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中的“皮旅”

2021-12-21 02:08张箭宇
党史纵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主力大别山突围

张箭宇

在1946年的中原突围之战中,由旅长皮定均所率领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敌我兵力对比悬殊、敌情变化多端、敌军层层封锁包围的情况下,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凭着机动灵活的战术方针和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在掩护军区主力西进转移后,孤军东征,顺利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包围,打出了一场经典突围之战,成为中原解放军中保存最完整的突围部队,创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的又一奇迹,留下了无数精彩战例。第一旅也因此被冠以“皮旅”之名,留下一段佳话。

临危受命,掩护主力突出重围

中原地区地处中国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解放区是中共6个大战略区之一,涵盖豫鄂边区的广大地域,构成对平汉铁路和武汉三镇的直接威胁。中原解放区及中原解放军,是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独霸天下的巨大障碍,成为蒋介石欲先消灭的重点目标。日本刚投降,蒋介石就调动包括其“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第六十六军、第七十五军等嫡系部队,以“受降”的名义,抢占武汉及其周围的多个军事要地,向中原地区的人民军队大举进犯,包围中原解放区的国民党军达到11个军28个(旅)师加上保安部队共38万余人。在军事上围追堵截的同时,国民党军队还对中原解放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致使中原解放区物资极度匮乏,部队缺衣少食,生活异常困难,甚至连食盐都无法正常供给。1946年6月,蒋介石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妄图于1946年7月1日前在48小时内一举全歼中原解放军,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

中原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除留部分地方部队在原地坚持斗争,以一个旅伪装主力向东转移迷惑国民党军队外,主力分南北两路于6月26日向西转移。

北路约1.5万人,在李先念、郑位三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重重截击合围,终于到达陕南。其中第三五九旅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继续北进,进入陕甘宁解放区。南路约1万余人在王树声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入武当山区。

担负迷惑和牵制国民党军任务的第一纵队第一旅在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率领下,伪装主力,大造声势,向东佯攻,使敌误认为我军突围主力在东边,从而掩护大部队向西突围,完成掩护任务后,可自行决定突围方向。

在这突围部队中,兵力最小、压力最大,完成突围任务最难、也最危险的,就是东路的第一旅。中央和中原局给该旅的任务,就是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在3天内找不到中原解放军主力的行动方向,以保障主力突围。等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后,第一旅才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突围方向,或就地分散打游击,或尾随主力向西,或回豫西、去太行,或南渡长江,或东出苏皖。1946年6月24日,当王树声代表中原军区向皮定均、徐子荣安排任务时,做了最坏的打算:要求第一旅的几位领导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衣。

分析利弊,群策群力确定方案

6月24日晚,在接受掩护大部队突围的任务后,皮定均命令部队向东、东南和东北方向佯装出积极行动的姿态,前沿部队继续加固工事,摆出御敌阵势,并抽出一批部队利用黑夜向西秘密调动,白天则又大张旗鼓地向东开拔,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假象,力求把国民党军队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面来,便于主力出敌不意地向西突围。

25日清晨,徐子荣主持召开了旅党委会,皮定均向参加党委会的旅党委委员——副旅长方升普、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旅参谋长张介民传达了任务。会议首先决定依托早就构筑起的一系列工事和有利地形,在白雀园以北的双轮河地区和白雀园东南的西余集——沙窝地区,用坚强的小部队,节节抗击,顶住东面敌人4个军的进攻,为主力突围赢得宝贵时间。

完成3天掩护任务后,第一旅怎么办?

旅党委会研究了向各方面突围的情况,同时分析了各方面的利弊:

西去,追赶主力。这个方案不但不能分散敌人,相反还会把敌人全部引到西面,既对主力突围极为不利,也会把第一旅置于敌军前后夹击之中,是最为不利的选择。

向南突围。南面是长江天堑,是河湖港汊纵横的江汉平原,是国民党统治中心区域的武汉地区,以第一旅区区7000余人,要想突破封锁,渡江南下,根本不可能。

向西北突围。这个方向尽管可以回到豫西根据地,或者北渡黄河回到太行山,但是由于与主力突围方向基本一致,容易暴露中原解放军突围总的意图,仍然会给主力突围带来不利影响。

