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道德赋能的解析、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

2021-12-23 04:26姜勇仝梦梦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赋能动力机制

姜勇 仝梦梦

摘   要 体育道德赋能承载着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体育道德认知水平的重大使命,对于今后个体道德的培养、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别对体育道德赋能的概念以及赋予对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的特性进行了解析,然后对体育道德赋能动力机制的需求动力(内部驱动)、政策动力(外部驱动)及目标动力(核心驱动)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道德赋能的实现路径: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深化道德认知能力;丰富道德体验过程,升华体育道德情感;完善自我评价标准,规范体育道德行为。

关键词 体育道德  赋能  动力机制  实现路径

1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国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体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加强体育道德建设对个体道德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体育道德建设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突出体育领域内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全面培育新的体育道德风尚。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增长,人们在追求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时却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道德”出现了滑坡现象,体育道德也不例外。例如:服用兴奋剂、虚报年龄参加比赛、踢假球以及裁判员吹黑哨等现象[2]。针对出现的体育道德失范问题,我国教育领域内的学者出于对现实的关注,对体育道德失范现状以及体育道德失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学校体育领域也出现了类似问题。为此,本文在如何从根本解决体育道德失范问题的前提上,通过对体育道德赋能概念、特征以及动力机制的分析,提出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道德赋能的实现路径,以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能力、升华学生的体育道德情感及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一、体育道德赋能的解析

1.体育道德赋能的概念界定

体育领域内的学者对体育道德有着不同的概念界定,其中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观点普遍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把体育道德界定为“由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行政人员和现场观众等人在运动比赛中所体现出的一系列建立在尊重、公平、诚实与责任等基本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3]。

賦能既可以指权力,也可以指能力、能量。其概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基于组织的观点,二是基于个人的观点;而本文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赋能的能则被定义为能力,包括完成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和获取并借助资源实现自身目标的能力[4]。概言之,体育道德赋能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对体育道德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逐渐形成一种对体育道德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内化与提升,赋予自身对道德认知的一种能力,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避免今后运动中违背体育道德失范事件的发生。

2.体育道德赋能的特征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体育道德的特征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5]。

(1)赋予对规则遵守的特性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教育价值,还具有独特的“育德”价值。“育德”内容大量存在于运动过程中,其中遵守规则主要体现在运动比赛方面。每一场运动比赛都有着特定的规则,需要每一位学生去遵守,学生参与身份不同,具体表现也就不同。学生作为运动参与者而言,则需要遵守运动比赛的规则;学生作为裁判而言,是维系竞赛规则的执法者,需要保持一个公正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场比赛;学生作为现场观众而言,需要自觉遵循赛场的纪律及运动场馆的管理秩序,使自身和他人享受观看比赛的乐趣。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直接参与或间接观看体育比赛,都可以习得运动比赛中的各种规则、道德规范等,同时会赋予自己对今后参与比赛、观看比赛以及担任重大比赛裁判工作对比赛规则遵守的特性[6]。

(2)赋予对诚信自律的特性

“诚信”是检验一个人品性的基石之一,也是体育道德的核心观念。在体育道德失范事件中几度出现了各种违背比赛诚信的事例,为了赋予学生对诚信的认知能力,避免体育道德失范的发生,需要社会、家庭以及老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家庭生活中,则是家长做人做事的影响,“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往往扮演着“启蒙老师”的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来说都是行动的榜样,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学校中,则是老师的教诲,体育教师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如何真诚待人及认真做事,在运动比赛中还告诫学生诚信是人之根本,正如莎士比亚曾说的一句话,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自律是指一个人在生活或学习中要摆脱家长式的束缚,具体分为道德自律与个体自律。本文以道德自律为切入点,即运动参与者对自我的一种约束,这种自我约束并非是被动的,而是运动参与者的一种自主、自觉、自愿的活动[7]。因为在运动比赛中,参与者是否诚信是对对手的尊重,自律则是对他人的负责,同时也是学生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如何赋予学生在运动竞赛中对自律认知能力,不仅仅需要法律文件去支撑,更离不开社会、家庭及教师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自律能力之于学生的感染力。

(3)赋予对公平正义的特性

在体育领域,公正具有多重涵义,它涉及到比赛环境、制度伦理以及复合的主体等多方面要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制度伦理,在构成维系公正的比赛规则的深层和背后无不蕴涵了特定的伦理精神,每一项运动都有着特定的规则,分别体现着各自的“公正观”。运动员作为比赛的参与者,其诚实参加比赛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裁判员作为比赛规则的执行者,其公正、客观的态度是维系比赛公平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赋予每一个人对公正的理解及对公正的责任担当有多么重要,无论是生活小事的公正,还是比赛的公正。公正的运动竞赛将对今后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体育道德赋能动力机制分析

1.需求动力是其体育道德赋能的内部驱动

需求动力是面对体育道德失范事件的发生,调动自身认知的一种内驱力,而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在促进学生体育道德赋能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精神的追求出现了偏差,导致体育道德失范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政策、法律和条文;国家体育总局也就加强体育道德建设这一问题发表了相关意见。即使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扼制了一些道德失范事件的发生,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更多地是为了服从法律而不是从内心驱动来改变,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则需要从教育入手,从根本上去解决它,从学生抓起,学校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承担着赋予学生对道德认知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这一伟大使命。当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赋予了自身对道德认知的能力之后,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作用于今后的生活中、训练中及比赛中。

