都可以加入到跳舞团队中,一支跳舞团队至少会有10人组成,身着统一的服饰,一般镶嵌着非常华丽的装饰,然后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随着泼水节音乐跳起相应的舞蹈。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泼水节的音乐,其是一种非常快节奏的的音乐,通常搭配缅甸传统鼓,独特的音乐搭配上独特的舞步造就了泼水节音乐盛典的与众不同,整场舞蹈象征着团结、力量和合作。因为必须舞者鼓者彼此搭配、相互协调,才能贡献出一场非常完美的演出。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泼水节舞蹈就发展出更多不同的形式,根据记载和研究表明,泼水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0—11世纪。又如克钦族的木瑙盛会和克伦族过新年时,村民都要通宵达旦的唱歌跳舞。

(二)缅甸舞蹈的表演特点

1.舞蹈动作极具宗教色彩

缅甸舞蹈中无论哪一个派系都拥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繁多的宗教节日活动仪式上,演员会用多种舞蹈形式来呈现,比如: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求舞者的双手模仿莲花的盛开状;再有缅甸舞蹈中的服饰也都以金色、红色等亮色为主,这样才能在舞蹈中展现舞者的神圣与雍容,使其更接近形象。

2.独具风格的舞蹈动作

缅甸舞人按照提线傀儡的动作,创造出基本动作,如深蹲、塌腰、挺胸、昂头、关节弯曲、四股成方形、造型对称、动作有棱角,具有抑扬顿挫连绵不断的韵律。舞者在表演缅甸舞时突出舞姿的“三道弯”,在这样的审美前提下,缅甸舞舞蹈动作多以半蹲、全蹲、跪为基础,跳跃旋转都是在半蹲或全蹲姿态下完成。舞者通常通过下肢的姿势来保障上身的美感和整体的曲线,要求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柔软、优雅、精致、细腻,对基本的站姿都非常讲究,通常要求舞者双脚的脚尖宽约半尺、昂首挺胸提臀收腰,双手手掌放于后腰之处,手肘平行于地面,两肘向后背中间夹紧,目光平视前方,在舞蹈表演中重视眼神的运用,同时强调身体的协调性,对腰部的灵活度要求较高,这就往往要求缅甸舞学者在前期的学习中对基本动作和步伐勤加练习,才能达到四肢和身体的平衡性,缅甸舞蹈对舞者手臂和手腕、手指的柔软度要求极高,通常以柔软的手臂、手腕等关节弯曲来变换舞姿造型,舞姿、表情与节奏和谐统一,手脚姿态多保持对称,动作之间无骤然停顿,连绵不断,和缓从容,呈现女子优雅柔婉之态。

3.阿迎舞的“说词逗乐”

据《东南亚传统舞蹈述要》记述:缅甸传统舞蹈是从古典剧、罗摩剧、阿迎戏中派生出的新葩,阿迎舞作为缅甸的本土舞蹈,在现代的缅甸舞蹈中仍然有较多的热爱者,首先阿迎舞的名字由来颇有深意,在缅甸语中“迎”是要求舞蹈温柔、优美、文雅的意思,故而阿迎舞在表演中以温柔唯美为表演的特点。阿迎舞最早是在缅甸宫廷中一种集唱、奏、舞三者为一体的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阿迎舞出现了多种表现方式;比如:最早的表演方式舞蹈演员抱琴于怀,坐在国王面前演唱,也称之为“坐唱阿迎”;也有保留贡榜王朝后期,一个女主角表演,另有两个或四五个男丑角插科打诨;也有多个女演员交替表演的。

阿迎舞的表演形式灵活,无固定剧情,单支舞蹈表演短小精干,以男女共同表演的形式最为精彩,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向观众展示礼仪、自我介绍、相互对口词环节,给观众带来快乐。除此之外,阿迎舞的服装和动作是非常考究的,女演员的服装华丽炫彩、鲜艳夺目,通常用鲜花当作头饰;男丑角的头扎岗包、身着长筒裙,身披缅式外套。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然后踩着音乐的节拍,时快时慢的展示优雅的舞姿,演员的表演轻盈柔美如同蝴蝶飞扬,再加上丑角的逗乐,令观众目不转睛、无不叫好。

4.女子缅甸舞蹈褶褶生辉、婀娜多姿

缅甸舞蹈中以女子群舞最为亮眼,女演员体态轻盈、身姿曼妙,舞姿娇媚、婀娜,将缅甸的异域风情展示的淋漓尽致,女演员们通过群舞将缅甸舞的古老文化展示的精致唯美,仿佛置身神秘、热情的缅甸。女演员以“三 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向人们展示了女性的曲线美感,“S”型的造型以及手掌、手臂、脚跟弯曲形成具有菱角的动作。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女舞者的舞蹈服饰,每位女子装扮后都华丽夺目。独有的长裙拖尾是其特点所在,裹裙的下摆连接有将近两尺长的白色裙边,古时是用作遮住女子的脚,现在则演变成一种特色,表演中随演员舞动而左右摆动,演员时而踢起时而旋转,使得白色裙边受到动作的传感,舞动起来飘逸轻盈,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灵动舞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缅甸舞蹈的发展与东南亚文化的关联

