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维西县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2021-12-23 20:46李映双杨丽梅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9期
关键词:晚疫病马铃薯病害

李映双,杨丽梅

(1.云南省维西县农业基本建设与农村能源农业环境服务站,云南 维西 674600;2.云南省维西县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云南 维西 674600)

关健词:马铃薯;病虫害;防控技术;维西县

维西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日照条件较为充足,年均降水量938 mm 左右,适宜马铃薯生长。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开发,马铃薯加工企业越来越多,维西县马铃薯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病虫害防控作为马铃薯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传统化学防治技术不仅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也会威胁马铃薯的质量安全,与绿色农业发展理念背道而驰,需采取综合防控技术。

一、维西县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类型

1、主要病害

维西县境内病害发生面积较大的是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黑痣病点片或零星发生。此外,在一些高寒山区,如攀天阁乡、永春乡等地区,特别是排水不佳的地块,疮痂病、环腐病、粉痂病等偶有发生。

(1)早疫病

早疫病属于真菌病害,常发生在马铃薯春播区,海拔2600 m以上的江边河谷塔城镇、叶枝镇、白济汛乡、维登乡等地带,一般在马铃薯幼苗期出现,每年3~5 月为此病害高峰期。感染早疫病后,马铃薯的茎部与叶片会产生褐色与暗绿色病斑,威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2)晚疫病

晚疫病在维西县境内大面积发生,发生时间为每年6~8 月的高温多雨季节,此时马铃薯生长环境湿度较大,晚疫病较严重。感染晚疫病植株一般在叶尖部位形成水渍状暗绿色病斑,之后病斑颜色发生变化,逐步向植株其他部位扩散。

(3)青枯病

青枯病在维西县境内小面积发生,为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侵染马铃薯植株的茎基部或根部伤口。染病后植株叶片会呈现萎蔫状,但叶片颜色不会发生变化[1]。随着病程发展,会造成植株全部叶片枯萎,甚至出现髓部溃烂问题。

(4)黑痣病

黑痣病发生率较高,高温、潮湿条件等直接影响黑痣病的发生。该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的幼芽和茎基部,会严重降低马铃薯的整体产量。若出现在幼苗阶段,很容易造成缺苗问题,不经常轮作的地块甚至会绝收。

2、主要虫害

维西县马铃薯虫害以蚜虫、蛴螬发生严重,近年来,粘虫的发生面积也日趋增加。马铃薯虫害通常分为地上、地下2 种类型:

(1)地下害虫

主要蚕食马铃薯的根茎,会导致缺苗、枯死等问题,常见的有蛴螬、地老虎等。此类害虫为隐匿性害虫,日伏昼出,防治极为困难。

(2)地上害虫

主要有蚜虫、粘虫、金针虫、蝼蛄等,蚕食马铃薯的顶部与叶背,导致植株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产量严重降低。

二、维西县马铃薯综合病虫害防控技术

1、农业防控

(1)品种选择

马铃薯的产量、质量等受马铃薯种薯品种的直接影响。2016年,迪庆州建成了种薯基地,但鉴于维西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结合市场需求,需对脱毒种薯类型合理选择。维西县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抗性较好的合作88 和中甸红。

(2)种薯处理

精心挑选种薯,去除染病重、机械损伤薯等。若大薯重量在60 g 以上,需在播种之前进行切块处理。每个薯块的芽眼数量保持在2 个左右,按30 g 标准控制切块大小[2]。切块后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药物进行拌种处理,能够有效预防多种病虫害。部分文化普及程度较低、管理较粗放地区,使用草木灰密封切口。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确保苗期旺盛生长,提高马铃薯植株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选择种植地块

为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种植地块需地势较高、耕层深厚、排灌条件便捷。维西县马铃薯多种于山地,排水条件较为优良,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栽培管理

农技人员鼓励并提倡规范整地工序,尽量轮作、间作、套作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间隔时间2 年左右。这样可以降低地块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避免早晚疫病等病害。

此外,通过实施维西县耕地地力提升项目,已基本完成各乡镇耕地土壤肥力测定。选择对应的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结合马铃薯需肥规律合理确定施肥时间与施肥量,尽量减少肥料用量,优化肥料施用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5)及时收获

马铃薯大部分茎叶干枯、块茎易脱落时及时收获。尽量选择晴天天气,避免损伤马铃薯表皮。收获后及时挑出畸形薯、病虫薯等。入窖前打扫消毒储藏窖,窖内温度控制在1~5℃。

2、物理防控

(1)色板诱杀技术

植保站在花落坝冰葡萄种植基地进行防控蓟马和蚜虫试验,结果证明色板对2 种害虫防控效果极佳。蚜虫是马铃薯病毒传播的重要载体,可应用色板诱杀技术,每平方千米设置黄板200 块左右,黄板高度与作物顶端距离保持在20 cm 左右,实现对蚜虫成虫的高效诱杀,降低病毒传染几率[3]。

(2)杀虫灯诱杀技术

在耕地连片、利用率较高地块,利用害虫趋光性,结合害虫发生规律,按照杀虫灯作用面积布置,诱杀夜蛾、地下害虫的成虫等。截至2020 年底,全县安装太阳能杀虫灯500 余盏,防控效果较为明显。

3、生物防控

在维西县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配合下,选择苏云金杆菌对白菜菜青虫进行防控试验,喷施后8 h 采摘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达合格标准以上;3 天后,菜青虫出现厌食现象,5 天后大部分死亡。结果证明,生物试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特点。维西县农技人员开展种植户技术培训和新试剂的引用、试验推广工作,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广泛使用苦参碱、短稳杆菌、棉核苏云菌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试剂。

4、化学防控和统防统治

化学防控仍然是维西县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防控理念,避免过度依赖高毒化学农药。结合病虫害发生程度,合理确定化学防治日期,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提升防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马铃薯早疫病,可在发病初期向地块均匀喷施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物,一般持续2~3 次,间隔控制在7 天左右。马铃薯青枯病,可使用50%灭菌灵水溶剂900 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 倍液等药物进行灌根处理,持续2~3 次,间隔控制在10 天左右。

为避免田块间病害相互感染和成虫迁移,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统防统治”。在维西县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时,未出现地块绝收,产量反而增加。因此,统防统治得到农户的普遍认可,也运用到马铃薯病虫害防控中,多年来维西县马铃薯种植中未出现大面积植株死亡和绝收。

三、结语

传统单一化学防治技术不仅难以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品质,还会严重破坏地块的生态环境。需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控技术,提高马铃薯病虫害防控水平,促进维西县马铃薯产业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晚疫病马铃薯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马铃薯有功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我国番茄晚疫病危害及流行病学特点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