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政思想

2021-12-21 04:32陈婷婷
炎黄地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仁政孟子百姓

陈婷婷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是可以比拟孔子的儒家圣人。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中,孟子的仁政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后世思想史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孟子仁政思想中包含的富民、养民、教民等思想精华历来被后世学者所称赞,其主张的民生举措也屡屡被后世君主所推崇。

孟子仁政思想的渊源

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孟子的仁政思想也不例外,其与彼时的政治社会问题紧密相关,因此要想掌握仁政思想的基本脉络,就得先从孟子生活的时代着手,来揭示出孟子仁政思想产生的源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因守节未改嫁,悉心教育孟子,对他管教非常严格,为了孟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母亲日夜盼望孟子可以成才为贤。孟子师从子思门人,学成后曾周游列国,但其主张均未被采用,郁郁不得志。孟子晚年回到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十分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格外痛苦,是一个旧传统和旧秩序完全被打破,社会急剧变革,进而寻求新秩序的时期。战乱纷纭的局面下,如何在旧秩序的废墟下确立统一天下的新制度、新秩序成了战国时代思想家思考的主题。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不如一般的诸侯国,彻底丧失了往日的雄风。一统天下则成了强国迫切追求的目标,彼此之间发起进攻,战乱纷纷、民不聊生,而弱国则求自保。各诸侯关心的首要问题就是“天下恶乎定”,即他们都想称霸天下。此时,各家各派纷纷献计,游说于诸侯国之间,为如何统一天下提出政治方案。处于兼并战争时代的孟子急于救民于水火,则以继承孔子仁义之道为己,提出重建新秩序的政治方案。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曾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即提倡国君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众所周知,孟子是孔子的继承人,其继承并发扬了孔子“德政”思想,进而提出了“仁政”的思想。

孔子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诸侯争霸,民不聊生。所以孔子对尧舜禹时期的禅让美德大为赞赏,同时也体现出对争霸战争的不满。于是,孔子于春秋时代末期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從孔子“德政”思想出发,对其继承并且发扬光大,成为一位集大成式的思想家。孔子的“德政”思想强调仁义道德、体恤百姓,而孟子的“仁政”思想则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更丰富的内容,更深层的含义,把民本思想进一步深化。不过孔子的“德政”和孟子的“仁政”都是后世儒家思想的典范。

孟子的思想直接来源于孔子,他常常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后世尊称孟子为“亚圣”。然而孟子所处战国乱世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社会动荡程度要远胜于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所以孟子就提出了相对于孔子的“德政”来讲更加务实的“仁政”思想。

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基于对孟子相关文章的解读,了解到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刻体会到孟子的仁政举措是具体落实到社会政治生活之中的。首先,孟子认为解决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是尤为关键的,于是提出了“制民之产”。除此之外,孟子还主张通过人伦上教民的“谨庠序之教”来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农业是民生之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农业的传统,向来关心民众疾苦的孟子也不例外。孟子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曾提出“制民之产”,即赐予百姓以固定的田产,让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制民之产”是施行仁政举措的第一要务,只有解决了百姓们的生存基本问题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如《孟子》原文中有这样的说辞:“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恒”是常、固定的意思,为民制“恒产”意味着满足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所需,务必解决民众生存之要务。“恒心”即永久的信念、人所常有的善良本心,孟子认为恒产与恒心二者之间紧密相关,只有满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他们才会不为非作歹。“是故明君制民之产”,以要想做一位贤明的君主必须要为百姓置办田产,让民众生活富足,才会统治稳定。所以“制民之产”不仅仅是民生的问题,还是关乎国家之安定大计的决胜点。成为一个百姓拥护的贤明君主并非易事,要时刻关注百姓的需求,还要明白轻重缓急,把解决温饱问题当作头等大事,这样民众才会爱戴君主。身处战国时代的孟子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场景,对此十分痛心,于是在其仁政的主张中把“制民之产”放在了首要位置,希望仁君志士能够解决百姓生存所需。

