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的有效性探究

2021-12-22 15:09杨红艳
林业科技情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防沙沙化治沙

杨红艳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西安 710082)

目前,我国正在进一步积极治理相应土地沙化问题,但在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滥用和不当利用的问题,人为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现象。土地荒漠化不仅威胁着现阶段人居环境,而且也进一步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1 土地沙化现状及土地沙化根源

1.1 我国土地沙化现状

有关数据调查表明,中国目前的土地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受到土地沙化的影响。中国为避免沙化的出现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控制沙化,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的比重与收到的效果并不成正比,只起到了一些延迟效果。目前,我国土地沙化分布广泛,占土地总资源的1/5。生活质量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采用科学方法有效解决。

1.2 我国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

1.2.1 自然气候影响下的土地沙化

我国地处亚洲东岸、太平洋西岸,虽然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幅员辽阔的国土大部分位于欧亚大陆的更深处。该地区气温很高,但降水量低于一定水平,高温带走了空气中的大部分水分,使该地区的土地资源非常干燥。在这些自然气候影响下,植物无法健康生长,如果植物根系所在的土壤养分不密集则会进一步导致相应的养分持续流失。在当地环境下将会发生更严重的土地沙化。另外,从全球环境来看,由于生态系统的被破坏,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冰川在融化,地下水在逐渐减少,可见自然因素也是土地沙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1-3]。

1.2.2 人为破坏导致土地沙化严重

使土地沙化问题更加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对土地沙化的影响远远大于自然因素。现在的沙化土地曾经植被茂盛,土地含有非常丰富的养分,但是随着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已经根本不能继续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造成土地上的树木被滥砍滥伐,并且导致此类情况反复出现,以致森林和草原资源逐渐减少。开垦后,很多土地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土地养分逐渐流失,植物无法繁殖,被毁坏的土地最终变成了沙漠。

不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也被指出是其中原因之一。比如,在我国西部,随着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盲目推行饮水灌溉等措施。由于破坏和过度使用,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当地地表植物因水资源不足而大规模死亡,导致我国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土地变得沙化。受经济发展影响,不少地区不考虑草原容量,过度扩张,盲目增加养殖规模,草原容量严重超标,使草原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土壤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沙化[4-6]。

2 森林资源保护

从森林资源建设的角度来看,森林资源本身就是具有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绿色资源,需要积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要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在保护的同时大大提高有用循环,特别是在气候方面,森林资源的气候调控效率大大提高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安全,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沙尘暴的抵抗力。森林资源是生活中氧气的天然来源,空气质量的改善也减少了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

3 结合现实问题提出科学的沙化防治措施

开发森林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当前严重的土地沙化,但盲目造林是非常不合理的。有效地开展造林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发展。

3.1 加强退耕还林工程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十分稀缺,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关系到劳动人民的生活,要采取有效措施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一是发挥林业生产经营作用,通过思想建设和各项政策支持,鼓励人们积极退耕还林,逐步构建完善的林沙防治体系。科学种植树木,在有效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同时,可以提供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退耕还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地气候,减轻沙尘暴的发生,为解决土地沙化问题提供重要动力。在沙化防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改善区域问题,实现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发展。

3.2 土地沙化区局部植被的有效保护措施

一是对存在于沙化土地上的植物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保护,可以使植物不断扩大生长规模,为形成可持续生态系统奠定重要基础。针对当地具体的森林沙化防治措施,在有植物存在的荒地建立森林生态开发保护区,对当地和土地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研究。二是为了保护荒地的树木,当地政府可以制定有效的政策,使荒地的植物和树木得到相对较好的保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滥砍滥伐。三是让当地居民了解当前土地沙化现象的严重性,转变观念,积极自主地投入植被保护,继续积极开展思想宣传教育工程,切实提高保护水平。这种做法可以保证一些林业防控措施的有效开展,同时提高人们的认识,让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可以减缓土地沙化现象,保证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3 构建完整的防风固沙林建设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林业防沙措施中要充分了解防风固沙系统,同时注意植树造林。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森林沙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体现科学合理性,符合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中国黄河流域,正在开展植树造林,有效地固定黄河两岸的土地,遏制严重的水土流失。以新要求、新思路,有效利用陕北防护工程、土地沙化保护和基连山山林湖保护工程等经验,在荒地边缘植树造林,逐步形成规模化防风林和固沙建设工程,在遏制相对分散的沙化现象的同时促进保护体系的形成,在抑制沙化的同时为生态平衡做出重要贡献。

3.4 封禁围栏

针对土地资源和草原资源的过度被利用,通过合理划分草原保护区域,减少人们对草原植被的过度利用,通过植被的合理生长和置换,保护植被具有正常的生长空间和生长周期,有效地进行防沙固沙。

3.5 增加沙障,减少风沙

由于气候原因,西北地区秋冬季节西北风强,风大,气候干燥。防沙必须通过有效利用所处地理环境来实现,例如可以设置沙障,加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的锚固。增加沙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沙障控制沙漠荒地的恢复力,减少强风在沙漠中吹来的风沙,通过增加摩擦力降低风功能,进一步对散沙阻拦。添加沙障的另一个特别好的效果是阻挡雨水、雨雪,特别是冬季,可被沙障截留,缓慢渗入地下水,增加沙质地下水含量,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条件[7-9]。

3.6 加强植被和植树造林

造林是任何治沙行动中最重要的行动,因为植树造林是从根本和长远解决土地沙化问题的最佳途径。创建和建造防护林可以有效阻挡风沙的侵袭,可以有效地挡风。通常情况下沙尘暴被阻挡后的速度会显著降低。植树造林还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种植防护林可以防风防沙,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地表和地下水的含量,提高土壤植物的生产力和覆盖率,最终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7 加强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防沙治沙化机制,转变治沙的传统观念。林业部门要发挥治沙作用,担负起责任,除防止采伐、过度放牧、滥伐外,还要加强科学宣传工作,组织更多的环境意识宣传工作,增加人们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人们防治沙化的意识。基于人们对沙化防治有一定的认识,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人们自主开展沙化防治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沙化防治中来。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倾听人们对良好治沙方法的建议,为治沙提供长效保障,提高其可行性和科学性[10-12]。

4 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以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近年来由于土地沙化的扩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防沙治沙、植树造林不仅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因此需要综合部署和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防沙沙化治沙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陕西沙化土地连续15年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