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兴称谓语“小姐姐”的发展路径与流行成因

2021-12-23 12:43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圈层小姐姐美女

于 浩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称谓语是展开交际的“敲门砖”,恰当的称谓语能够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且体现一定的情感。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社会称谓语具有时代性与动态性,而网络流行词语也时刻反映着社会发展,因此,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新兴社会称谓语“小姐姐”产生,可以用于指称年轻女性,并在2018年成为百度发布的年度流行语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其语义特点和流行原因,对其发展路径和未来发展困境进行分析。

一、语义来源及发展过程

在现代汉语中本有“小姐姐”一词,但含义与如今流行的“小姐姐”截然不同。“小姐姐”一词源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后流行于网络,从粉丝使用发展到全民使用。并在中国网友的使用中泛化,萌发了新的生命力。

(一)“小姐姐”的语义来源

新兴称谓语“小姐姐”源自ACGN文化圈,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密不可分。ACGN为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合并缩写。我们如今的词语中,有很多词语都源自ACGN文化圈,如萌、御姐、黑化等,这些词都慢慢由一个圈层扩大进入其他圈层,从网络进入现实生活,“小姐姐”也是其中一个。

“小姐姐”一词源自日本的一个名叫LoveLive的节目,此节目于2010年制作播出,旨在打造一组二次元校园偶像团体。而二次元虚拟动画形象的背后,是9位女性配音演员在为她们配音,“小姐姐”就是粉丝用来称呼这几位配音演员的。这9位演员虽是为校园少女动画人物配音,但她们年龄已是25岁左右。由于几位演员年龄不同,粉丝年龄也分布广泛,粉丝群体无法直接统称她们“姐姐”或“妹妹”。又因为她们的路线定位是亲民路线,虽和角色有年龄差但也都可爱俏皮,宛如邻家姐姐,所以粉丝称她们为“小姐姐”。由于ACGN产业覆盖面广泛,互联网又提供了粉丝交流的平台,因此“小姐姐”有着深厚的大众传播基础,多用于指称年轻的日本的女团成员,且多出现在网络环境中。

(二)“小姐姐”的语义泛化

“小姐姐”一词并非近一两年新创,在汉语里本就有“小姐姐”这一词。“小姐姐”原多用于未成年儿童之间,指孩童之间年龄相对大一点的女孩子,如:

(1)“我11岁,她9岁,我是她的小姐姐 。”家住贵阳的施雯雯说。(人民日报1995-06-02)

(2)在板桥市上小学3年级、不到10岁的杨凤兮小姑娘,结识了一位在昆明市少年文艺学校上2年级的叫祁亚菲的小姐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09-04)

可见,“小姐姐”本来的含义与如今的流行语“小姐姐”完全不同。经过网络的传播,“小姐姐”在新的语境下,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它的语义和对象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3)人美声甜的热巴小姐姐,谁看了不说一句心动。(新浪微博 2021-01-25)

(4)今年2月16日,被网友们称为“癌症小姐姐”的患癌姑娘邀请“网红”钱小佳来到其病房里直播,有上百万网友在线为其鼓劲打气。(人民日报 2017-07-03)

(5)粉丝逐渐增多,网友给朱宁锐贴了很多“标签”,例如“正能量小姐姐”“想成为的样子”“独立”等,这些都是朱宁锐从未想过的评价。(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03-03)

(6)毕竟年纪大了,被叫一声小姐姐都能激动半天。(新浪微博 2021-02-04)

受互联网的影响,如今流行的“小姐姐”一词,已从ACGN圈层延伸到了整个互联网平台,适用的指称对象也从日本女团延伸到了其他的演艺界的偶像明星,如例(3),之后又拓展到了普通百姓,年龄限制也从原来的未成年女童扩大到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女性。这时,“小姐姐”不再局限于可爱女生,而是扩大到一切对生活积极认真、具有人格魅力的年轻女性,具有褒义色彩。如例(4)(5)。

随着抖音等视频软件的流行,“小姐姐”的使用频率提高,尤其是面称,如例(6)。且语义范围进一步扩大,只要是年轻女性,无论是否熟悉,都可以称为“小姐姐”。至此,“小姐姐”一词真正成为适用广大青年女性的社会称谓语。

(三)“小姐姐”的使用搭配

“小姐姐”一词能产性强,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搭配,通过类推机制产生“X小姐姐”的结构。在“X小姐姐”中,“X”可以是职务,如:志愿者小姐姐、演员小姐姐等。可以直接是名字、年龄、国籍等个人信息,如金晨小姐姐、23岁小姐姐、日本小姐姐等。也可以是形象特征或个人的代表性符号,比如:长腿小姐姐、短发小姐姐、不倒翁小姐姐等。同样,“X”部分也可以是形容词,构成美丽小姐姐、暖心小姐姐等短语。或者是动词和动词短语,如抗癌小姐姐等。

“小姐姐”一词兴起后,在网络上迅速发展,多用于微博、贴吧和抖音等平台。而如今“小姐姐”一词有走进主流新闻媒体的趋势,如例(4)出自《人民日报》。作为网络热词,它能在言简意赅的同时起到吸引读者的效果,因此也呈现出标题化倾向,如例(7)。