向北突围。北面是黄淮平原,河流纵横交错,且当时正是梅雨季节,黄淮平原的淮河、沙河、洪河、汝河等洪水猛涨,不可能在无渡河器材情况下连续强渡;同时驻防在罗山、光山、商城之间的国民党4个军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河流进行堵截,形成对第一旅的包围歼击态势。

向东突围。东面关山重重,仅国民党军正规部队就有10多万人,此外在大别山地区还有穷凶极恶的反共老手、号称“豫南巨枭”的顾敬之所部保安团和土匪、地痞、流氓以及恶霸组织的土顽武装数万人。但是,向东突围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大别山地大山厚,便于隐蔽;二是第一旅久经山地作战锻炼,且有相当部分干部战士是大别山子弟,在大别山行军作战如鱼得水;三是大别山是革命老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向东突围,能够分散敌军、调动敌人,把追兵吸引到东面去,减轻主力向西突围的压力。

大家一番讨论后,一致确立了完成掩护任务后向东突围的方针。在确定突围方向后,选择突围方式就成为旅党委会研究的主要内容。主力突围之后,第一旅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原解放区的所有交通要道、所有军事要点,势必为国民党军队所占领,第一旅必然会陷入国民党军队的四面重围之中,能不能突围出去,怎样突围出去,如何以最小的伤亡,保存最大的实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是第一旅实现东进计划的关键。

关于突围方式,有人主张集中火力兵力,选择敌人两军间隙强行突破,劈开一条通路,沿大别山山脊向东直插。此方案的好处是突围道路近,可以迅速进入安徽境内,但不利之处在于过早地暴露了突围企图,第一旅将难以脱身,因而在讨论中被否决。也有人主张向东南突围,从西余集至沙窝之间直插大别山腹地。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可以避开以顾敬之为首的土顽武装,且第一旅之前已经对地形道路情况作过详细侦察,道路通过区域大多是高山密林,有利于部队隐蔽。但是怎么甩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如果硬碰硬地走这条路,东面的10多万国民党军队只要守住几个要点进行围击,全旅便有覆灭的危险。还有人主张多箭头突围,到指定地点集结,但皮定均坚决反对这种分散兵力的做法。讨论中,徐子榮提出了一个等中原解放军主力过了铁路,全旅虚晃一枪,佯装跟在主力后面走一天到半天,然后隐蔽起来避敌锋芒,等敌人通过后杀个回马枪,向东急进突出重围的方案。该方案最终得到了全体党委成员的一致赞同。

示假隐真,冲破封锁突入大别山

6月26日晚,中原解放军正式突围。由于保密工作十分出色,特别是第一旅在战前调动大部队向东集结的假象与派侦察兵向东开展的大范围侦察,使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军的突围方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西进的解放军部队究竟是多数还是少数,不知道西面是主要的突围方向还是佯攻方向,因而东线国民党军队一开始只是试探性攻击。等东线敌人弄清中原解放军的真实意图后,便向第一旅发动了猛烈攻势:从麻城、黄土岗、小界岭,沿潢川、麻城公路和商城、经扶公路猛攻西余集至沙窝一线阵地;来自商城、潢川的三路之敌,猛攻双轮河沿线防御要点,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从白雀园两翼突破第一旅防线,打通向西通道,追击中原解放军。

面对国民党军绝对优势兵力的猛攻,第一旅机动灵活地利用工事,山沟、稻田、河流等各种有利地形,杀伤和消耗敌人,迟滞敌人的前进速度。

27日晨,第一旅主力以惊人的胆略,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蔽到位于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和整编第四十七师结合部的刘家冲。27日晚,被派出诱敌的各前线部队也到达刘家冲。28日,当国民党军原以为在泼陂河、白雀园等地可以搜寻到第一旅时,皮定均已率部迅速从刘家冲出发,从敌人行军纵队的间隙向西南疾进,以急行军脱离追击的国民党军队,当夜宿营于经扶(今河南省新县)东南的易家田铺。29日拂晓,当敌整编第七十二师扑向易家田铺时,第一旅又来了个90度大转弯,直插白雀园正南方向的福田河至黄土岗一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楔入敌人后方,无惊无险地通过了因国民党军队向西追击而无兵防守的第一道封锁线——潢川、麻城公路,跳出了敌人的内层包围圈,顺着大别山山脊飞兵东进。

