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真题 归纳策略 助力备考
——以2021年全国甲卷生物试题为例

2021-12-24 13:21辽宁张宏超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1年5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知识点

辽宁 张宏超

如何做好2022年度的高三复习工作是当前每位高三教师首要考虑的教学议题。笔者认为教学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之前,首要关注的信息一定是当前各省的高考试题,尤其是本省的试题,因为通过高考试题,可以捕捉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于新高三的教学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指导。那么对于一套高考试题,该怎样研究呢?通过哪些角度来分析呢?它带来的价值有哪些呢?又应该如何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呢?本文是笔者对2021年全国甲卷生物试题的一些解读以及一些思考,希望能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借鉴和帮助,以期共同交流和提高。

一、2021年全国甲卷的试题题型及内容

本套高考卷的题型、题量与往年一致。其中第1题考查了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2章的知识,即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应功能;第2题考查的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5章的探究实验,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第3题考查的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的知识,即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调节作用;第4题考查了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2章的知识,即以下丘脑这一内分泌腺为例考查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题以果蝇为材料考查了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章的知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第6题则考查了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中群落的演替部分的内容。第29题考查了细胞代谢的内容,即以K+为例的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第30题考查了必修2中DNA的结构及组成单位、RNA的结构等;第31题则考查了必修3第5章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其中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了营养结构——食物链,功能则考查了能量流动及其特点;第32题以甜瓜为素材考查了必修2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上是必修部分的考查。选修则考查了选修1的“酶”工程;选修3则考查了基因工程中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第一步: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

二、2021年全国甲卷的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性

本套试卷非常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如第1题考查了细胞的物质基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构成,大分子多聚体及其基本单位都以碳链为骨架;第3题考查生长素,生长素作为重要的植物激素,学生应能够概述它的合成原料,生理作用等知识;第4题考查了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这是教材给出的最基础的实例。

2.注重综合性

全国卷高考选择题要想通过几道题就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不可能的,所以就会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以更多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第1题,涉及了细胞中的几种重要化合物,既考查了基本单位和组成结构,又考查了化合物的功能;再如第4题,综合考查了下丘脑的功能,如它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可作为体温调节中枢,还可作为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它也具有内分泌功能。

3.注重过程性和启发性

以第30题为例进行说明,题干给出要研究的问题:用带标记的DNA片段对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研究。下面的问题设置就按照实验的操作过程,一步步把遇到的问题或是要解决的困难留给学生处理。如第1问:怎么标记这段DNA?为什么这样标记?接下来第2问和第3问:标记好的单链DNA要和解旋的W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来定位W,那么RNA会干扰这个过程么,为什么?分析此题,每个小问都是一步步在启发学生思考。其实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考试,而是通过这次高考进一步启发学生要学会解决问题。

4.注重应用教材素材

整套试卷的每一道试题的素材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不论是选择题部分还是非选择题部分,比如第1题考查的内容是源于教材的综合;再如第6题考查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也是源于教材的素材;再比如第38题中的PCR技术,考查了其概念、操作过程、需要的条件等,也都能从教材中直接找到对应的答案。

5.注重非选择题题型类别

研究试题可发现2021年全国甲卷的试题涵盖了对生态系统、遗传规律、生命活动调节的考查,对于细胞代谢的内容有时侧重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考查,有时侧重对酶和ATP的考查,2021年全国甲卷便是把ATP进行变形,改成了“dATP”,再结合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基本单位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灵活考查,增加了思维性和创新性。

三、基于2021年全国甲卷导向的复习策略

1.教学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务必要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第一,教师要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生命观念,诸如: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遗传与进化观、系统观、信息观等。比如对结构与功能观的渗透,教师可以从微观角度分析叶绿体的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类囊体堆叠成一个个基粒,增加了膜面积,有利于增加吸光量,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再比如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面积,有利于呼吸酶的附着,进而可以加快呼吸作用速率。教师还可以从宏观角度分析:比如很多动物的耳朵可以旋转,这有利于从多个方向收听各种声波信号,便于逃跑躲避天敌。第二,教师要通过自设问题或是通过教材给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第三,通过挖掘教材的实验或设计实验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比如: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若把该实验交给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材料,如何控制自变量、排除无关变量、检测因变量,实验过程如果出现了问题、与教材的实验结果不符又怎样来修正检测结果。如果进一步探究“过氧化氢受催化剂浓度的影响”的实验,是否需要引导提示学生考虑各种问题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第四,通过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通过“增加光照强度、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施肥、浇水”等措施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通过学习免疫学向他人宣传提高机体免疫、控制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等。

2.注重教材中的素材

通过研究本套高考题可以发现,几乎每一道试题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对应的素材或知识点,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注重对教材中的素材的挖掘,包括正文、旁栏思考题、课后题、开篇问题探讨、文中的思考讨论、教材相关信息和学科交叉等内容;更要注重教材的经典实验,比如: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等,这些素材都是高考的热点,而且笔者相信它们还会一直考下去,因为“经典永流传”。

3.经常利用模型比较、归纳相关知识

在高考试卷中可以发现,相关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做综合性考查会更有价值,如:可以对神经递质、酶和动物激素进行比较;对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的作用及特点进行比较;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进行比较;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产物进行比较;对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和毛霉菌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进行比较;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及产物进行比较;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的特点进行比较等等,这些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比较与分析都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形成上述的思想意识,并把它灵活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如此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对科学实验和科学史的总结

复习中有经验的教师经常把科学实验、科学史话总结在一起,笔者经过反复研究,形成这样一个思路:哪位或哪些科学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材料,运用哪些科学方法,做了什么实验,得到了怎样的实验结论,该实验有什么启发?如“科学家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得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再比如“科学家鲁宾和卡门,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通过对比实验,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这样总结,有故事情节感,便于记忆。

5.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时间紧、节奏快,课堂多数是大容量的。虽然知识点不能有疏漏,但也不能像新授课一样讲得那么细致。所以,在一轮复习的时候,笔者建议教师可编写导学案,作为学生上课的随堂笔记,此法极其高效。笔者的导学案构成包括第一部分:本节复习目标和复习要点概述;第二部分:本节知识点详细内容;第三部分:本节知识思维导图;第四部分:对位训练,对位训练按照小节出题,每小节的试题分为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每部分按照新高考题型、题量进行设计,既可以保证知识不疏漏,又能训练到位;第五部分:反思及查缺补漏,给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

6.选择好的复习材料

笔者认为最好的复习材料是教材,教师可以把教材的核心概念按照章节总结出来印刷成试卷供学生理解和记忆,有的大概念改编成判断题当作课前小测(题名:是真的么?),把教材的科学实验进行总结,把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把课后题单独印刷出来作为考前必练;其次是利用好高考题,目的是把握高考思想和题型、熟悉考法和要求,建议教师把近五至十年的高考题按照知识类别进行整理,然后对学生做针对性训练。研究高考题有很多好处,或许还能发现相同的高考思想,比如2019年全国卷Ⅱ的第31题(2)出题角度与2013年安徽卷第30题Ⅱ(3)极其相似;最后便是利用好各省市联考题。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知识点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