(7)由年轻女性构成的“小姐姐”大军正推动中国消费增长。(标题 南华早报 2020-08-10)

二、“小姐姐”一词的流行原因

社会称谓语,必须符合大众心理和社会交际需要才能得以流行,与其他称谓语不同,“小姐姐”还是一个从亚文化圈层进入大众生活的词,因此它的流行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语义符合社会心理

“小姐姐”的语义特点符合了社会心理。首先,“小姐姐”原指孩童间年龄稍大的女孩子,多出现在儿童语言中,或对儿童的描写记叙中,因此本就带有一丝“萌”意,能让交际双方瞬间“年轻化”,构建了一种轻松和谐的语境。

另外,“小”不仅有“年龄小”的释义,且有学者认为“小”可用来表示亲切和喜爱,如“小天使”“小可爱”等。因此,在“小姐姐”中,“小”不仅保留着“年龄小”的特点,而且其主观义增强,使用时多侧重于近距离关系或试图拉近会话距离[1]。

(8)今天地铁上给小朋友让座位被叫小姐姐不是阿姨了,感动想哭。(新浪微博 2021-02-02)

更重要的是,“小姐姐”一词缓和了80后、90后女性的年龄焦虑。受到消费文化“年轻态”等影响,外加生活与工作中或多或少的性别歧视,女性的年龄焦虑被放大,对自我价值出现了认知困惑。在微博的语料中,“小姐姐”的对立词是“阿姨”,如例(8),“阿姨”虽没有确切的年龄标准,但显然比“小姐姐”辈分大,因此用“小姐姐”称呼不易产生反感。

“小姐姐”避免将女性称“老”,表现女性年轻的同时,更带有褒义,体现了说话人的礼貌和亲近,缓解了听话人的心理焦虑。因此,“小姐姐”符合社会心理,有着独特的语义特点和鲜明的指向性。

(二)青年女性称谓的“表达空位”

传统对青年女性的称谓语主要有“姑娘”“姐”“妹”和“小姐”,新兴的称谓语有“美女”一词。但对于青年女性之间日常称呼来说,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不合适的情况。

首先,“姑娘”口语色彩浓厚,但多是长者对年龄低于自己的女性的称呼。另外,“姑娘”一词既可指年轻女性,也可指父母对自己女儿的爱称[2]。同辈之间若使用此词,则会使女性产生被冒犯的心理。同样,在不熟悉对方且看不出确切年龄下,称呼年轻女性“姐”和“妹”,会有套近乎之嫌。当在彼此陌生的情况下,听话人年纪小于说话人却被叫“姐”时,就会令双方均陷入尴尬境地。而且“姐”的年龄适用范围目前已经扩大到中年女性。

“小姐”一词是女性称谓语中语义色彩和内涵变化最显著的,如今也是最不被人接受的称谓语之一。改革开放后,“小姐”在成为礼貌时尚代名词的同时,也被特殊服务行业所用,逐渐与“性服务者”画上等号,如“三陪小姐”“洗浴小姐”等,“小姐”再次成为社交称谓的禁忌词。

由于“小姐”被污名化,使女性产生被物化的心理,年轻女性的称谓语出现了“表达空位”。从表达出发,我们把人们需要表达的认识或情感,在语言系统中却对应着一个零形式的现象称之为“表达空位”[2]现象。于是近几年,“美女”应运而生,也曾红极一时。

然而,“美女”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人们对该词所体现的“美貌”的要求还比较高, 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 就非常容易造成人们心理上的“错位”,以至于产生对这个称呼的抗拒心态[3]。尤其是对一些身体有缺陷的女性,用“美女”面称反倒损害对方面子,违背礼貌原则。其次,“美女”出现了严重的虚化和泛化。其语义重点由“美”转到了“女”,中年女性如今也被称为“美女”,青年女性再次失去了可以单独指代本群体的称谓语,再次出现了“表达空位”。在这种情况下,亟须有一个词来指称青年女性。而“小姐姐”一词的出现,使青年女性称谓语“空位”现象得到了新的补充。

(三)社会交际的需要

“小姐姐”一词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称谓方式,这是由礼貌原则、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共同决定的。礼貌原则是首要原则,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是内在原则。

礼貌原则由利奇提出,在进行交际时,要注意得体和礼貌。青年女性较为在意自己的年龄,如果有人用了不适当的称谓,让女性感觉自己被称呼老了,便会产生反感心理[4]。因此贸然称呼青年女性“姐”“小姐”肯定是不合适的。

等差原则,即称人时一定要看其品级、地位、尊卑、贵贱、辈分、长幼[5]。在面称对方时,我们通常会抬高别人而贬低自己,无论是“小哥哥”“小姐姐”还是“X哥”“X姐”,都是将自己放在了低位,对方位于尊位,这也体现了说话人的自谦和礼貌。

