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2021-12-23 22:08陈欣
今古文创 2021年48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团结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加强其统战工作,借助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师资、社会资源等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和实施,如湖北恩施州洞下槽村的推普工作就是如此。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运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优势,赋能乡村教育;运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资源优势,激活乡村产业;运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技术优势,构建乡村数字化体系。

【关键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乡村振兴;推普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48-0126-03

基金项目:202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等师范类专业通识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665)阶段性成果。

一、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

(一)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必要性

1.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

高校是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本科院校、专门学院和高职高专学校,是国家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也是统战工作团结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爱岗敬业,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拥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属于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

2.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殊优势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人数众多、思想活跃、服务社会的意识强烈,有独特的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是科技兴国的中坚力量,其影响力不容忽视。由于高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大多知识积累多、实践经验丰富、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往往专注于某种技术领域,并在相关行业里有一定突破,成为各个学科和各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

3.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团结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借助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师资、教育资源等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和实施。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统战工作的实质和内涵,联合高等院校的力量,团结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引领其增强“四个自信”,才能激发其奉献热忱,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1.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我国正处于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在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城乡差别和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重要战略;乡村教育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高校是拥有丰富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特殊机构,其主要职责和使命是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人才的主力军,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做好其统战工作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作用。

2.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就要加强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引领,重视国家高级人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引导其将自身所长用于乡村文化体系的建构,探索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从而使其在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以洞下槽村为例)

洞下槽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东南,于2014年建档立卡,当年识别贫困人口276户862人,建档之后该村大力振兴乡村产业,将茶叶种植发展为特色产业,同时开发旅游业。2018年,该村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名单。2019年,全村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6亿元,全村集体经济收益30余万元;该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1月,洞下槽村通过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整村脱贫;入选“2020中国百佳避暑康养金地标榜”。2021年,洞下槽村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洞下槽村党总支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通过脱贫攻坚锤炼,洞下槽村搭上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村容村貌发生巨变。

那么,在洞下槽村走向致富之路的历程中,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呢?

(一)“扶智先通语”,联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组建乡村振兴推普团队

1.洞下槽村村民的普通话素养和推普需求

洞下槽村不仅风景优美、盛产茶叶,还是非遗文化——灯戏的传承基地。“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语”,普通话的交流能力直接帮助村民顺畅表达,走出洞下槽村,与外界沟通、合作与交流。村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以40岁以上为主。村民的整体年龄偏大,村民构成复杂,年龄最大的75岁,年龄最小的1岁,部分村民不识字;平时说话以方言交流为主,但能够使用基本的普通话,有一定的普通话区分度。无论是在外务工的村民,还是本地劳作的村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普通话交流障碍。

在外务工的村民,想要扩大求职范围,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就必须提升普通话口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本地劳作的村民,以经营茶叶、宾馆服务、农家乐一条龙、非遗文化——灯戏传承为主,这些都对普通话口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2.以推普为路径,联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量身定制村民语言培训计划

以提升洞下槽村村民文化综合素质、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增进村民幸福感、共筑和谐洞下槽为目标,联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组建乡村振兴推普团队。具体由恩施州教育局、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洞下槽村“尖刀班”联合实施,制定洞下槽乡村振兴推普专项计划,涵盖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线下课程包括:村民的普通话基础训练课程、社交礼仪课程、普通话日常用语训练课程、普通话模拟测试训练课程等等。线上课程包括:科大讯飞公司开发的普通话线上培训测试课程、畅言普通话App资源使用等等。课程结束后,对村民进行普通话测试服务。

(二)联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以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村民普通话素养

1.普及普通話知识,提升村民普通话素养

对村民介绍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情况,重点示范讲解普通话的声韵调、普通话的开口度,让村民模仿跟读;讲解普通话的语法规范,介绍普通话三个级别和六个等次之间的差别。授课过程中尽量避免晦涩规范的书面语表达,采用村民容易接受和能够理解的口头表达方式进行解读。帮助村民模拟三级六等的普通话语音面貌,将三级六等的解读生活化,如一级甲等即为完全标准的普通话,一级乙等即为日常交流中最自然的普通话,二级甲等即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属于幼儿教师、中小学语文教师标准,二级乙等即为稍带乡音的普通话,属于普通窗口行业、旅游行业标准,三级甲等即为自己知道普通话的问题在哪里,努力表达的普通话,三级乙等即为交流有一定困难的普通话等等,便于村民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普通话三级六等之间的差别,初步了解自己所处的普通话语音层次。