2.政策动力是其体育道德赋能的外部驱动

政策驱动是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强有力保证,更是体育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对道德认知能力的首要前提。

政府政策是外部动力机制中最直接的引导因素。面对体育道德失范事件的发生,我国政府相应地出台了关于促进体育道德建设政策、执行标准、法律保障、问责机制等相关文件,与此同时在各个地区设立了体育道德风尚奖,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体育道德失范的事件的发生,而且在加强体育道德建设过程中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是还有漏网之鱼,面对少许道德失范事件的发生,应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地方性体育道德建设政策、执行标准及相关问责机制等相关文件。在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双管齐下的基础上,分别对赋予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及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的体育教学过程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3.目标动力是其体育道德赋能的核心驱动

目标驱动是体育道德赋能过程中的深层动力,赋予学生对体育道德的认知能力及规范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是体育教学中道德领域内的最终目标。

体育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运动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同时也在一定层面上也呈现出来了一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道德风貌。近年来,面对体育道德失范的问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政策,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而这一共同目标的实现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体之间的齐心合力才能成为可能。一致的目标将会是体育道德赋能过程中前进的不竭动力,但目标的一致性无法排除各方需求的多样性,如何在满足各方需求的过程中实现共同目標是体育道德赋能动力机制的有力保障[8]。

三、体育道德赋能的实现路径

1.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深化道德认知能力

体育教学设计,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对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教学过程的实施部分进行系统的综合[9]。在深化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与国家(地方)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政策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掌握到外在的运动技能,还要赋予学生内在的道德认知能力;其次是对教学顺序、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的把握,尤其是教学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告诫他们在运动过程中什么事情能做与否;再者,利用教学媒体等设施让学生再未上体育外堂课前观看体育比赛视频,分别为违背体育道德的比赛及公平正义的比赛,让学生换位思考问题,紧接着发表感想,进而让学生明白“道德至上”的道理;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便是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过程是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及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在体育教师教导下的认知过程,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特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过程[10],同时教学过程也是赋予学生道德认知的核心活动。

2.丰富道德体验过程,升华体育道德情感

道德体验是指个体对一定的社会存在和道德认识的主观态度。首先,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参与角色的不同,所赋予的道德体验也就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游戏情境、比赛情境、任务合作情境等),让学生在这样的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剖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突破自我、团结奋进、遵守规则等体育道德[11]。其次是在课外活动中,学校多组织一些运动竞赛,其中让学生担任竞赛的裁判角色,由于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在不同角度具有不同感知,学生在担任裁判员过程中会体验到运动参与者对他的尊重,体验到公正对运动员的重要性等。在这种持续的体验和感悟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道德境界的提升及体育道德情感的升华,对于今后参与比赛或生活而言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教师应多鼓舞学生参加竞技比赛,由于竞技比赛比平时课堂练习更具有竞技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拥有更深层次的道德体验,例如:不公、挑衅、指责等。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参与角色的不同将会给予学生多方面的道德体验,会使学生深刻铭记于心,而这些也会成为学生未来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12]。

3.完善自我评价标准,规范体育道德行为

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行为、愿望和本性特征的判断和评价。为了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有必要在学生每个学习阶段过程中建立相关的体育道德自我评价表[13]。首先,让学生对自己所了解的相关道德问题进行评价,进而引出学生对体育道德相关问题的看法。每个学生所站角度不同,对道德问题的看法也会不同。在这个阶段并没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唯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看待体育道德相关问题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其次,教师应对每个阶段教授的内容设置一定的评价标准。当学生经过上半个学期的理论及技能学习,对相关体育道德问题应该有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应对本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本次自我评价表是由各个教师研讨设置而成。再者,当学生下半个学期经过若干次重大比赛的磨炼,无论是作为裁判,还是运动员而言,对相关体育道德问题有了深入地了解,自身也有了丰富的道德体验。应对本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道德行为评价,本次自我评价表是一张空白纸,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本学期遇到的相关体育道德问题进行总结,深化以及内化每个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能力,从而规范运动过程中的道德行为。最后,体育教师应针对本学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表进行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给予赞扬,并结合学生遇到的相关道德问题及时修改教学计划。

在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承载着赋予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最为关键的一步。近年来,体育道德失范事件时有發生,严重地损害了体育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运动训练或运动比赛中,作为运动员的你我应坚守本心,抵制诱惑。本文在对体育道德赋能概念、特征及动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学校体育现有情况提出体育道德赋能的实现路径,以期对学生今后的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有所帮助,与此同时,希望能够促进今后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祝大鹏,周雯.评价体育道德的标准之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9,23(5):13-18.

[2]王小春.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道德研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5):586-590.

[3]孙开宏.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的预测与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韩宜男.基于赋能理论的新零售门店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5]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徐萍萍.关于自律内涵的道德哲学辨析[J].道德与文明,2014(3):55-60.

[7]陈亮,吴瑛.运动员赛场道德自律[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6,24(1):10-13.

[8]赵洪波.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联动机制研究[J].体育学刊,2018,25(3):44-50.

[9]高勇.体育教学的优化设计[J].兰州大学学报,2001(S1):88-90.

[10]杨元清.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04):3-5.

[11]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2):3-20.

[12]毕进杰.运动竞赛作为“立德树人”体验路径的探析[J].体育学刊,2016,23(3):108-111.

[13]刘鎏.欧美高等教育自我评价体系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7):76-80.

【责任编辑】

*该文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研究”(BLA170222)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赋能动力机制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大庆地区大学生体育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