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使命与责任探究

2021-12-23 00:51王圣宏赵秀琴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高校图书馆立德树人

王圣宏 赵秀琴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优势,应承担起相应的使命和责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西方国家妄图在思想上颠覆中国的国际局势,高校图书馆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指导,以转变观念、加强建设、创新方法、形成合力为主要着力点,坚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好图书馆的特殊作用,积极做好思政工作,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性,助力高校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使命与责任;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2-0008-05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331高校图书馆扮演着引领文化前进和社会文化走向的角色,有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面对新时代和新任务,高校图书馆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助力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图书馆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

高校办学育人,不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要依靠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图书信息资源。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筑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业中,图书馆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升华对高校图书馆功能使命的再认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尚书”民族。书是人类文明的基因,也是文化传承的血脉。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朔到殷商时代,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碎片证明,那里曾经是殷商王朝的“国家图书馆”。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字书籍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历史。

近现代,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有多少人类的智慧大师和科学精英都是在图书馆中“滋养”出来的,有些人甚至终身都不离开图书馆。伟大领袖毛泽东正是经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馆长)介绍來馆工作后,阅读大量进步书籍、接触进步人士并在李大钊影响下,“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中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飞跃”[3],也使得毛泽东能够在当时湖南的诸多进步青年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共一大湖南小组的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而成为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和新一辈年轻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图书馆负责引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先读什么、再读什么,这些既体现了一所图书馆的专业素养,也体现了其最重要的思想精神和智慧的启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决定性作用。学生通过借阅丰富的馆藏书籍,将书中所荷载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科学思维、道德观念等汲取到心中,实现文化塑造,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图书馆能把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图书馆以其高雅的文化氛围、文明的服务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书香书海,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人类文明的“乳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爱的关怀,使莘莘学子终身受益,这是其他教育形式和手段所不可代替的。

(二)图书馆融入思政体系是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要求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立德”——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新时代,立德树人是高校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涉及根本性,关系到文明国家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事关人才培养的目标。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之一,应积极参与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助力高校思政工作效用和功能的发挥,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328高校

毕业生能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披荆斩棘,接过推进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力棒,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理想信念既是广大青年的精神之“钙”,也是广大青年扬帆远行的人生灯塔。因此,高校图书馆理应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育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三)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意识形态争夺中应发挥更大、更好、更强的作用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世界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成为东西方国家争夺的重要阵地,不仅事关社会稳定和民族凝聚,而且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和重要阵地的高等院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越来越艰巨。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尚未有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仍依赖于高校思政课这一主要渠道,高校图书馆等重要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能有效发挥,使得高校思政工作的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阵地作用,既可以有效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也有助于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有效防范外来异端思想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侵蚀。

总之,图书馆几乎占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半壁江山,使命艰巨,责任重大。新时代,高校的图书馆员要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危机意识,发挥好传统的育人功能,开拓建设新的育人渠道,不辜负历史和时代的重托。

二、让教育者受教育,努力提高全体馆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水平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既有服务的性质,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也就是高质量的教育,同时他们也担负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责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图书馆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因此他们也是教育的对象,也要系统地接受各方面的教育培训。

(一)全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应该从党史中汲取营养。高校图书馆在全体馆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该说是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1.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认真组织高校图书馆全体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是通过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集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图书馆中层及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受教育;二是要求各支部通过集中学习、自学和参观展览等方式,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以上方式,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带头引领作用,使圖书馆全体党员在学习教育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进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做实,并结合实际工作,解决师生读者的问题。

2.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非党馆员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发展史、奋斗史,各级党组织有义务和责任向群众推介中共党史。一是以支部为单位,吸纳非党馆员参与党史学习教育。请非党馆员列席支部组织的党史学习活动;根据工作岗位成立党史学习帮扶组,由1至2名党员负责本组非党馆员的党史学习。二是由中层及以上干部组成讲席团,分期、分批深入到各科室向非党馆员讲授党史。三是利用网站、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全员开展专业素养教育培训

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获取师生读者信任甚至信服的重要资质。

1.针对岗位开展有区别的专业培训

高校图书馆员划分为行政管理人员、学科馆员和具体业务人员三种,教育培训要区别开展。行政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学科馆员需要进行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具体业务人员则要进行分类和读者服务等业务技能培训。同时,还要注重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结合。

