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中造林与抚育技术

2021-12-23 17:02任文朋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0期
关键词:松毛虫整地成活率

任文朋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国有菜屯林场,山东 聊城 252100)

我国对林业发展高度重视,并制定多项政策支持林业生产。尽管如此,依然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充分满足各行各业对林业产品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基础林业产品的产量,就要发挥造林与抚育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力,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促进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1.林业生产中造林与抚育技术的应用意义

1.1 进一步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在价值

我国对林业生产高度重视,为了促进林业产业实现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就要进一步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力。当前,各行各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人均占有森林资源数量比较低,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就会造成供求不平衡。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就能改变现状,促进各行各业飞速发展。要通过造林与抚育技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林业产业发展周期比较漫长,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就会造成森林资源锐减。国家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动环保建设,以此促进林业产业实现健康发展。合理应用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就能保证林业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3 保证生态系统平衡

我国高度重视环境污染的防范与治理,并采取多项措施展开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维护生态环境,保证生态平衡,就要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要充分发挥出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丰富森林资源,就能使生态系统更加平衡,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林业造林技术分析

2.1 整理造林地

为了进一步完善造林环境,保证造林工作顺利开展,就要进行整地,改善林木的生长条件。整地工作主要是对林地中的杂草和枯木的物质及时予以清理,然后对造林地采取不同的翻耕措施,改善土壤的温度和条件,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疏松度,这样就能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在进行整地时,对需要造林的区域进行全面地清理。通过不同的清理方式和清理方法,保证造林地上的障碍物得到清除。比如,可选择割除或者撒药等方式。采用化学药剂在林地上喷洒,就能及时清理地面的杂草。也可采用火烧的方式将枯草和杂木进行清理,但这种方式会污染环境,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割除法,可采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对杂草和灌木进行清理,也可由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此外,还要将造林地中的石块等杂物拾起和清理,保证地面整洁。确定所有杂物清理完毕后就要进行整地。

可将整地划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采用全面整地时,要保证造林地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这样就能及时对土块进行整平处理,避免出现大土块。采用局部整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块状整地或条状整地。工作人员可选适合的地面,进行局部翻耕,如果造林地位于梯田地或沟渠旁边就可采取这种方法。

2.2 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

要确定合适的树种,然后才能进一步确定造林时间。有些树种适合在春季种植,有些树种适合在秋季种植。因此,若将造林时间选择在春季,就能保证水分不会被蒸发。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土壤足够湿润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由于水分散失量比较少,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树木种植,就能提高其成活率。在进行造林时,可选择下雨之后天气晴朗的时段,将植物栽种完毕后,不必过多浇水。在春天种植的苗木根系比较发达,而且更加活跃,这将有利于苗木生长。在早春时节,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并未正式开始,在这一时节开展植树造林,就能保证造林的效率和质量。在秋季进行造林时,可等到树叶降落,然后进行整地处理。要考虑到苗木的越冬问题,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通常不要在冬季进行造林,否则就会影响苗木的成活率。

2.3 选择恰当的树种

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以因地制宜的方式开展种植。要保证生物的多样性,这样就能促进苗木成活。要尽量避免选择单一的树种,可确定主要的树种,然后再选择与之搭配的混交树种。可将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相结合,比如,选择樟子松、落叶松、红松、杨树、柳树等。要通过阔叶树进一步完善土壤的结构,使土壤拥有足够的养分,满足苗木生长的需求。要根据造林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树种。比如,若要达到绿化和美观的目的,就要选择柳树、杨树和白桦树,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森林资源,还能使森林的观赏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选择合适的树种,还能实现水土保持达到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的目的。

2.4 造林方法

2.4.1 播种法。工作人员可采用直接播种法进行造林,常见的播种法有撒播、穴播和条播。要明确种子的类型,确保种子可以顺利成活。采用播种法进行造林时,无须进行整地处理,只需直接将种子撒播在造林地上。播种法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确保土的湿润度和疏松度,造林环境温度适宜,就可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直径更大的种子,保证种子的数量充足。在进行大规模造林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还能优化操作流程,而且成本较低。播种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种子不容易成活。

2.4.2 栽植法。采用栽植法进行造林时,要做好苗木的培育工作,选择合适的苗木,保证造林环境符合苗木的生长需求。在挑选苗木时,首先要保证其具备发达的根系,适合造林地的环境,确保其水分平衡。在进行起苗和运输时,要避免伤害苗木的根系,保证苗木足够湿润,水分充足,这样才能在栽植的过程中保证苗木的健康,使其能够顺利生长。

2.4.3 分殖法。采用这一方法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母体,然后截取恰当的根系或枝干,明确造林地后,对土壤进行必要的处理,使之产生些许缝隙,然后将截取的树干和枝根系直接插入到土壤之中。虽然这种方法的步骤比较简单,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确保支干树段的质量。因此,要合理选择母树,保证树段长度不少于50cm,直径不低于2cm。选择造林需确保土质条件良好,能够满足其生长需求。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适合规模有限的造林。

3.幼苗抚育技术

3.1 及时清理杂草与松土

对幼苗进行抚育时,要对土壤进行必要的处理,使之松动,还要及时对土壤中的杂草进行清理,保证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养分。通过对土壤进行疏松处理,就能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3.2 施肥

