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2021-12-23 17:02曹东英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0期
关键词:樟子松苗圃容器

曹东英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华池林管分局林镇林场,甘肃 庆阳 745206)

樟子松是松树的一种,木材质软,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造船、建筑、家具等,并且通过加工还可以提炼出松香,是制香产品的原料之一。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最新法律也规定不得随意砍伐树木,对于樟子松更下令禁止砍伐。由于樟子松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能在干旱的沙地存活,对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有着良好的作用。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遵循相应的原则,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培育和管理。

1.樟子松容器育苗优势

据统计,樟子松容器育苗相比于常规的育苗,亩产量可提高25%~26%,在运输及管理方面都十分方便。

1.1 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樟子松容器育苗采用的是育苗钵育苗,钵中装置的基质是提前配比好的,能够提供给苗木良好的营养,并且定期地间苗、补苗能保障苗株的良好性,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能有效地保障苗株的成活率。另外,樟子松容器育苗由于采用的是钵体的培育方式,因此能较好地保障苗株根系的完整性,便于管理和运输,并且在后期造林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减少苗株的休眠期,保障苗株与土壤的接触,进而能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1.2 增强植株的适应性。樟子松容器育苗从选苗圃地、选种子到播种再到间苗等一系列环节都有效地保障了樟子松的健康性,能为樟子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樟子松苗木在早期就能养成健壮的生命力,类似于我们人类,因此在后期造林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保障植株的适应性。

1.3 便于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樟子松容器育苗采用的是育苗钵,首先由于育苗钵的大小是统一的,因此能保障每一个钵体的距离是相等的,钵体里的苗木也是等距的,管理人员在浇水、施肥、撒药的过程中会十分便捷。在造林的过程中可连同钵体一起取出,并且整个运输过程十分方便,不仅能提升管理效率,还有利于提升植株的成活率,进而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2.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应用的原则

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具体要遵循生态效益原则、适地适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

2.1 生态效益原则。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在应用时首要遵循的原则是生态效益原则,尤其是对于甘肃地区而言,其造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种植樟子松可以防风固沙、增加绿化面积,进而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可一味追求植株的成活率而牺牲其他生态环境。比如樟子松容器育苗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基质,这些基质需要从地表上去挖,因此在配比基质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他生态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破坏。

2.2 适地适树原则。适地适树原则是需要遵循的第二原则,从樟子松生长习性来看,其有着较强的耐力,对土质的要求不高,也比较符合甘肃地区的生长环境。但是樟子松对于生长环境还是有相应的要求的,樟子松属于喜阳的树种,因此相关作业人员在育苗及造林的过程中要选择向阳地带,要符合樟子松的生长习性。

2.3 因地制宜原则。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过程中还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在利用钵体进行育苗时要合理配比基质,要能为前期的苗株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第二,在造林方面,首先要选取向阳的地带,其次对于不同的地形要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要合理控制其种植密度,沙土地造林、林分改造造林和荒山造林的密度都应该有所不同。

2.4 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也是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需要遵循的原则,对于相关作业人员来说,不可盲目追求生态效益而忽略经济效益,要综合协调二者的关系,在保障生态效益良好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投入。在培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3.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可以分为五步:前期准备工作、种子处理、基质配置和装填摆放、播种、苗期管理。

3.1 育苗技术之前期准备工作

3.1.1 苗圃地选择。樟子松对土质没有严苛的要求,不仅耐寒也耐旱,但是在前期育苗的过程中还需要稍加注意,苗圃地尽量选择土质较好的地区,这样有利于提升苗株的成活率,并且要尽量选择灌溉方便的地区,便于管理期灌溉。苗圃地土壤的酸碱度也要合理,避免选择碱性的土块,微酸性和中性最佳。