2.鼓励馆员进行专业深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图书馆员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自己必须是专业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精深和渊博的人,确立自己专业的研究方向课题,适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形象和威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个别优秀的图书馆员经过努力可以承担教学任务,代课任课,甚至可以培养研究生。

3.举办参观、讲座活动,增加馆际交流

通过参观兄弟院校图书馆,可以在管理模式、工作方法、服务效率等方面直观比照,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取长补短。另外,图书馆之间还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互相聘请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讲座,一次讲座的效果要远比传统的课堂培训和自学更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讲座可以增加馆员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将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三)全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作为一个评判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体现了我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只有勤学,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只有修德,才能真正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只有明辨,才能正确把握奋斗与奉献的航向;只有笃实,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宝贵人生。

2.教育馆员坚守职业道德和操守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影响着人的行为,让人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要教育馆员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把工作当事业,把职位当责任,始终如一地认真工作,积极为师生读者提供热情、周到、满意的服务;要教育馆员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政绩观,克己奉公,在各种利益面前要头脑清醒,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教育馆员求真务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抓落实,提高全体馆员执行落实的能力;要教育馆员塑造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良好形象,着装整洁得体,礼貌热情,举止大方,真诚服务,办事效率高,服务效果好。

三、发挥高校图书馆阵地作用和独特优势,做好学生思政工作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积极进行全方位打造,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方式,保证学生入馆即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同时,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教化和升华。

(一)高校图书馆在思政工作中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有着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优势特点。发挥好这些优势,对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大有裨益。

1.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所以,高校图书馆最本质的优势就是拥有海量的馆藏资源,如纸质资源主要有馆藏图书、期刊、报纸及过刊等,电子资源主要有数据库和电子图书报刊、影像视频等。这些资源所涉及的文献内容几近涵盖了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学科以及公共课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查阅及参考所教授或研究的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之余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综合性院校尤其是文科类院校的图书馆一般都拥有马克思列宁(简称“马列”)经典著作和中国近代史、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诸多图书资源,为广大学生武装头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崇高理想、培育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以及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精神资源。

2.优越的服务平台优势

一是纸质图书平台优势。当前,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已成为许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虽然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但是这种“快餐式”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并不利于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高校图书馆固有的纸质图书借阅平台则有助于学生回归正确的阅读轨道,形成科学有效的阅读观和阅读习惯。

二是开展各类活动的平台优势。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资源和场地环境为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如图书导读、新书展销、读书沙龙、专家讲座、理论宣传、党史展览等,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的感召力,也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参加活动的人员可多可少,活动样式不拘一格,时间灵活掌握,活动易于成行。

三是网络信息平台优势。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馆办局域网、校园网、中国教育科研网等网络信息资源和技术平台优势,可以迅速准确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营造网上良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氛围,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进行及时把握和汇集,并通过该平台及时回应网络上的错误言论和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传播正能量,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清新明朗的网络空间。

3.独特的环境育人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功能,其中环境育人是图书馆的独特优势。人的成长与其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人们在对环境景观的反复体味中,不断塑造自身,形成相应的价值观,造就了自身的品格。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和塑造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其自身就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环境、馆藏布局、室内装饰、环境卫生、灯光照明等每一个细节,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大的环境特色就是以书籍为核心的布局设计,纯粹而神圣,是探寻真善美的思想殿堂,置身其中,极易令人产生对知识的敬畏和渴求。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空间结构一般较为优越,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安静思考,加之有规范的阅读和学习规则以维持良好的环境秩序,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和学习氛围。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思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虽然高校图书馆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场域,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未有效发挥,甚至有边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重视不够、观念淡化、建设滞后、缺乏联动等方面。因此,根据高校图书馆在思政工作方面的优势和现实困境,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高校图书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1.建设有特色、高水准的思政文献资源库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这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而建设有特色、高水准的思政文献资源库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请从事马列、哲学、法学等教学的专家学者对图书馆藏中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政治、法律等文献资源进行甄别筛选,对现存优秀图书文献进行保留、充实,对馆藏中没有的特色鲜明、水准较高的思政文献进行适量购置,让马列、哲学、政治等文献全面化、系统化,不断更新,保证学生可以及时阅读到高质量的思政文献书籍;二是聘请学校组织部、宣传部的专家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关于购置党史学习文献资源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建立“黨史学习文献专柜”,方便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借阅;三是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图书文献资源专柜”,若不能一步到位,可以分期、分批、分档次建立。

