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对来莞就读云南学生德育实践的思考

2021-12-22 03:17王丽萍黄延海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工道德教育关怀

王丽萍 黄延海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云南省昭通市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文件要求,在东莞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笔者所在学校自2017年起,开始接收云南昭通籍学子。2017年至2020年间,共招收了566名云南昭通籍(主要为镇雄县和彝良县)学生入读。在此期间,学校针对来莞就读的云南学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发动全校师生,别出心裁地采取了多项举措帮助云南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在多方面给予生活的便利与经济上的支持。这充分契合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前途命运、关心社会发展进程、关爱自我正当需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核心要义。

一、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要义

诺丁斯从人的基本需要出发,提出道德教育应当以关怀为核心,强调关怀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关怀道德教育主张把培养“学会关心的人”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与归宿,以关怀为桥梁建构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关系。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赋予关怀独特的蕴意

“关怀”是诺丁斯教育理论的关键字眼,关怀不是纯粹的口号,而是一种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理想的关系属性,更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只有构建平等互惠的人际关系,才能实现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避免只顾自己、淡漠他人的现象发生。避免精致的利己主义,构建和谐的关怀关系,应成为道德教育的最终追求。

(二)凸显关怀的重要意义

每个人都有关怀的需要,却不一定有关心人的能力。关怀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老师对学生的教导,朋友之间的问候,邻里之间的互助等。除了以上发生在熟人范围内的关怀之外,在公众场合也普遍存在。如给陌生人让座、给过路人指路等现象。关怀并不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思维过程,而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实践活动。

(三)明确关怀导向的教育目标

诺丁斯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关怀能力的人,这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单是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成熟。诺丁斯认为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被关怀经历,他是不可能主动去关怀他人的。她强调学校必须以一种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培养健康的、有关怀能力的幸福之人,这才是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人才、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应有之义。

(四)提出关怀教育的四种方法

诺丁斯长期提出四种有效的关怀教育方法,分别是榜样、对话、实践、认可。首先,榜样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其次,对话是关怀的基础,是一项发生在“我——你”之间的语言活动。对话允许我们表达各自的心声,使彼此之间得以相互理解。再次,关怀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熟练。被关怀者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习得了关怀的能力,并将其转化为行动去关怀他人,这样才真正践行了关怀道德教育的理念。最后,认可是关怀状态下的自我实现。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中的认可不是将幻想强加于学生的主观期望,而是接纳与欣赏,是对他人的尊重。

二、来莞就读云南學生以关怀为主题的德育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招收云南昭通籍学生的工作,以关怀道德教育为主线,成立了“昭通籍学生来莞就读工作”工作小组。由校长挂帅,学生处主任担任组长,教务处、总务处以及各相关专业部部长、班主任、社工、宿舍教官为主要成员,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努力为云南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些举措为云南学生迅速适应校园环境、安心学习、掌握技能、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学校多方面的关怀,具体实践工作如下。

(一)学生管理方面

在开学初期,由于云南学生大多为第一次远赴千里之外的东莞求学,在学习、心理、身体等各方面会出现不适。为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尽快融入新的校园生活,学校采用“班主任导师+社工导师”的模式,即工作日由班主任跟进,周末与节假日由社工跟进。此外,学校会开展专门的交流介绍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东莞及学校的情况。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读书”,明确学习目标乃至人生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为了培养学生“关怀他人”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父母和老师,珍惜来东莞上学的机会。学校特意安排云南学生参与协助宿舍教官、食堂开展协助管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工作不易的同时,习得关爱他人的能力。

在周末放假时,由社工带领云南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社工是云南学生和学校之间沟通桥梁,他们会不定期走访云南学生宿舍、班级,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和宿舍教官、门卫合力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学校反映,保障学生的安全。此外,学校每周末开放活动室和影院,丰富云南学生的周末生活。同时设立管理员管理活动室和周末影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关怀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为提高云南学生对东莞风土人情的认识,增进对东莞的了解,社工们周末会不定期组织云南学生前往松山湖、黄旗山公园、植物园、科技馆等本土特色景点游玩。

在节假日期间,学校专门为云南学生开展了系列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减少学生们的思乡愁绪。如在中秋、国庆和元旦等传统节日期间,学校开展了“迎中秋、庆国庆”茶话会活动、“莞邑端午粽香情,昭通学子心连心”欢度端午节活动等,总参与人次达600余人次。通过参加节日主题活动,让云南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缓解了他们孤独无助的焦虑心理。