对幼苗进行施肥时,要考虑到其特殊性。由于幼苗吸收养分的能力有限,在进行施肥时,要明确肥料的量,首先将肥料放入沟中,使之充分浸透,然后再进行施肥。施肥完毕后,要在肥料之上用厚度较薄的土进行覆盖。需对幼苗定期进行施肥,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

3.3 平茬

要及时将幼苗中的树叶进行摘除,保证幼苗的根系获得充足的营养,使根系更加发达。通过平茬处理可以对幼苗进行保护,使幼苗能够接收到阳光的普照。

3.4 除蘖

除蘖的目的是保护幼苗主干,避免其周边侧芽与幼苗分享养分,提高幼苗的生长质量。当树叶处于萌芽阶段时,就要进行除蘖。

3.5 侧芽摘除

摘除侧芽后,就能确保幼苗的主干正常生长。要在侧芽尚未成熟之前,及时将其摘除,就能避免损害主干。摘除侧芽后,不会对幼苗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幼苗的枝干会长得更加笔直。

3.6 修剪枝干

进行枝干修剪时,要明确树木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修剪方式。修剪枝干的目的是避免树木遭到病虫害的侵袭,确保幼苗能够及时获取养分。要根据树冠的实际情况,确定修剪的力度,促进幼苗健康生长。

3.7 补植

造林工作完成后,并不代表工作已全部结束,首先要对幼苗进行全面地检查,统计幼苗的成活率,如果成活率不能达到4/5,就要及时进行补植。

3.8 间伐

要对植物的栽植密度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过密或过疏。如果密度比较大,就会对幼苗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幼苗可能会缺乏足够的生长空间,或者无法吸取到充足养分,从而导致幼苗生长不健康。随着时间推移,要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间伐处理。

4.造林技术管理措施

4.1 对造林地进行有效的管理

首先,要确定造林的位置,然后对其进行全面地清理。第二,要结合造林的具体要求,合理进行树穴挖掘,确定株行距。第三,确定造林时间后,就要及时进行起苗处理,保证苗木的完整性,对苗木进行分级,选择合适的苗木展开造林,这样就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使其具备良好的生长状态。第四,要保证苗木根系的舒展性,及时进行打浆处理,还要保证定根水充足。

4.2 幼林期抚育管理

通常要在每年到5月中旬对幼苗进行松土和除草处理,将土培成馒头形状。在保证其周边杂草得到彻底清除后,还要保证幼苗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与光照。到了7月和9月,还要分别进行同样的抚育工作,持续三年。到了第二年,只要进行两次抚育操作即可。到了第三年,只需进行一次抚育操作即可,可在7月份对幼苗进行抚育。保证杂草的清除工作常态化,确保林分郁闭,就可停止该项工作。

4.3 成熟林的经营与管理

当苗木成熟后,就要对林木进行有效的管理。可对其进行适当地采伐,采用间伐的方式,保证林木拥有良好的生长状态,更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避免林木被盗,就要及时对其进行管理。要制定合理的防火措施,避免发生森林火灾。要定期对林木进行巡逻,避免出现乱砍滥伐的行为。

5.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5.1 新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由于林业病虫害的类型比较复杂,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做到以预防为主,不断创新防治技术。比如,在选择树种时,要保证苗圃的生长发育良好,结合苗木的特点进行育苗,避免土壤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要将农药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相结合。在正式进行苗木栽种之前,要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要及时将周边杂草清除,避免其与树苗争夺养分。要及时对树苗进行施肥,避免肥料过量或过少。需及时对已经产生的病虫害树苗进行清理,避免病虫害进一步蔓延。要进行封山育林,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保证林木能够获得安全的生长环境。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树种,开展多种树种种植,保证生态的多样性与平衡性。

5.2 采用生物防治手段

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对各类病虫害进行有效地防范与治理,其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第一,可采用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林木病虫害中,主要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比如,为了确保马尾松毛虫得到有效的防治,就可采用白僵菌;为了实现对多种林业害虫的治理,可采用苏云金杆菌;为了防止松毛虫和微狍子虫,就可采用病毒粗提液。第二,采用寄生性天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比如,对松突圆蚧进行防治时,可采用天牛和花角蚜小蜂。第三,利用天敌治理病虫害。引进啄木鸟、山雀等益鸟防治小型昆虫。此外,技术人员也要对病虫害进行干预,可适当喷洒农药,利用无人机进行操作,就能提高农药防治的覆盖率。也可采用光源对喜光类害虫进行捕杀,降低其对森林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5.3 对病虫害类型进行合理规划

比如,松毛虫对林木生产所带来的危害较大,还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降低苗木的成活率。由于松毛虫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因此,需对其进行有效地防范和根除。要对松毛虫的源头进行有效地控制,通过防治越冬代,就能保护害虫的天敌,避免松毛虫的迅速繁殖。对松毛虫进行防治时,要引进先进的经验和理论,根据松毛虫的危害程度与发生频率,对防范区域进行合理划分。要根据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比如,在自然控制区域,无须人力介入。在高发区域,就要加大监督与控制力度,采取多种治理手段,如灯光捕杀和人工捕杀。也可利用松毛虫雌蛾所分泌的性外激素对雄蛾形成引诱,结合灯光捕杀,就能提高捕杀效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发挥出林业资源的优势,就要采取完善的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对树木进行合理化种植,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对各类病虫害的防范与治理,就能促进林业产业实现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松毛虫整地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是谁吃了松毛虫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松毛虫防治理论研究综述与防治对策
蚂蚁大战松毛虫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