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况钟诗文的政德文化思想

2021-12-21 02:30王敏杰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冯梦龙

摘 要:政德是道德在执政治国中的反映,政德文化涵养人们的思想意志,引导为政者形成深厚的为民情怀。明代清官况钟,三任苏州知府,任职长达十三年,政绩卓著。况钟的诗文收录在《况太守集》,真实反映了明初苏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面貌,同时体现了他的执政思想和情感。解读他的诗文,我们能感悟到他的政德文化思想。

关键词:冯梦龙,《况太守集》,政德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修身立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为官理政的根本。政德是道德在执政治国中的反映,德既是个体的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德治贯穿于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中。《礼记》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强调一个人只有修养品性才能治理国家。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以道德力量感化人民的政治手段。政德的最高标准是敬民、爱民,政德文化涵养人们的思想意志,引导为政者形成深厚的为民情怀。

明代清官况钟,三任苏州知府,任职长达十三年,他景仰前辈范仲淹,在《谒范文正公祠》中写道:“仰止范文正,宋朝第一人。”(本文引文都出自《况太守集》)并表示自己治理苏州府的执政理念,“我来守此郡,无自景芳尘”。他将守护苏州,守护百姓。他在苏州任职期间,为政以德,造福百姓,政绩卓著,为民称道。在苏州沧浪亭五百贤祠像赞:“法行民乐,民留任迁。青天之誉,公无愧焉。”况钟的诗文收录在《况太守集》,真实反映了明初苏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面貌,同时体现了他的执政思想和情感。他的诗文内容质朴,情感真挚,语言晓畅。解读他的诗文,我们能感悟到他的政德文化思想。

一、清正廉洁: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

况钟于明宣德五年(1430)七月到任苏州知府,《明史》记载他为官清廉,三餐饭菜仅一荤一素,身居简室,没有铺设任何奢华之物。病逝后,运送其灵柩的船只也只有书籍和服用器物。况钟言传身教,恪守俭约律己的生活态度,生前俭省,死后薄葬。他在《示诸子诗》中写道:“虽无经济才,沿守清白节。”告诫他的儿子“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

他的《又勉子侄诗》:“存心立品贵无差,子孝臣忠两尽嘉。惟有一经堪裕后,任贻多宝总虚花。膏腴竟作儿孙累,珠玉还为妻女瑕。师剑古箴传肖者,取之不竭用无涯。”不留金银不留财的治家态度是况钟留给子孙后代和今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统四年(1439年),况钟任苏州知府已九年,要赴北京考绩,他两袖清风朝见皇帝。赴京临行时,作诗《离任饯别苏州父老诗四首》,和前来饯行的苏州百姓告别。其二:“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况钟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不带江南一寸绵”,他以身作则,通透旷达,清正廉洁,展示了一个清官的政治操守。

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管理苏州府也大力倡导节俭之风。他在《戒奢侈榜示》文中写道:“苏郡素称富丽之地,然税粮浩大,采办殷繁。”当时苏州府负担的夏税秋粮有二百八十一万石,而全国的夏税秋粮总数才为三千石左右,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一点一的苏州府,却要承担全国税赋的百分之九点四。百姓经济负担过于沉重,导致大规模的人口逃亡和土地抛荒等现象。

他察访到城市富民奢侈太甚,铺张浪费,就以《戒奢侈榜示》告誡:“榜示之后,各崇俭朴,留有余之财,一防不足。”他严禁铺张浪费,暴殄天物。况钟深知吏治积弊,他到任后整顿吏治,对属吏进行考察。他严惩贪赃枉法,欺上瞒下者,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况钟做事坚决果断,有勇有谋,他裁撤了大批平庸无能的属官,惩治了一批犯有贪污罪的官员。他把贪污犯和赃款押解进京时,宣宗皇帝大加赞誉,知府是一郡表率,身体力行必定从廉洁奉公开始,评价况钟是廉洁官员,廉洁才能去贪。知府去贪,则贪官一定会有所收敛。通过况钟的整治,苏州府的坏风气得以扭转,吏治逐渐清明,百姓多遵纪守法。

二、爱民情怀:相逢知是何年事,珍重无忘稼穑艰

况钟深感民之艰辛,他在《阳山白龙祠记》中写道:“姑苏七邑,田地低洼,税粮繁重,全赖有年。”为核减本地的税粮,况钟进行了艰巨的努力。直至宣德七年(1432),宣宗亲自过问核减官田税粮的事,况钟的请求才在户部获得通过。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苏州府百姓的负担,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要让朝廷收回影响全国财政收入的政策并非易事,况钟不惧与户部发生矛盾,坚持政见,为地方发展竭力争取,展现出无私无畏的担当和魄力。他宁可得罪朝廷御史,也要坚持为民请命,彰显其对百姓的真情实意。