7月1日,第一旅到达大牛山。大牛山是通向大别山的交通咽喉,是第一旅东进的必经之地。第一旅到达大牛山瓦西坪时,商城保安团、金寨保安团和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的一个团已先于第一旅到达并控制了松子关等制高点。王诚汉率领第一团作为全旅前卫立即投入作战,击溃了瓦西坪之敌。随后,第三营隐蔽接敌,突击排伪装成国民党旅部搜索排,在敌未来得及分辨真假之时,占领了山头,掩护第三营部队先后攻占了大牛山一线几个制高点,并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反扑,掩护全旅通过了大牛山,进入大别山腹地。

进入大别山腹地的第一旅,进一步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战术动作,利用敌人相互隔离、互不通气的弱点和大山的掩护,充分发挥自己山地行军、山地奔袭的战斗特长,尽可能地沿着省与省、县与县的交界处进行穿插,时而出现在这个省、时而出现在那个省,时而出现在这个县、时而出现在那个县。他们沿途割断敌人的电话线,切断敌人的联系,奔袭、偷袭、化装奇袭敌人的区乡公所,消灭敌人小股部队和土顽武装,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以至于在第一旅快出大别山区时,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还见到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的电令:“查有不知性质、不明番号的部队万余人在鄂豫皖边境活动,着即查明上报。”

7月4日,第一旅到达大别山区的吴家店,决定抓紧时机休整3天,以查明敌情,补充粮秣,恢复体力。同时,第一旅与中原解放军突围部队、太行军区以及华中部队进行联络,但一直没联系上。

8日,第一旅从吴家店出发,于10日中午到达天险青风岭。青风岭是出大别山的必经关口,假如冲不破这个关口,若追兵赶到,第一旅将进退维谷。第一旅到达青风岭时,国民党安徽省挺进纵队一个营已于两天前赶到并在此设防,用轻重机枪封锁了唯一的一条石板路。部队被敌人火力压在岭下,先后发起的两次攻击都被敌人打了下来,形势十分危急。关键时刻,皮定均命令第二团强攻青风岭。第二团的勇士们用绑带、扁担和牵牲口用的绳索吊上峭壁,登上青风岭右翼主峰,出敌不意地向敌人侧背发起了冲锋,一举攻克青风岭,并追击敌人20多公里,毙伤敌200余人,俘敌19人,保障了全旅主力顺利通过。

11日下午,第一旅急行军到达并占领由当地民团驻守的磨子潭。磨子潭位于淠河西岸,因连日大雨,淠河山洪暴发,部队只能依靠5只小船渡河,每只船一次只能渡半个班。这时,一旅从敌人的电话中侦知敌整编第四十八师已派出一个先头营并一个炮兵连赶赴磨子潭截击,晚上就可到达;同时,皮定均亦向当地邮差核实情报,得知敌整编第四十八师已经在岳西、舒城、潜山一带布防,形成了一个口袋阵,且正派部队向磨子潭扑来,企图依凭淠河聚歼第一旅。

时间紧迫,皮定均立即命令第三团团长曹玉清派一个营先行渡河抢占制高点,掩护工兵排架桥及全旅过河。但是第一营营长麻痹大意,先期渡河部队没有按照皮定均安排抢占主峰,敌军半夜赶到后,差一点将渡河部队歼灭。关键时刻,皮定均不待浮桥架设好,利用雨停后河水下降之机,询问当地群众找到了可以徒涉淠河的地点,当机立断地组织第一团、第三团和旅直徒涉淠河,并在渡河后迅速展開反击,取得战场主动权,以火力掩护第二团强渡淠河。部队会合后,皮定均利用敌人注意力集中在东南方向之机,率部队沿去安庆的大道急行军10多公里,待敌整编第四十八师主力从桐城迎头开来之时,部队又来了个90度大转弯,向北疾进,跳出了包围圈,于7月12日下午到达大别山出口毛坦厂背后的山上,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第一旅消灭在大别山区的计划。

强越千里,顺利到达苏皖解放区

毛坦厂镇地处皖中平原与大别山交界处。7月13日,第一旅侦察队在毛坦厂消灭了乡民团,占领了该镇。经侦察,国民党整编第四十八师等3个整编师及十几个保安团正准备随时截击第一旅。第一旅前进的道路上,横亘着六合公路、淮南铁路与津浦铁路3道难关。在道路纵横、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国民党军具有无可置疑的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优势,具备极强的机动能力。如果在某一个点堵住第一旅,只需要几个小时,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就会包围过来,第一旅将遭灭顶之灾。

