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实施研究

2021-12-22 20:17卢启金农林华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主体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

卢启金 农林华

【摘 要】本文基于对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的审视,分析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前提条件,提出工学结合理念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论述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确保学校课程与企业岗位精准对接;理顺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共生的现代师徒关系;“双场所”合一,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主体”联合考核,以精准考核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关键词】工学结合 现代学徒制 双主体 双场所 师徒关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21)35-0116-03

2020年2月,人社部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会计专业人员赫然在列。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会计专业人才依然短缺,且短缺现象严重。对高职教育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高职教育目前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模式上,正在尝试深入广泛地推进现代学徒制模式。自2015年国家开始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至今已5年时间,这期间,我国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发展仍未成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正确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组织高质量的教学,力争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对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的审视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交替进行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是英国的桑德兰得技术学院。1901年,桑德兰得技术学院在土木建筑系和工程系的教育中采用“学习—实践—学习”模式,由于这种模式像一块肉片夹在两片面包中,所以被称为“三明治”教育模式。这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雏形,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接受职业指导和训练、得到工作锻炼的机会,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就业率也因此得到提升。1906年,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也推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要求部分专业的学生每年必须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为“合作教育”。在形式上,美国的合作教育采取了几种灵活的模式:第一种是针对全日制学生的并行式模式,要求每周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工作实践;第二种是交替式模式,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到对口单位实习的时间保持在三个学期或两年,学生可以根据学业进展确定每次停课外出实习的时间;第三种是双重制模式,即交替式与并行式同时使用,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机会。我国工学结合模式则诞生较晚,这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逐渐摸索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采用“三段递进”的模式,“三段”即根据专业特点采用“1+1+1”分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文化基础课,第二阶段是专业课,第三阶段是实习实训。“递进”即逐渐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由易到难安排实践内容。为确保学生的实践时间,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

学徒制是被一些发达国家成功应用、由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联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和实施现代学徒制。2015年、2017年、2018年,我国分三个批次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总结我国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的经验,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产教融合、校企融合,提升“双元”育人成效。从实践来看,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深入合作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师徒关系提高专业技能传授效率,在职业人才培养方面优势明显。

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一直秉承工学结合的理念,但与国外“三明治”式、“并行式和交替式”的工学结合模式相比,我国工学结合在很长时间内采用的是“学习—实践”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通常是完成了学校的全部理论课程之后才到对口单位实习,学生在实习时才发现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而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即理论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降低了实习效率,不利于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在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吸取了国外工学交替的优点,倡导校企深度合作,主张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注重技能传承,强调按照企业需求建立规范化的课程标准和相应的考核方案,更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二、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前提条件

(一)重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19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包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明确指出:对具有较强技术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传统的会计记账、报税等人工工作已经被机器所取代,意味着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高职会计专业在推行现代学徒制时,应以工学结合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参照国家会计行业和专业相关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立足企事业单位和会计行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重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按照这一目标建立适宜的课程体系、考核体系等。

(二)树立校企“双主体”教学理念

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对校企深入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校应然秉承过去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以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学校“唱主角”,企业“当配角”,将会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也会影响工学结合的质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反复强调企业和学校在职业人才培养上是“双主体”。高职会计专业应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重构校企“双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双主体”地位平等、共同参与,共同担负育人重担,各显神通,优势互补,突破教育场所与实践场所的时空限制。

(三)构建校企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否能达成目标,企业和学校的友好配合、深入合作是关键。如果校企无法互利共赢,必然会产生分歧,现代学徒制就有可能变成“伪学徒制”,教学组织和实施必然也会遭遇重重阻碍。因此,必须探索构建校企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这既需要企业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达成共识,确定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也需要国家加速制定相关的校企合作政策制度,充分保障各方权益,使学校和企业都能深度参与其中,为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确保学校课程与企业岗位精准对接