2.做好相关图书文献资料的推介工作,以飨读者

图书文献资料购置以后,应通过多种渠道向师生读者推介、推送,保证师生读者第一时间读到好的图书文献,而不是束之高阁。一是编制导读书目。将一些优秀的图书文献推荐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导读书目的兴趣,发挥导读书目的教育作用。二是开辟“读书园地”,开展读书、爱书、评书活动。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对当前热门、有争议的作品进行评论,特别是通过对学术思想和有关著作的介绍、评论、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别能力,使其摒弃丑恶腐朽的内容,以求正本清源、净化思想。三是实施读书修学分计划。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阅读两本纸质思政图书文献。图书馆提供思政图书文献书目,学生任意选择两本图书阅读。归还图书时,学生要上交每个章节的读书学习心得,图书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

3.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独特的平台优势,通过与教务、团委、马列等部门联合,以学分制为引领,开展形式多样且学生喜闻乐见的宣讲、专家讲座、读书沙龙、主旋律电影展播等活动。一是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请学校宣讲团成员到图书馆为学生进行政策宣讲,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时政走向、人才需求导向等,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希望、学有精神和力量。例如,结合2021年建党百年和国家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请专家讲解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以后的光辉前程,从而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并为国家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结合国家和当今世界的时政问题,请专家到图书馆进行时事讲座。例如,针对2020年年初以来在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结合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防治情况,可以充分有力地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志和报国情。三是举办读书沙龙或系列读书研讨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展播主旋律电影,并对电影进行研讨。例如,结合建党百年,国家推出了《觉醒年代》《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红色电视剧、电影,在组织学生集中观看之后,针对内容进行研讨,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其精神内涵,并使学生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立志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为高校图书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便。一是通过网络平台展示思想政治教学精品课、微课,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库,既能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也能帮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二是依托新媒体构建“微思政”,以契合当代学生“碎片化”信息接收习惯,例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理念渗透至“铁人精神”小故事中,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即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应有之义的过程,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从而实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三是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QQ、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回应网络中出现的错误思潮和言论,定期向学生推送时政要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环境;四是适时上传优秀影视艺术作品,增强思政工作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耳濡目染,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5.营造温馨、高雅、文化气息浓郁的优美环境

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可以让人心神愉悦,心旷神怡;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着一种催人奋进、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人们在对物质景观的体味中,不断塑造自身,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同时造就了自身的品格。所以,高校图书馆要不断营造和提升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形成优良的育人氛围。一是凝练出激发人上进的办馆服务宗旨并张贴在图书馆内显眼位置,并设计制作LOGO图标,体现在图书馆门牌、宣传栏、阅览桌椅、工作牌、书标等处,在凝聚馆员集体荣誉感的同时,用以教化、启发和感染读者。二是将科学家、思想家等名人的头像和名言警句张贴在图书馆走廊和室内墙壁上,以名人名言激励师生读者养成科学、严谨、求实的学习精神;还可以开辟一方天地,宣传本校的名师和杰出毕业生,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感到亲切之余又可以鞭策、激励他们成长。三是在公共区域种植、摆放一些花卉,饲养一些小鱼,使图书馆显得优雅、宁静,以优美环境熏陶人、影响人。四是奉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服务周到、热情,春风化雨,以良好的服务感化人、塑造人。通过打造温馨、高雅、整洁、文化气息浓郁的优美环境,让读者进入图书馆就有一种被书香和文化沁入心脾的感觉,进而对文化知识产生如饥似渴、孜孜以求的执着和不舍,切实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总之,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文献信息服务活动,均与育人工作有密切的联系,都渗透着育人的内容,都产生着育人的效应。这种无形教育比有形教育更容易被接受,更为有效。因此,图书馆这种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学校课堂对学生的教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补充。作为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陣地,图书馆在积极提高馆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而提高图书馆自身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宗旨,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其提高专业学习成绩的资源的同时,不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理想信念、政治担当、开拓创新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赵明河.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对毛泽东的重大影响[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3):1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3)[2021-09-0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503/c1024-29961468.html.

编辑∕陈晶

作者简介:王圣宏(1970—),男,山东单县人,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推动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GJB1421024)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高校图书馆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