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强校“强服务”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调查研究

2021-12-22 03:17郭杨扬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粤港澳职业院校学院

郭杨扬

2020年,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年)建设规划》《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三大攻坚战”。积极落实上级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学院战略谋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强服务是从科研开发、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融入、提质、健全体制机制,包括科研获奖和经费情况、非学历培训人数和服务到款、科研社会服务标志成果、合作办学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一、廣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强服务”调查研究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是以舞台表演和舞台管理服务为重点,以大湾区为主要发展范围,立志建设具有岭南特色和带头作用的艺术类高职院校。

(一)科研开发

科研发开应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方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在湾区大环境中,结合市场需求,遵循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深入研究,确立课题并深入开展研究,使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科研呈现出产业化、市场化、课堂化的特色,实现“产、学、研、教”四位一体的学术环境。

科研成果转化是学院发展的必然结果。鼓励教师、科研团队申请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包括人文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舞台艺术基金等项目,将其成果向社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推广与应用,服务社会。如舞台艺术基金项目中创作的剧目可用于惠民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面;教育质量工程中教材、课程等项目,可用于职业院校的美育课程建设内容,也可与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教材与课程。

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学院充分发挥艺术行业的优势和专业优势,紧密与地方、省级、国家文化发展和行业发展联系,对接产业链构建3个专业群;重点建设表演艺术类专业群、文化创意类专业群、文化服务类专业群3大专业群,初步形成了“集群发展、突出重点”的区域服务型高职专业体系特征。面向教育、体育、旅游等新领域将开辟新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模块,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学院以品牌(核心)专业为主体,实施特色成果和标志性成果培育计划,聚焦形成专业创新发展的特色主线,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有力提升专业实力和培养质量,并带动其他专业(群)发展。目前学院已经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3个,省市级以上项目近50个,院级教育质量工程140余项。2019-2020年新增广东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2个、地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9项,并于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艺术类高职院校教材10本,于《广东教育》(职教)、《粤海风》发表期刊论文2篇;《“训演合一、课剧一体、双台并行”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还荣获2019年度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职业教育)二等奖、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教师每年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教科研建设成果喜人。

(二)社会服务

文化大发展浪潮来袭,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256.63亿元,连续14年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总量的1/7,支柱性产业地位逐渐凸显。在文化产业迎来黄金期的背景下,文化内容产业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随着文化产业体系的不断成熟,产业链不断延伸,作为以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为宗旨的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延伸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产业链不同“端口”对人才的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更好地服务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而做出的重要选择。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在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方面,建设艺术各类服务平台,深化与省文旅厅、艺术院团、文化馆站、文化公司等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团体开发或技术服务。例如开展“粤剧基层院团剧目展演活动”“粤港澳艺术家联欢活动”“广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等各类晚会活动。学院“围绕舞台培养人才”,搭建终身教育、文化艺术培训多元化社会服务平台,开展企业文化艺术培训,为企业员工提供礼仪、语言艺术、音乐、舞蹈、戏曲类培训,为企业提供活动、演出策划、宣传等服务;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拓宽范围,为校企合作单位提供活动组织、志愿服务。

成立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岭南公益服务队,通过公益创业(商业运作)的方式,到学校、社区等地方开展艺术专业教育,以此获得前期的少量资源,之后撬动外界更大的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形成自身维持的商业模式,项目收益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项目的方位、规模或水平。

植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结合专业优势,建立岭南文化传播工作室。将教、学、演通过新媒体渠道对外宣传,共同传承岭南文化传播。

弘扬志愿服务传统,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平台,成立形式多样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分别到不同农村偏远地区传播岭南艺术文化和进行社会调研活动。

(三)对外交流与合作

在当前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在国际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的最主要任务,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鼓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院校。根据国家教育外事工作的方针和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地缘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对接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积极推动学院国际化进程。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深化粤港澳台艺术教育合作,稳步推动粤台艺术教育合作。继续打造以对港澳台交流为中心的优势和品牌,与港澳台高校、机构、团体等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化与香港青苗粤剧团、香港八和会馆、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台北市艺术文化交流协会等机构在粤剧和舞蹈方面的合作,继续开展粤港青少年粤剧艺术展演、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和台湾青少年舞蹈研习营等活动,力争成为粤剧主要培训基地和台湾民族民间舞华南重要培训基地。

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蔓延给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多国边境关闭,中外高校人员互访暂停,师生国际交流受限,在推动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遇到了瓶颈,但我院仍积极与泰国,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相关机构就学历教育、“2+2”联合培养、专升本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通过网络的方式加强交流和沟通,努力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合作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沟通,碰撞出很多未来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院将努力抓住机会,主动适应新常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落在实处,在当前疫情“大考”中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零突破。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强服务”意义

增强科研意识。艺术类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实用型艺术人才,需要主动融入大湾区社会发展,积极有效参与申报有关科研项目。特别需要深入了解大湾区社会需求,主动作为,结合产教融合,使科研项目顺应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健全社会教育机制。艺术类高职院校要树立“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发挥学院文化艺术的优势,在学院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社会非学历培训的力度,进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合作。

搭建合作交流办学平台。艺术类高职院校在合作交流方面,要建立院校之间共享联系平台。比如开展多边人才交流、共建科研平台、培训平台或实习就业平台等合作项目。鼓励教师与学生赴国内外交流访问、实践实习。针对粤港澳院校,建立“专本衔接”、基地共建、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参考文献:

[1]熊飞,甘海琴.扩容、提质、强服务:高职院校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路径选择[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0,10(01):1-5+21.

[2]王順波,王斌.坚持人才强校与文化强校并重 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发展[J].人才研究,2017(00):124-129.

[3]粤拟打造高职教育“广东模式”高职院校5年建57个项目[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6,15(06):4.

[4]雷忠良.广东省高职院校“创新强校工程”及其与内涵建设的关联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8):71-75.

[5]张玉泉,裴先文.高职院校在创新发展战略中的作用[J].中国高校科技,2013(09):71-72.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粤港澳职业院校学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新机遇,新飞越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