以往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虽然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不能有效地与企业岗位对接。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校企同时发力,精准育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要自觉与现行的会计职业标准对接,会计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也要对接。通过精准对接,将企业会计岗位的各项需求与会计职业标准真正融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中,真正融工于学、工学结合。具体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充分动员校企各方,由行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有经验的师傅组成高职会计课程设计团队,结合会计职业、岗位等的具体要求,修订和完善课程内容。以高职会计专业中的《管理会计》课程为例,该课程偏重于理论研究,涉及统计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存在假设前提,这样的课程内容虽然很专业但缺乏实用性。这就需要结合当前企业关于管理会计承担参与企业战略规划与战略目标分解、参与企业各项产品规划与定价决策、对企业业务营销模式中的利润分配体系进行分析并设计激励方案、成为成本专家深入参与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等职责的具体要求和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整合和优化,将企业战略管理、成本核算、营销模式等内容逐一融入课程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从而开发出适合高职学生并体现管理会计岗位特色的校本教材。在会计专业其他课程设计中,也是如此。此外,要体现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品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兼顾,真正契合会计岗位对学生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多方面的要求,培养更具适应性、针对性的会计人才。

(二)理顺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共生的现代师徒关系

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涉及多个角色、多重关系,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学生(学徒)等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师徒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学徒与企业师傅之间的师徒关系、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同事”关系,这些不同的关系是同时存在的,必须理顺其中的关系。其一,师傅、教师与学徒(学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关系,应是平等互动关系。在学徒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师傅是学徒的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学校课堂上,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但不论是师傅还是教师,他们与学生的关系都发生了改变,除了知识和技能之间的授受关系,他们之间更是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因此,在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中,教师和师傅都不应将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要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其二,师傅、教师与学徒(学生)之间是教育关系,更是共生关系。师傅与教师对徒弟进行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指导,但在学徒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又构成了一种生产互动关系。企业师傅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都应发挥作用,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两者可以充分融合彼此身份,制订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教学方案。为了构建师徒、师生等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从外力约束和内在情感约束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企业师徒制度、培训细则和针对学徒的细化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度约束来构建和发展师徒关系。另一方面,建立師徒、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私人交往和学习互动活动密切彼此关系,增强彼此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使彼此可以充分共享知识并进行互助,形成共生关系。

(三)“双场所”合一,确保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这种育人模式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涉及学生工学场所的对接,即“课堂理论学习场所—企业生产实践场所”两个场所的对接,要避免产教融合出现“两张皮”的问题,确保“双场所”合一。要创造条件,让学校可以在企业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企业可以在学校开展生产实践。可以采用AI、VR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双场所”合一创造条件。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学校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电子模拟实训平台模拟企业某个月的经济业务,按照企业的实际岗位配置,设置出纳、成本会计、会计主管和总账会计四个岗位,要求学生分别模拟这四个岗位的角色完成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经济业务流程。待学生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之后,再争取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让学生到企业对应的财务会计岗位上进行真正的职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的专业财务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学生在财务会计岗位上暴露的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动手实操能力;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在旁观摩,记录学生在会计岗位上的表现,或由企业师傅予以记录反馈给学校教师,学校教师再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的联合、交替,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双主体联合精准考核,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要考核工学结合下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成效,就不能采用过去以学校为主导的考核方式,因为学校的考核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存在短板。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应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作用。考核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和会计专业课考试成绩、学生在企业参与会计岗位的实践成绩、学生取得的会计职业技能证书等,不同部分所占成绩的比重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讨决定。校内考核由学校和教师负责,企业岗位实践考核则由企业和师傅负责。例如,在《基础会计》课程考核中,学校的考核以《基础会计》理论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主要覆盖会计内容、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借贷复式记账法、会计基本操作方法、会计日常业务及核算流程、会计期末业务及核算流程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企业的考核则以学生在会计岗位上的实际表现为重要依据,如让学生独立完成企业某日或某月的现金盘点及报告单的填制,根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发现现金溢余及短缺、能否完成相关账务处理等表现进行考核打分,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学校和企业在考核上的精准对接和合理分工形成科学的考核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检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和会计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实践路径。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强调技能培养,对学生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会计业务训练,让学生现岗学习、实岗操作,真正实现工学交替,有效解决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实践技能水平不过硬的问题;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等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从而有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滢,肖尧,冯丽媛.面向新经济的工学结合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0(5).

[2]毛少华.职业院校全面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21(1).

[3]壮国桢.“中国样本”:新中国职业教育特色探析[J].职教论坛,2019(10).

[4]雷中浩.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9(6).

[5]阮传芳.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财经界,2020(27).

【作者简介】卢启金(1971— ),女,壮族,广西隆安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ERP供应链;农林华(1977— ),女,壮族,广西天等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公共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双主体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课程考评模式研究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