情感原则体现在亲属称谓语社会化与泛化上。为表亲近,近年来“哥”和“姐”已经不限于血缘亲属间的称呼,“X哥”“X姐”的结构也已经屡见不鲜,“小姐姐”同样出现此趋势。原有亲属称谓语固有的血亲属性在新兴性别称谓语中消失,辈分、长幼特征也变得模糊,泛化为只是表明性别,这是性别对称谓语产生和发展限制性的表现[6]。

所以,“小姐姐”符合以上三点原则,成为年轻女性最恰当的称谓语,能够拉近彼此的社会距离。“小姐姐”不仅适用于面称,同时也适用于背称,不仅适用于与熟人交往,也适用于称呼陌生人。既免去了冒昧询问年龄,又体现了对方的年轻以及说者的友好,满足了听者的心理预期,营造了亲切轻松的交际氛围。

(四)经济性原则和求新求异心理的统一

经济性原则也称省力原则,最早由哈佛大学Zipf提出,他认为经济性原则是指导一切行为的准则。在语言上表现为用最小的认知代价获取最大的语言表达效益。“小姐姐”选用原有的词语形式并从中衍生出新义,而未新造词。在之后的发展使用中,又产生了语义泛化和适用对象的扩大,原来用于某一层面或是某一领域的词被用来指代更为广泛的事物[7]。这符合经济性的认知动因。

近几年女性称谓语从“小姐”到“美女”又到“小姐姐”不断变化,“小姐姐”的语义也发生着变化,有了新的搭配。大众倾向选择最流行的、最新潮的词语进行称谓,这体现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而这种心态是各年龄层所共有的。青少年群体接收着网络上的大量新信息,紧跟时代潮流;中老年逐渐变得包容开放,他们同样不甘落伍,不愿与年轻一代出现代沟。

(五)“圈层文化”与“主流文化”互相渗透

近年来产生了众多类型各异的亚文化圈层,如“二次元圈”“饭圈”等。“二次元圈”即日本虚拟动漫爱好者的圈层,“饭圈”是偶像粉丝群体的圈层。各个文化圈层边界逐渐模糊与扩大,与主流文化碰撞交融,成为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前基于圈层化形成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热点层出不穷,甚至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势差,圈层文化正渐渐地发展成一种“强势文化”,裹挟着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圈层舆论,对主流文化与现实社会形成影响与干预[8]。各个圈层产生的网络语言进入主流报刊媒体,官方媒体为吸引读者,又反过来在语言形式等方面贴近“大众文化”,网络流行语“小姐姐”从“二次元圈”扩大到整个互联网平台,又进入现实的大众生活中,最后在新闻中也有了“小姐姐”的出现。它在“圈层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互相渗透中为更多人所用。

三、“小姐姐”一词的发展困境

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构建起“参与式文化”,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分享作品、记录生活,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创作者和接收者,以“抖音”为首的各类短视频软件更是成为网络新词传播的重要渠道。“小姐姐”一词流行于网络,却也在网民的创作与传播中产生了语义和色彩的变化。

不妨将“小姐姐”与“美女”进行比较。从指称对象上看,由于“小”仍保留“年龄小”的语义,“小姐姐”在年龄指向上未像“美女”一样扩大到中年,仍保留着称谓青年女性的特性。但从色彩上来看,“小姐姐”却逐渐与“美女”趋同,产生了轻浮、挑逗之感。无论是“小姐姐”还是“美女”,在抖音等平台,它们的出现语言环境多是带有目的性地向女性搭讪。最典型的案例是:男子询问陌生女性“小姐姐,给你个东西要不要?”,当女性伸出手时,男子便握住对方的手说“我,你要不要?”。这一段子后续在生活中成为很多男性搭讪的“卷首语”,引发了社会反感,如:

小姐姐,给你个东西要不要?自贡男子学抖音搭讪引发斗殴。(自贡网 2018-11-21)

交际双方的性别与年龄均是影响称谓的因素,成年男性使用“小姐姐”进行称谓时,反而会令部分女性心生戒备。

另外,由于“小姐姐”一词发端于网络空间,尤其常见于短视频和直播中,一些不法分子和渴望通过网络“搏出位”的有心之人利用此词,传播含有色情低俗、带有性暗示等不文明的内容,“小姐姐”出现了颇似“小姐”的色彩。在干扰词语的纯洁性的同时,污染了网络空间,影响着大众对“小姐姐”的看法态度。

四、结语

“小姐姐”一词的产生与流行,既和其他称谓语一样需要考虑语义、心理和交际的需要,又有着来自亚文化圈层且依托互联网发展的特性。它的出现弥补了“表达空位”,反映了语言、社会、文化和大众心理的共变。在如今的发展中,一方面,它的语义内涵表现了女性的年轻,降低了大众的年龄焦虑,但另一方面,它仍有一定使用限制与色彩局限。因此,“小姐姐”能否避免重蹈“美女”与“小姐”覆辙,还需要在未来的时间里对它的使用进行检验。

猜你喜欢
圈层小姐姐美女
我们是唐朝小姐姐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尚芸菲携最新单曲《潇洒小姐姐》走进校园
年轻真好
大山深处的小姐姐
神回复
这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