《孟子》原文中有一段描绘百姓可以自给自足的和谐景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孟子为实现“制民之产”所提出的具体方案,即给各家各户五亩地的住宅,再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饲养鸡、猪、狗等家畜,不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有肉可以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兴办学校教育,主张知孝悌,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了。七十岁的人可以衣帛食肉,百姓不受饥寒,然而不能称王天下的,未曾有过。所以孟子认为君主如果实施“制民之产”就会出现百姓丰衣足食、守孝悌的理想景象了。那么该如何实现“制民之产”呢?孟子主张实现“井田制”。“井田制”即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分为九个区域,形状如“井”字,因此名为“井田”。《孟子》一文中提到“方田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私事”。此话的意思是以一里见方的土地为一方井田,一井田共九百亩土地,中间那一块为公田。八家都有一百亩私田,但是要先共同耕作公田,公田耕作完毕,才能忙私田的农活。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的、采用劳役地租形式的一种封建性自然经济。每家每户吃饱穿暖、自给自足,在固有的土地上,安居乐业。这样国君就能得到民心,人民就会拥护他了。所以孟子认为国实现君统一天下大业和施行“制民之产”是密不可分的。

“制民之产”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维持良好的生产和生活,而这正是君主实施仁政的基础,也恰恰是孟子提倡“养民”的精华所在。普通百姓不会为了追求善念而在贫苦面前保持节操,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生存问题得到保障,人民只有在生活富足的基础上才会有心思去追求道德和节操。

“教民”在孟子仁政思想中关乎的人伦要求。孟子认为“养民”举措得到实施后,还要进行良好的教育,这样才更容易使社会稳定,孟子非常看中教育的的诱导作用,主张“谨庠序之教”来规范民心,通过礼义道德来调节人伦关系,对个体家庭加强道德教化,调节道德关系为“以仁政得民心”打下文化基础,进而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孟子强调性善论,认为凡人皆有“四心”进而发展为“四端”,即《孟子》中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太大,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四心”,蕴含内心向善的可能性,所以孟子主张对百姓展开道德教育才能使“四端之心”形成和发展,发自本心按照仁义道德去行事,使其向善成为现实。

孟子非常重视教育,并且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孟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即年轻人知道敬爱长辈,都来代劳了。通过持續的道德教化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关系,让社会上各等级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要求,塑造人人相敬友爱的社会风气。所以说“谨庠序之教”是一项重要的教民措施,有利于追求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孟子认为施行仁政不仅要使民众生活富足,还要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以此来教民。正如孟子所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即一个人如果只是吃得饱、穿得暖、居住安逸却没有好的品德,那就和禽兽没什么区别,所以孟子认为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是十分必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明察人伦关系。而教育的内容就是明察人伦关系,即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类关系。孟子强调君臣之间应该是相亲相爱的,是一种宗法等级之爱。君王要时刻以身作则,关注百姓的需求,百姓也要时刻牵挂君王的乐与愁。君王心系百姓、体恤百姓;百姓感恩于君、忠诚于君,以此收揽民心,最终实现仁者无敌,统一天下的目的。

孟子仁政思想的当代价值

孟子的仁政思想历久弥新,自其问世就被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烂瑰宝。孟子的仁政思想为我们当代社会治国理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如今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都是汲取孟子仁政思想精髓的具体体现。

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体恤民生疾苦,并且认为为政者理应顺应民心,争取百姓的信任。我们汲取其中的民本思想,将之于当今的民主政治融会贯通。切实做到在政治上能够顺从民意,听取人民的意见,时刻关注百姓的需求,切实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孟子的“制民之产”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孟子始终提倡关心民众疾苦,本着惠民、利民的原则。当代的我们也要着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让人民富足地生活。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维护居民收入公平、公正。惠民问题的最终解决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孟子提倡“谨庠序之教”的思想,即在人民吃饱穿暖后再明人伦的教育主张。当代社会也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视教育质量,使得国民素质稳步提高。注重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让社会风气充满和谐、友善。

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历久弥新。时至今日,孟子的仁政思想仍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猜你喜欢
仁政孟子百姓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磨刀不误砍柴工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孟子说仁德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