3.1.2 苗圃地管理。首先,在来年春季要对苗圃地进行深耕,可以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进行深耕,同时应尽量避免机械造成土壤碾压。对于苗圃地中的碎石、杂草、农膜等杂物要清理干净,对于大块的土壤要进行打碎。其次,对于细碎好的土壤要进行消毒,在消毒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药液的量,为了减少后期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添加一些杀虫剂。再次,对于消毒后的苗圃地要进行平整,要合理地控制床长、床宽、床埂长度,并且要留出合理距离的步道,在平整时可用专门的机械,也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最后,要对苗圃地进行施肥,最好以农家肥为主,可均匀地洒在苗圃地上,要控制好量,相关作业人员可以把农家肥与水稀释到一起,在施肥的同时还能实现灌溉,能很好地保障苗圃地的墒情。

3.2 育苗技术之种子处理

3.2.1 科学选种。市场上有不少樟子松的种子,在选择樟子松种子时要科学进行选择,不同地区的樟子松对环境的要求、生长特点也会稍有差异,因此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颗粒饱满、健康的种子。

3.2.2 种子雪藏。对樟子松种子进行雪藏是比较科学的种子处理方式,相比于浸泡种子而言,雪藏后的种子发芽率更高,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种子雪藏的方式为:在下雪天气,取适量的雪与樟子松种子混装在一起,挖好坑后再用雪覆盖深埋,埋藏好后在坑顶部要放置保护设施,可以是杂草,也可以是小棉被,以保持坑内的温度。

3.2.3 种子消毒。翌年春天播种前要对樟子松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时还可以根据要求科学添加杀虫剂,以减少后期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3 育苗技术之基质配置、装填、摆放

3.3.1 基质配置

3.3.1.1 首先可以取10%的羊粪,也可以是牛粪或猪粪等,然后用相关的工具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使其堆成山丘状,并用铁锨把其边缘整平,再用塑料薄膜或农膜进行覆盖,盖好后再在顶部和周围覆盖稻草或秸秆,使其进行充分腐熟。腐熟好之后可对其进行晾晒,要避开阴雨天气和大风天气,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晾干后可将其进行碾碎,可用专门的器具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粪末可放置在合适的袋子里以供备用。

3.3.1.2 其次可以取25%河床中的细沙和65%荒坡中的土,并用专用的器械进行捣碎,要及时清理掉土中的杂草和石头,可采用过滤装置。

3.3.1.3 最后是搅拌,将上述三种原料进行充分搅拌,并且要对基质进行消毒,还可以喷洒一些杀虫剂,进而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3.3.2 基质装填

3.3.2.1 要科学选择育苗钵,育苗钵的大小要符合樟子松的生长习性,并且在选钵时要遵循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原则,育苗钵应无毒。

3.3.2.2 对钵体进行基质装填,装填时要合理控制基质的量,通常要超过钵体,并且要边装填边敦实,以免造成基质不实。

3.3.3 容器摆放。对于装填好基质的育苗钵要进行摆放,在摆放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可随意摆放,要保持育苗钵顺序一致,每一个钵体要挨实,并且在摆放好后要对钵体缝隙进行处理,可以用细碎的土壤来进行填实,对边缘也要进行加固处理。

“对,去找穿着制服的交通警察。如果你和妈妈分开了,妈妈会很难过很难过的,所以我们一起出门时,你要跟紧妈妈。”

3.4 育苗技术之播种。首先,在播种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以春天为宜,温度要控制在9℃左右;在播种之前还应该对育苗钵中的土壤进行消毒;在播种时每个钵体内应放置4~5粒种子,以方便后期进行间苗;在播种完之后要在表层覆盖上细沙,并要对细沙进行压实;当所有种子播种完之后要在钵体顶部放置一些树枝等遮挡物,可以有效防止生物偷食。

3.5 育苗技术之苗期管理

3.5.1 初苗管理。在播种后7d左右可以对遮挡物进行清理,在清理前后都应该进行洒水,可以有效保障温度的平衡,届时种子已经发芽,因此在撤离遮挡物后要有专职的看护人员进行看管。

