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用艺术创造生活

2021-12-21 23:55程蕾王琳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石油幼儿园艺术

程蕾 王琳

将主题活动和艺术教育相结合是我园“十二五”以来进行科研的主要方向。艺术创作是幼儿的另一种语言。我们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美,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支持幼儿围绕主题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索。这种以艺术表达、表现为手段的活动更能够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思考、创造和情感表现出来。

随着对艺术教育的不断深入探索,我们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仍然常能看到范画的影子和强调技能训练的痕迹,没有了范画美术教育该如何实施?如何能使活动的主题与幼儿的创作兴趣更好地结合?如何将艺术教育更好地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连?如何能将园所的特色资源利用起来,生成更有园本特色的艺术教育活动?……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始了对艺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究。我们拓展思路,回归“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艺术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积极探索我园艺术教育的适宜形式。

以往,我们的艺术活动主题大多来源于教师的计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是由教师来选择的。

比如,在一次小三班的阅读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阅读了《点和线》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绘画和幻想的故事,故事中的点、线变幻出了丰富的表情。故事内容充满了想象力,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老师及时关注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生成了新活动——我和点线做游戏。

活动之初,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统一的纸张、统一的工具,还有各种点线的作品范例,让孩子们欣赏后进行创作。但活动过程中,老师发现孩子们只是用点、线涂抹着,他们的作品中无一不展示出范例的痕迹,老师希望孩子们展开想象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的初衷并未达到。究竟是什么原因,遏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老师随后在美工区的一个偶发状况中得到了答案。原来,孩子们在创作的时候,打翻了一个盛满颜料的小瓶盖,颜料顺着纸张流淌,形成了一条条彩色的“线”。孩子们用小手指蘸着颜料,在线条周围点来点去,一边点一边开心地说:“这是星星、这是太阳、这是石头。”这种喜悦与兴奋是他们在之前的活动中未曾出现过的。于是,老师们不再执着于范画和创作形式,把活动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孩子。小汽车、大鞋、纱巾、纸条都成了孩子们的创作工具,孩子们沉浸在自由地游戏中,自己也变身“点”,兴奋地与彩带、丝巾一起起舞,感受着线条与点的交互和变化。在孩子们欢乐的游戏中,一幅幅有趣的作品诞生啦。

“我和点线做游戏”的活动让老师深受启发,艺术教育不应该是让幼儿对着范画模仿。只有将感知、体验和创作的自由完全交给孩子,孩子们的收获才是真实的;只有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教育,才是有效的。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拓展了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边界,支持幼儿带着“美”的眼睛去重新发现生活。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感知所观察对象的颜色、味道、声音等等,提升幼儿的敏锐性,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鼓励幼儿用多元的方式去表达“美”,无论是绘画、手工制作,还是语言或肢体动作都是艺术的表达形式。艺术教育不再仅仅是一次活动或一些作品,更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和游戏的一种方式。

有了这样的转变,幼儿对活动的探索兴趣不断增加,由“我与点线做游戏”生发出了“我与形状做游戏”“我与空间做游戏”等系列活动。如,一位小朋友偶然散乱的头发也成为孩子们的创作源泉,生发出有趣又充满创意的“疯狂的头发”主题活动。他们不断收获着创作的灵感,主动、愉悦地用艺术的手段表现着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基础。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领域的核心经验也可以还原到生活之中。

比如,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对于旋律的感知及表现”这一核心经验,我们往往设计一个活动,用统一的方法让孩子去体验和表现音乐的力度、速度及节拍,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都不高。在中三班开展的“各种各样的豆子”活动中,有孩子把豆豆装到了瓶子中。幼儿在观察豆豆的时候意外发现,瓶子里的豆豆晃动起来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并且随着动作的快慢,节奏也会发生改变。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在幼儿园中四处探索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在老师的支持下,幼儿用酸奶瓶、易拉罐自制乐器来演奏,在探索的过程中增进了对旋律的体验。同时,音乐领域的核心经验“能够大胆地用乐器和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也贯穿其中。这也使得幼儿能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主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再如,以往,教师在为孩子介绍“线条、形状、色彩、空间、肌理”“平衡、强调、对比”等美术教育的学科核心知识时,常常采用实物展示或名作欣赏等方式,孩子们学习的方式也多为临摹和练习,活动按部就班开展,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却不高。如今,教师将这些内容都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通过光影游戏,孩子们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明暗和对比”;在秋游时,孩子们可以观察大自然色彩的“协调”与“变化”;在“玩色游戏”里,孩子们亲近和探索色彩;在“我和空间做游戏”的活动中,孩子们从自己的身体出发,逐步向外扩展,感知空间,并通过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空间的认识。

在这些活动和游戏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美,还学会了用艺术来服务生活。比如,开学初,幼儿园更换了新的大型玩具,孩子们特别想把这些玩具介绍给爸爸妈妈。但由于疫情原因,家长无法进入园区,于是,他们决定用写生的方式把新玩具介绍给爸爸妈妈。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发现,很多小班的弟弟妹妹不会玩新玩具,还有一些安全问题也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于是,他们决定为每一个玩具绘制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张贴在玩具上,随时提醒大家。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又能在活动中学到安全知识,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

教师通过一个个活动和一次次游戏,将散落于生活中的艺术教育元素串连起来。通过生活和游戏中的艺术教育,孩子们学会了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通过艺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所幼儿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环境和文化。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和祖国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石油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石油部门员工的子弟,共和国的石油文化和石油精神,将由他们来传承。

家长是幼儿园在教育上的合作伙伴,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在中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涌現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事迹,闪耀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光辉,与“最美逆行者”一样,石油精神所倡导的美是一种奋斗的美,是一种奉献的大美。

对于石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这种精神之美就流淌在他们的生活中,闪耀在他们父母、祖辈平凡而不普通的岗位上。对这样的美,他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自豪感。因此,我园的艺术教育,更要利用好我们独特的文化资源,引导孩子们发现并传承石油精神之美。

比如,在亲子新年联欢活动中,一条贺新年视频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豆豆的爸爸从遥远的异国油田上发来对孩子们的祝福。孩子们对视频上的壮阔的油田、高高的井架还有像变形金刚一样雄壮的抽油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请来了在油田工作的家长,为幼儿开展了“石油知识我知道”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幼儿变身为小记者提问,并由家长助教来一一解答。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用拼插玩具搭建自己喜爱的抽油机,用绘画描绘自己对石油工作的理解。从一滴小小的油滴开始,孩子们了解到父母在油田工作的辛劳,了解到石油工作对祖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我们从“石油是怎么来的”“石油有什么用”等系列活动入手,逐步培养幼儿爱父母、爱石油、爱祖国的情感。

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用艺术创造生活,孩子在幼儿园里快乐地开展着一场场对“艺术”的探索之旅。石油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仍在持续的探索中,我们将努力为每一位石油娃健康、快乐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石油幼儿园艺术
纸的艺术
爱“上”幼儿园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石油PK太阳能
爆笑街头艺术
想念幼儿园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