2.尊重村民的语言文化习惯,结合生活实际推普

根据村民的学习进度,针对洞下槽村的文化特色,尝试运用生活场景进行普通话对话练习,如村民熟悉的和茶叶销售、饭店迎宾、灯戏传承表演等等。安排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利用PPT、视频观看、示范朗读、案例学习、工作情境模拟等多元化形式,从各个角度阐释普通话的含义、说话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普通话的表达技巧,对村民进行方言纠正、社交礼仪培训、日常生活普通话交流练习等。

向村民简单介绍口部操,强调口部操在普通话发音中的重要作用,将口部操讲授的重点放在村民舌头灵活度的训练上;演示做口部操的基本方法,重点放在舌头的拉伸和柔韧性的锻炼;带动村民跟学跟做,在课堂中掌握拉舌操、弹舌操、饶舌操的基本练习方法。按照数葫芦的方式,进行普通话声韵调、词语轻重格、轻声词及儿化音的练习。

(三)联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村民文化软实力

1. 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全媒体时代,普通话水平测试从完全的人工测试发展到机器辅助人工测试,普通话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大讯飞公司开发的畅言普通话App的在线学习模块中,主要有基础学习、短文朗读和命题说话三大部分。村民可以借助线上普通话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采取渐进式学习和兴趣式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有重点地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每日30分钟到60分钟,保证学习普通话的练习时长,结合线下授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的飞跃。

在普通话的在线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必须简单易学、易上手、好理解、有趣味、有实用价值。普通话从娃娃抓起,借助线上资源中的普通话音频故事,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愉悦和轻松的家庭氛围中学习普通话,从正能量故事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以推普为契机,服务乡村振兴

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联合发布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实施之后,洞下槽村民的普通话普及率明显上升。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村民的普通话水平也越来越高。村民普通话能力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中,村民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对于洞下槽村民的推普工作,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做好接地气的推普工作;以推普为契机,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结合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引导广大村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争做普通话推广活动的带头人和宣传员,讲好新时代洞下槽村的故事,助力全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

对策建议

(一)运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优势,赋能乡村教育

1.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特长,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

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特长,打造文化类、科普类、沟通类线上金课。帮助村民普及文化知识和科学常识,用村民听得进、听得懂、喜欢听的讲述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讲解党对于乡村振兴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村民熟知的人物、故事为切入点,拉进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促进乡村振兴。

2.将“推普”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实现语言能力与村民就业技能的同步推进

语言具有教育赋能作用,“语言能力是一种人力资源,它与经济地位和劳动收入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2]我们需要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优势,将普通话的推广与职业技能的提升紧密结合,深入乡村开展普通话专题专项培训班,实现授课对象从妇孺儿童到花甲老人的全方位覆盖;借助普通话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对村民提供全方位、多种形式的语言技能服务,提升村民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运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资源优势,激活乡村产业

1.挖掘乡村非遗文化,激活乡村文化产业

借助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丰富的社会资源储备,深入挖掘乡村非遗文化,找寻藏在乡村深处的最美手艺人,利用新时代全媒体的传播方式与手段,整理和录制传统非遗文化,大力宣传,在传播过程中扩大社会影响力,从而给乡村地区带来人流量与经济效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根植于乡村,远离大众视野。为了让传统的非遗文化被看见,在全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非遗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实现传统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激活乡村文化产业。

2.建设乡村文化传播平台,激活乡村旅游产业

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建设乡村文化传播平台,丰富乡村文化传播内容。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搭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平台,使乡村能够被看见,有更多的人关注、评论和转发乡村地区的特色文化,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运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技术优势,构建乡村数字化体系

1.提升村民信息素养,服务乡村振兴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乡村振兴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语言与信息技术的交融,成为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全媒体时代,村民的新媒体阅读指数不断上升,自媒体的运用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村民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手机媒介、各种App平台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联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运用其技术优势,帮助村民提升信息素养,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2.建设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服务乡村振兴

聯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运用其拥有前沿资讯的优势,建设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增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将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与地方政府、企业、高校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打造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高校挖掘与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宣传企业和乡村文化,提升乡村知名度;政府为高校和企业提供项目支持;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运用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乡村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合力,服务于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刘悦.语言的经济价值测算及其实证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5):81-85.

作者简介:

陈欣,女,博士,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赴港澳特聘专家、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专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传播、普通话培训测试。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