3.5.2 浇水、施肥。幼苗阶段要定期进行浇水和施肥,浇水可以视情况而定,施肥可以分多次进行,在7月可以分三次进行施肥,每一次的施肥量要进行合理控制。

3.5.3 间苗、补苗、除草。幼苗出齐后的7d左右可进行间苗,间苗要尽量采用人工的方式,对于长势不好的苗株要及时进行剔除,以免其分担钵体中的养分,一个钵体里可以留两株苗木;对于长势都不好的苗株要及时进行补苗;除草工作可以和间苗一并完成,及时除草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

3.5.4 苗株防寒。甘肃省的冬天比较干冷,海拔较高,会形成相应的冻土,因此要做好苗株的防寒工作,可以在苗株上覆盖一些棉草,翌年春天再进行清理,能起到较好的防寒效果。

4.樟子松容器造林技术

樟子松容器造林技术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选地、整地、种植、造林密度等。

4.1 选地。樟子松虽然对生长环境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樟子松是一种喜阳树种,因此在选地时要尽量选择朝阳地带,甘肃省多荒山,应尽量避免在背阴坡种植樟子松。并且对土壤还要进行分析,不宜选用盐碱地、黏土性质的地块,要尽量选择高地带或平整地带,不宜选在低洼处。

4.3 种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在冰雪融化后即可进行种植,此时的土壤墒情比较好,且比较适宜植物的生长。其次,种植的苗木一般是两年生的苗木,在搬运的过程中要保持植株的完好性,由于采用的是钵体育苗的方式且育苗的周期比较长,因此部分苗株的根系会延伸到苗圃地中,届时要对苗株的根系认真进行处理,要保障苗株的完好性。在播种的过程中要选用品相良好、健康的苗株,并且要做好封土、浇水、施肥工作。

4.4 造林密度。在造林方面还要合理控制造林密度,具体要根据地形而定,通常而言,沙土地、林分改造、荒山等造林密度都不相等,要保持其间距在合理的范围内,樟子松的树冠多呈扇形或椭圆形,其侧枝比较茂盛,相关人员不仅要考虑到前期苗株的长势,还要考虑到后期的长势,对光照、通风都要综合进行考虑。

5.樟子松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松苗立枯病、油松球果螟、松梢螟、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和落叶松毛虫。

5.1 松苗立枯病。松苗立枯病是樟子松最常见的病害,多发生在1~2 年生幼苗上,发病后的幼苗会出现根茎腐烂,主要是由病菌感染而致,在气温过高或气温过低时都容易引发这种病害,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防治:出苗后发病时用药防治:30%苏化911粉,每亩用药量0.75公斤作药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亩用30%苏化911乳油 720 毫升加水250~500公斤,或新吉尔灭1:5000倍也行。每次施药10~30分钟后,喷清水一次,洗掉叶上药液,免去药害。

5.2 油松球果螟、松梢螟。油松球果螟、松梢螟多发生在5月,多啃食樟子松的花果。

5.2.1 化学防治:喷40%乐果乳油400倍液,或50%敌百乳 1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300倍的液体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20%蔬果磷乳油500倍液。

5.2.2 生物防治:可利用螟虫的趋光性来进行捕捉。

5.3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对樟子松的树干基部危害较大,并且其繁殖能力较强。

防治:可喷六六六粉剂,也可以对樟子松边缘的杂草进行清理,亦可以利用生物的趋光性来对小囊虫进行捕杀。

5.4 落叶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主要会对樟子松的针叶造成危害,樟子松属于2片针叶植物,落叶松毛虫会聚集在针叶部分啃食针叶,不仅影响樟子松的美观,还会阻碍樟子松的健康成长。

防治:喷松毛虫杆菌;利用松毛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诱杀;绑毒绳。

6.总结

樟子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对生态的调节、环境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作用;樟子松容器育苗是一种科学的育苗技术,相比于传统的育苗方式有着更突出的优势,樟子松容器造林技术也能有效提升植株的生活率;相关作业人员应该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不断推动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樟子松苗圃容器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难以置信的事情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我眼中的樟子松
车顶苗圃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