东南亚地区,是由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11个国家组成,在东南亚的舞蹈文化中较为知名和发达的有印度尼西亚、缅甸和泰国。

缅甸舞蹈有200多年历史,以柔美细腻和典雅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最早从印度流传过来,后来受泰国的影响,缅甸舞蹈戏剧舞中的暹罗舞表现形式就最早源于泰国。戏剧舞作为缅甸三大舞系之一,其起源一方面是由缅甸先辈通过佛经中的典故通过字体演绎而来,这样由典故转化为舞蹈的表演方式,在18世纪时是由暹罗(今泰国)传入缅甸的皇宫形成的。在18世纪时,泰国的《伊瑙》舞蹈剧中,由女子独舞的形式进行表演,被称之为暹罗舞,经过在缅甸的发展,在其原有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缅甸本国的文化,形成了现在的缅甸古典舞。

在泰国最早的《伊瑙》表演中,讲述的是国王在驱赶驸马时,为了能让公主追赶上自己,一路抛洒石子做标记,公主抱着孩子边追赶边整理头发,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故事。该舞蹈的表演共计分为12段,即为公主整理头发、抱孩子、捡石子等细腻的六段舞姿和公主追赶丈夫、步履有力等坚硬的六段,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张弛有度,刚柔并进,在前面的六段中弹指玩转、步伐轻盈、柔软多姿;在后六段中果敢硬朗、跪地板腰与节奏配合。

暹罗舞这样的表演方式到了缅甸后,融入了缅甸舞蹈关节弯曲、手脚对称、表演延续等特点,形成了如今缅甸的暹罗舞。

三、了解东南亚文化对缅甸舞学者的意义

(一)有助于缅甸舞学者丰富表演内核

舞蹈作为人类最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它需要人们对舞蹈背后的文化有所认识和理解才能在表演中融入个人情感,缅甸是历史悠久的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很多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独有的文化,缅甸舞蹈作为一种行为艺术将缅甸古老的国家进行展示,舞蹈的表演者作为文化传播的一个窗口,其表演的完成度、标准度都影响着观者的感受,也决定了观众观看后的心理反应与文化吸收转化,这就要求表演者明白舞蹈背后的历史典故和由来,才能在表演中引发共鸣,投入个人的思考,由表及里的感悟舞蹈的本质與本源。

(二)有助于增强缅甸舞表演时的饱满度

东南亚文化对缅甸舞的影响是广泛的,同时也是交互交织在一起,从宗教信仰到东南亚舞蹈派系、缅甸舞蹈分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缅甸舞学者在学习和表演缅甸舞蹈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缅甸的文化加深对缅甸舞蹈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表演当中,还原舞蹈本真。缅甸舞学者必得怀揣着一颗求知、求实的心态去体悟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感受文化的内涵提升表演整体的饱满度,用眼神传递故事、用舞姿讲述文化,使表演不仅达到形似,更上升到神似,这才是优质的艺术呈现。

(三)有助于缅甸舞学者对艺术的创新与探索

通过探究东南亚的文化从而提升对缅甸文化的认知,加深对缅甸舞蹈结构的感悟,在感悟与吸收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表演,在原有基础上对现有的文化进行沿革与创新,抱着这样的信念才能提升学者在研习与演绎时的进取之心,今天,灿烂的缅甸文化也是通过世世代代的艺术家和民间表演者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来的,然而创新需要基于古老的文化基础,才能在不改变本来面貌的基础上增添新的色彩。

四、结语

综上,研习与探究东南亚文化对表演东南亚舞蹈的舞者而言意义深远,只有在不断的研习中才能真正参悟艺术的本质,感应缅甸人民先辈们在前进中的智慧与勤劳,通过探究他们的生活与历史沿革,增加对缅甸舞蹈的热爱与坚持,这才是艺术真正带给表演者们的精髓与内核。

参考文献:

[1]曹意强.考古学与艺术史:两个 “共生 ”的学科 [J].美术研究,2009(1).

[2]施爱东.学术运动对于常规科学的负面影响兼谈民俗学家在非遗保护运动中的学术担当[J].河南社会科学,2009(3).

作者简介:李超(1986-),女,山东,本科,国家一级演员,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地区舞蹈。

猜你喜欢
舞者表演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盯准一个点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浅议滑稽戏表演艺术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疯狂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