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21-12-23 00:47庞娟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2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庞娟

摘要: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都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于理解数学。特别是解决问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更是望而却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数学不做题,如入宝山而空手归。”在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又爱表现。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他们的思维遇到问题时,都不愿多去想一想,因此对一二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一二年级    解决问题   能力    培养

我们该如何培养一二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我在平时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培养孩子读题的能力

1.教给学生正确的读题方法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十分有限,许多的字学生还不认得,学生在独立读题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我在教授完新课,巡视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做错的根本原因便是没有读题目,或者根本读不懂题目,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进行答题,答题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明明觉得题目很容易,自己似乎也都会做,却总是出现错误的根本症结。而只要老师把题目读上一遍,学生再进行解答,马上就会解答了。

为了养成学生认真读题的好习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做了以下具体的要求:

(1)在做作业或者考试时,每一道题目先认真听老师读一遍。

(2)在心里默默地记下自己不会读的字。

(3)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读上一遍。

(4)读的时候用右手食指指着题目读,读到哪里,手指就跟到哪里。    (5)读题时要做到不漏一个字,不添一个字。

这样持之以恒下去,养成良好读题的习惯,学生的读题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了。

2.放手让学生去读题

让学生养成独立读题的习惯,特别是到了小学二年级时,不要每道题读题的任务都由老师或者家长代劳,只有学生在长期的自主练习中,读题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一节中,“笑笑用手测量课桌课桌有6拃”,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过“拃”这个字,而且数学教科书里也没有把它标注上拼音。在教授这节新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给“拃”字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拼出读音,然后读出这个字,学生一边读题一边思考,最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从而完美地解决了问题。

3.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图。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问题分为纯文字题和图形文字题。一二年级的图形题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不然,有很多图形文字题便是成年人做起来都会弄混淆,此刻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认真观图,多看几遍,弄清图的意思,然后在做题,不要急于下手处理。

二、培养孩子利用图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一二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现行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对于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我们为了分析题意用到的图解主要有实物图和线段图. 虽然实物图和线段图都有同样的直观性,但是线段图毕竟比实物图高一个层次. 因此在一年级主要用实物图,到了二年级就开始采用线段图了. 从思维学的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中的演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常常可以作为思维的支撑点,使抽象的研究对象形象化、具体化,便于认识隐蔽在事物深层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用图解策略探索解题方法,总是和形象思维结合在一块,从题目的实际出发,通过联想、想象和猜想,构造出便于沟通题目内部联系的实物图和线段图.

线段图是小学数学解题常用的辅助工具. 运用线段图分解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提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如二年级关于倍数的例题:扫地的有7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2 倍,我们把7作为一段线段,那么7的2倍就是两段线段. 在分析题目时运用了线段图. 通过画线段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题意,就会使复杂的条件简单化、隐蔽的关系明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培养孩子利用图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培养孩子运用图解策略解题,最根本的是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构造一个便于表达题中数量关系的图. 这样有助于简化推理和计算过程,启迪解题思路,从数和形的结合上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联系生活,应用知识,培养孩子主动解決问题能力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说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如在一年级教学9加几"时,应用课件呈现了开运动会的现实情境,以小朋友数饮料的真实場景做为本节课的知识切入点,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引导学生列出“9+4”这个算式,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运用自己的经验主动探究算法,并组织学生交流、总结算法。学生有的是摆小棒数数,有的是用“凑十法”,还有的从6+4=10类推到9+4=13。这些多样的算法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优化算法,特别是在巩固练习时,学生能逐步体会并喜欢上凑十法”。这样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小结

总之,“解决实际问题”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针对一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以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两只想打架的熊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