《离任饯别苏州父老诗四首》(其四)写道:“父老牵衣话别间,空烦扶杖出重关。相逢知是何年事,珍重无忘稼穑艰。”这首诗描绘了百姓送别况钟的情形,“牵衣话别”,依依不舍,互道珍重,十分感人。出生山林、吏员起家的况钟,体察民情,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离任时也要殷殷嘱咐,稼穑艰辛,期待百姓能安居乐业。

《劝农诗》二首(其一):“嗟我微材愧牧民,车驱有句向农申。人生务本惟耕凿,世道还醇重蜡豳。粒粒皆从辛苦出,般般无过朴诚遵。迩来弊革应须尽,并戴尧天荷圣仁。”一个“愧”字,道出了况钟为政以德,常恐有负于民,心中惭愧。《劝农诗》(其二):“田歌四起韵悠扬,阡陌循行劝课忙。父老挈觞随旆右,儿童驱犊驻车旁。丰穰有光流亡免,游情无民风俗良。早纳官租多积谷,防饥防盗乐无荒。”宋代重视农业,号召各地劝农,况钟亲自撰写劝农诗,与民休戚与共。他描绘了一幅劝农耕种的画面,父老提着酒壶,儿童驱赶牛犊,田歌悠扬。他褒扬农夫的善良淳朴,探究诗中之意,表现出他对农业十分重视,希望百姓丰衣足食,深刻体现了况钟的爱民情怀。

况钟一心为民,深受苏州百姓爱戴,宣德六年(1431)三月,他因继母何氏在原籍江西靖安去世,要回原籍守制。况钟离开后,苏州的百姓怀念他,三万多人联名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让况钟回到苏州任职,并作歌谣传唱:“况太守,民父母。愿复来,养童叟。”宣宗朱瞻基应百姓的请求,决定对况钟夺情。况钟在宣德七年(1432)二任苏州知府。他兴修水利,使苏州地区的旱涝灾情大大减少;他建济农仓,苏州地区虽发生了各种灾情,但灾民没有因此饿死。苏州地区也一直比较安定,这与他建立济农仓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三、为政以德:“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苏州为东南大郡,税赋几乎占了明朝的十分之一,管理这样一个名邦大府,难度可想而知。况钟履职如履薄冰,视国事如家事,视民事如已事,为政以德,始终如一。他在《离任饯别苏州父老诗四首》其一中写道:“十年鞅掌抚名邦,如水襟怀对大江。无德及民殊自愧,君恩有负每神愯。”他孜孜爱民,仁义深厚,与民同忧,诗歌表明了他为官要下对得起黎民百姓、上无愧苍天的坦荡心迹。

他在苏州任职期間,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他在内署左旁构筑一小阁,每处理政务有闲暇,就独坐其间批阅案牍,一切民情政务,细心忖度,务求至当,有错误即改。他效仿古代先贤,闭阁思过,将小阁名为“退思斋”。他在《退思斋自记》中写道:“盖无心之失,贤智所不能免,但贵能改过。且鲁论云‘过则勿惮改’,其垂训深矣。”他经常反省自己,认为自己“质性鲁钝,又学问鲜克,见闻鄙陋”,来到苏州大郡从政,“夙夜战兢”,“殚思竭虑”,唯恐自己任职期间出现差错。改过必先闻过,他要求同僚友及贤士大夫,发现他的过错就举以相告,不要隐瞒。况钟退思补过,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未尽到责任之处,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过失,一旦发现过失,他就想办法弥补过错。

他的退思斋里有一副对联:“行一善民受一善,收一文不值一文。”体现了况钟的从政思想,他以此对联时时勉励自己,提醒自己,并用一生的时间实践了诺言。

他在《离任饯别苏州父老诗四首》(其三)中写道:“检点行囊一担轻,长安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他离任时“检点行囊”,扪心自问,静心反思,可以对天盟誓,自己为官不谋私利,问心无愧。

况钟任职期间,面对历史遗留的苛捐杂税,不回避,亲力亲为,调查研究,对苏州府承担的防倭寇船、运粮船、马匹、布匹等不合理摊派,据理力争,说服朝廷,废除苛捐,减轻政府和百姓负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事事堪持天日盟”的勤勉敬业,让皇帝颁发敕书委任,两次离任百姓两次请愿起复连任。

况钟积劳病逝后,百姓痛哭罢市,苏州一府七县均设立况公祠,苏州人民称他为“况青天”,他清正廉洁、务实爱民的为政作风影响着后人。

参考文献:

[1] 况钟.况太守集[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2] 杨旭辉,周小芹. 况钟:“清风两袖,不带寸棉”[J]. 人力资源开发,2019(7).

[3] 方世南.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政德[N]. 苏州日报,2019-11-19.

[4] 王友良. 况钟:秋江送别诗一卷 清风两袖去朝天[J].中国纪检监察,2019(24).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编号:2018ZDJD-B018)项目成果

作 者: 王敏杰,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与文学。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冯梦龙
OYSTER OMELET
东周列国志(15)
——统一六国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4)重耳复国兴霸业
不见葱的葱味肉包子
冯梦龙的谜语
“三言”与冯梦龙的“无讼”梦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不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