(二)专业学习方面

在课程学习方面,学校将云南学生与其他学生混合编班编宿舍,按专业教学计划全校同步,参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由班级管理能力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由专业教师在入学初对云南学生开展专业通识教育,帮助云南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清晰就业前景,明确学习目标,坚定成才信心。在课程学习之余,学校对云南学生还安排了补习课程。由于大部分云南学生计算机技术基础较薄弱,在一些涉及计算机应用的课程上感觉吃力,跟不上专业老师教学的节奏。学校专门安排计算机老师,利用晚修、课余时间辅导,从简单的打字编辑、网络搜索教起,一步一个脚印教会云南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机应用知识。课堂上学生认真学习基本理论,课后在机房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训实习方面,大部分云南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老师和企业负责人布置的任务。在实训中积极求知,收获颇多,得到了实训指导老师和企业负责人的认可及表彰。此外,在毕业前的外出实习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兢兢业业,按时完成工作单位布置的任务,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认可。有些学生因为实习表现突出,在实习结束后得以留下来继续工作,最后转正成公司的正式员工。

(三)后勤保障方面

在经济帮助方面,学校想方设法减轻云南学生负担。考虑到云南学生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家庭生活困难。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扶贫助学政策,在免除云南学生学费的同时,还免除了云南学生的住宿费和书本费,并且按照每生每年1200元的标准,给予他们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學校党委会和学校行政会于2017年10月成立学校党员爱心基金会,前后共资助了近40名学生。除了学校党委积极作为之外,校团委也积极动员毕业班学生,将自身九成以上新校服洗干净赠送给云南学生。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购买校服的费用支出。2020年,更有优秀毕业生爱心捐助,为云南新生免费提供全新的校服。在解决了云南学生穿衣问题的同时,学校对云南学生的饮食问题也尤为关心。学校食堂专门为云南学生提供云南菜式的饭菜,设立了专门的云南学生窗口,并给予一定的伙食减免。与此同时,学校食堂还给云南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争取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云南学生经济层面的后顾之忧,让学生能安安心心学习。

在安全管理方面,学校不仅在学生上学期间,保障学生的安全。在周末及学生放假回家前后,都从多方面,全方位为学生的身心安全保驾护航。为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全体学生进出学校需刷卡进出。如需离校,必须征得班主任或值班社工的同意。若周末需要外出兼职来补贴生活,必须在征得班主任和家长双方同意的情况下,签署《云南学生外出兼职承诺书》。此外,还邀请金融、医疗、公安等专业人士给他们开展谨防校园贷、交通安全、男女生如何自我保护等讲座。每逢寒暑假,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与云南各地区带队老师沟通联系包车,统计每一位学生的去向与家长的联系方式,确保学生安全返校返乡。

(四)心理疏导方面

根据新生心理测量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云南学生,测量出有孤独倾向和自责倾向。与此同时,他们对人焦虑的程度远高于对学习的焦虑。学校考虑到来莞就读学生的普遍心理情况,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心理特色教育优势,从全方面做到了对云南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不仅每周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每天也安排了专门的心理教师,在心理咨询室值班。在周末的时候,也安排社工针对云南学生的管理问题,做出跟进处理。此外,每一个云南宿舍安排了上一届的云南学长学姐进行专门对接。在高一第一学期,云南籍的学长学姐会不定期去宿舍和云南新生谈心,交流学习生活心得。这一举措,不仅让高一新生在学姐学长的答疑解惑中,缓解了因陌生环境带来的孤独与焦虑,也提升了高年级云南学生的关怀意识与志愿精神。

三、来莞就读云南学生关怀德育的成效与不足

学生处和团委、各社团尽可能多给云南学生提供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部分云南学生表现突出,活跃在社团和班级中,来校不久,便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云南学生学习较为刻苦,特别是女学生,成绩较为突出。有的学生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优秀管理者、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还有部分学生在“市场营销员考证基础大赛”技能节中荣获“月技能之星”,在市级、省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在针对来莞就读云南学生,实行关怀德育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不足。一方面,部分云南学生生活习惯难调整,对于东莞的气候不适应,卫生习惯不好,容易与同宿舍、同班学生产生矛盾。另一方面,由于云南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部分男生的学习动机较弱,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不理想。且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面对兼职赚钱带来短期收入的诱惑,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更有甚者,放弃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长远规划,最后抵不住外界的诱惑,选择了退学。

四、来莞就读云南学生关怀德育实践的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对云南学生的帮扶和探索只是东莞教育帮扶昭通的一个缩影。学校秉承着“关怀教育”的理念,切实践行了榜样、对话、实践、认可这几大方法,从全员、全程、全方位出发,构建了针对云南学生的“三全育人模式”,为云南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职业素养合格的基层工作者,教育扶贫成效显著。然而,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大部分云南学生,基础学科特别是英语数学学科薄弱,难以跟上学校统一的教学进度,学习动力不足。此外,受户籍制度的影响,目前云南学生无法在东莞参加高职高考,这使得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刚适应环境不久后,为了升学,最后又回到了云南学习,造成了优秀生源的流失。进行教育帮扶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对帮扶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人文关怀,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该如何做,才能让帮扶的学生,“愿意来”的同时,也能“留得住”,在未来职业道路上“走得远”,这些都是值得德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社工道德教育关怀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A Social Crisis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何为“纯粹的知识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