面对严峻局势,旅党委又一次召开紧急会议,对强越皖中平原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各种具体措施,并在毛坦厂的一个山坡上举行了强越皖中平原的紧急动员大会,号召全体指战员咬紧牙关,发扬人民军队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革命传统与阶级友爱精神,以坚决、神速的行动,在敌人没有布置好以前,以5天5夜时间跨越皖中平原,取得突围的最后胜利!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旅党委决定,全体指战员除了武器弹药与身上穿的衣服鞋帽,其他东西一律丢掉,所有的炊事担子、公文箱子与从太行山就带着的文件及档案、走肿了蹄子的牲口和个人的背包,全部留下!轻装后的第一旅立即出发,皮定均亲率前卫部队,跟在侦察队后面行军。

7月13日夜,第一旅以化装成国民党军队的侦察队为先锋,大部队以三路纵队向皖中平原进发,以每昼夜50多公里的速度,向敌人心脏地区挺进。15日,第一旅原拟采取强攻官亭、一团直逼至合肥外围、二团逼近六安城下的方式强行通过六合公路。幸运的是国民党军队在六合公路无兵防守,官亭也只有几十个毫无防备的民团士兵在睡大觉。第一旅遂巧取官亭,无惊无险地顺利通过了六合公路。

16日晚,第一旅绕过高刘集敌据点,到达距合肥15公里的吴山庙(今属合肥市长丰县)附近,与先期到达并控制了吴山庙、在敌淮南路防线撕开了一个口子的侦察队会合。人困马乏的第一旅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先敌1个多小时,于17日天明前经下塘集越过淮南路,到达定远地区。定远地区原是新四军二师的淮南抗日根据地,这时因情况变化,新四军二师部队刚撤离不久,但留下了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第一旅在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帮助下,一路顺利,于18日下午5时到达距津浦铁路20多公里的池河镇。

津浦铁路是第一旅中原突围的最后一道难关,铁路沿线的嘉山县明光、管店、三界和張八岭火车站均驻有国民党正规军,铁路两边是有利于敌人进行堵截的起伏地带,侵华日军当年修造的碉堡、工事和护路沟齐全,是名副其实的封锁线。19日,第一旅选定明光镇与管店之间作为突击方向。下午5时左右,第一旅进抵津浦路西红心铺一带时,侦知敌孙良诚部已从明光方向出动。为了避开敌重兵拦截,第一旅转向东南,在天明前于张八岭以北、张老营车站以南的石门山附近冲过津浦路。

20日凌晨,第二团、第三团和旅直属机关顺利通过铁路。但是,在天亮后,担任后卫的第一团过路时,敌一列装甲火车从滁县赶来截击,把第一团切成两段。与此同时,从明光、管店和滁县出动的敌人,分5路从两翼运动过来,对第一旅形成钳形攻势。皮定均当即指挥第三团控制铁路东侧有利地形,阻击敌装甲列车;指挥第二团以轻重机枪火力参加战斗。第一团边打边进,经过近3小时激战,将敌击溃。就这样,第一旅全部顺利突破津浦铁路。当部队行进至明光、三界东北中嘉山附近时,与赶来迎接的淮南军区嘉山支队胜利会师。在整个突围作战中,全旅共计近5000名指战员成功突围,令人惊喜的是随军家属在突围途中还诞下2名婴儿。第一旅自身伤亡300余人,掉队、失散、离队人员共计1700余人,其中有数百人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斗争。从此,第一旅名声大振,被冠以“皮旅”之称。

“皮旅”的骨干是来自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英雄部队,既具有红四方面军“狠、硬、快、猛”的良好战斗作风,又融入了中央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勇顽强,这些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无不闪耀在第一旅中原突围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键点上:冲锋陷阵时猛打猛冲、勇如猛虎,进若锋矢、战若雷霆;遭遇强敌时审时度势,避实击虚,避强击弱,出敌不意,各个击破。可以说该旅将毛泽东军事思想活的灵魂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5年9月,在百万大裁军中,“皮旅”被整建制保留。1996年10月,“皮旅”转隶武警部队,改为武警机动师,在新时期不断续写着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主力大别山突围
走进红色大别山
一周主力资金净流入额前20名个股
湄窖现有主力产品
飘扬在大别山下的红领巾
细品日本海自主力战舰
极速突围战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