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关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12-22 03:17王仁仙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抗疫

王仁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保障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不因疫情而暂停。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高校宣传阵地通过线上传播,更好地落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凝聚师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传播积极向上能量,进一步发挥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抗击疫情中的核心作用。笔者结合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谈谈在突发事件下,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高校宣传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思想引导、防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防线守不住,其他防线也守不住。大学生思想工作是高校宣传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工作,提高师生思想认识,形成“抗疫”统一战线共识,将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学校防疫防控举措上。

(一)统一思想,紧抓学习不放松

学校党委持续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省委省政府以及我校的防疫安排部署,着力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疫情结束之前,师生理论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院官方公众号、官网、微信工作群等平台,或通过远程视频会议方式进行,确保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师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坚决防范疫情防控期间意识形态风险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学校宣传部门要主动抢占网络宣传制高点,牢牢把握网络宣传话语权。站在师生的角度,做好师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抗击疫情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要全方位、密集性向师生传送防疫相关知识。学校官方公众号平均每天推送一篇文章,并联合学校各个部门,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特别是管理好课堂教育主阵地、疏通思想教育主渠道,使课堂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端正师生意识形态。

(三)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好网络舆情防控工作

作为舆情产生和演化的场域,新媒体传播模式具有复杂性特征,这个复杂性必然会反映到舆情传播过程中来。舆情作为社会意见的表现形式之一、社会情绪的晴雨表,分析它在新媒体传播模式复杂性的影响下所呈现的新特征,是科学有效地开展舆情治理工作的必要条件。疫情期间,正值寒假,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地域疫情级别不同,当地防疫宣传条件不同,学生收到的信息进度也不一同。而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处于形成时期,易于接受新事物而又容易被新事物影响,不能客观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准确把握各种信息的本质,容易受到负面网络信息影响。加上辅导员、班主任不在身边引导,因此,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舆论引导,通过网络及时正确引导。

二、“疫情防控”中高校宣传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具体措施

疫情警报吹响之后,学校马上成立防控工作办,党委宣传部门积极响应,综合各类媒体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准确传播中央和学校防控政策和部署要求,及时报道学校防控动态和措施办法,全方位监控舆情、正面引导,严守疫情防控宣传思想阵地,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摇旗呐喊,坚定广大师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一)持续发布政府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举措

学校各宣传平台阵地第一时间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及卫生健康教育和疫情防范知识,并按照学校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发布学校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安排,尤其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师生线上教学、毕业生工作和返校信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与频度,确保各项工作宣传到位、通知到位、落实到位,让师生及时知晓学校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举措,引导师生服从学校统一安排,合理安排好自身学习、工作与生活,合力共抗疫情。

(二)统筹全校新媒体力量,发挥媒体联合作战的优势

统筹全校新媒体力量,发挥媒体联合作战的优势。统筹全校各系部9个新媒体平台,围绕战“疫”先进典型、科普抗疫知识、师生心理疏导、主题党团日活动、网络课堂、志愿服务等内容推送疫情防控原创精品稿件,为抗“疫”发声,传递正能量。学校官微开启了“抗疫,我们在行动”“众志成城‘艺’助战疫”“抗疫同‘心’,心理老師说”“学习园地”“疫情防控知识科普”“普法抗疫,勿触法”“返学后”等主题系列推文,深入报道学校防疫抗疫动态,宣传学校人文景观热爱学校,宣传抗疫英雄事迹树榜样,号召师生爱国、爱校、爱家人,主动增强防控意识。校内各级新媒体平台共发布文章100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广泛转发,发布于全国、省级媒体,形成了及时有效的宣传氛围,且连续三个月在“广东教育”排行榜中有名。

(三)广泛征集抗疫优秀文化作品及案例

学校党委、各系部积极开展“艺”助战疫优秀文化作品征集,以原创舞蹈、歌词征集、美术作品、原创文学、视频作品、文学朗诵等形式呈现,鼓励师生进行创作,并利用校内外媒体多角度加大优秀作品的宣传报道力度,广泛宣传,为抗疫助力。其中抗疫粤曲《江城春暖》登上国家媒体,被广大媒体争相报道。

(四)积极宣传典型事迹与先进人物

重视典型宣传,学校各级党组织持续关注我校一线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教职工,征集寻找参与疫情防控的大学生志愿者,讲好学校抗“疫”故事。对疫情期间走在抗疫志愿者行列中的师生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进行有特色、有温度、有意义的宣传报道,有效地汇聚和传播了校园正能量,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五)联动学校二级公众号,做好课程思政宣传

疫情期间,学生在家线上学习不返校。“传道授业解惑,重在传道”,通过二级各系部公众号,了解专业教师团队授课及辅导员团队班会内容,宣传报道教工团队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党培育人才之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担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全过程。大力宣传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改革,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承“唯真唯正唯美”校训精神,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三、新时代背景下努力开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一)把握数据赋能机遇推动信息发布渠道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众对网络信息获取渠道依赖度增加,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依赖更加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正是大力发展大数据、5G、云计算等先进科技、推动宣传渠道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推动宣传渠道升级,要积极打造全媒体协同发展平台,实现传统媒体渠道、互联网媒体渠道、移动设备渠道,以及各大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账号融合起来,组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舆论宣传格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大平台舆论宣传工作的统筹协调。新闻宣传工作要结合渠道特点,将不同的内容加工成图文、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移动设备受众比较喜爱的“短”“平”“新”“奇”上下功夫,提升宣传内容与用户的黏合度,切实做到宣传的入脑、入心。

(二)把握舆论话语权,要主动发声,积极宣传正能量

根据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搜集、分析与研判具有准时及时、定位全局、制动迅速、预测趋势等基本要求。把握舆论话语权,还要增强政治辨别力,敏锐甄别不良舆论,对恶意言论敢于亮剑,切实守好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建立完备的舆情分析研判制度,开展高效的网络舆情分析,使用信息收集,数据统计等方法,引入传播学、心理学、公众舆论等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预测舆情的发展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应对。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要站稳宣传的人民立场打造暖心聚心的舆论氛围。毫不动摇地坚定师生立场,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切实让宣传工作进民心、解民意。对于师生关切的问题,结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跟踪报道,全力营造昂扬向上的氛围,坚定复工复学信心,增强舆论宣传的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畅通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机制。

(三)运用多种载体,开展全方位宣传

整合媒体资源,多渠道多举措做好防疫宣传。一是官网开设防疫栏目,意识形态导向明晰;二是全方位宣传,联动各二级系部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师生发布有关疫情防控的权威信息;三是在校内宣传栏里张贴疫情科普宣传知识,在校门口、饭堂、师生宿舍门口悬挂宣传标语,运用LED不间断滚动播出防疫科普知识视频,引导广大师生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和战胜疫情的信心。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在筑牢思想阵地上坚持立破并举的政治定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发现问题靠前指挥、敢于亮剑。在壮大主流舆论上坚持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推动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创新性讲好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故事。

参考文献:

[1]李明德,王含阳.新媒体传播模式及其对舆情治理的新要求[N].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會科学版),2021(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吕静.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搜集研判应对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9(6).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抗疫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