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地方品种白关丝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2021-12-24 06:47胡新军闵子扬周永坚尹小平钟桂平
长江蔬菜 2021年21期
关键词:露地栽培丝瓜拱棚

胡新军 闵子扬 周永坚 尹小平 钟桂平

导读:根据湖南的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对地方品种白关丝瓜的栽培方式进行了改良,实现了白关丝瓜从4月下旬持续供应本地市场至11月上旬,供应期较传统栽培方式延长了约50天,同时产品商品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秋季大棚栽培

白关丝瓜是湖南省著名地方品种,原产地为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白关丝瓜果实短圆筒形,白绿色,表皮油亮光滑,肉质紧实,较耐储运,烹饪后嫩白如玉,汤汁清鲜,口感细腻、香甜,粗纤维含量仅为其他丝瓜的50%。据《株洲市志》(1982年)记载,当时白关镇白关丝瓜种植面积已达3 000亩(200 hm2),近年来一直稳定在7 000亩(466.7 hm2)左右,主要供应长沙市和株洲市,是当地农村的主导产业;该丝瓜品种在湖南省其他地方的种植面积约3万亩(2 000 hm2),并被江西、广西等省广泛引种。白关丝瓜是株洲市十大优质农产品之一,2021年6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白关丝瓜品质优良,消费市场持续扩大,种植效益较好,近几年通过生产技术引进和改良,形成了早春大棚栽培、春季小拱棚栽培、夏秋季露地栽培、秋季大棚栽培4种方式,使湖南地区白关丝瓜生产和供应周期进一步延长,1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均可播种,供应期从4月下旬持续至11月上旬,较以往栽培模式延长了约50天,且产品商品性有较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白关丝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早春大棚栽培

在基础设施较好、种植水平较高的传统蔬菜生产基地,通过提早密植,提早上市,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每667 m2产量在5 000~6 000 kg,产值15 000~25 000元,中后期可根据行情和茬口终止或延长生产期。

1.1 育苗

1月下旬播种,每667 m2用种量200 g,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电热温床”育苗,育苗容器宜采用9 cm×9 cm的营养钵。将种子置于55~60℃温水中浸泡15 min,然后常温浸泡6 h,捞出后用清水洗掉种子表面黏液,沥干表面水分,用湿毛巾包好,于28~30℃环境下催芽,待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出苗前高温促齐苗,白天温度控制在20~28℃,夜间15~18℃;待70%~80%的种子出苗后及时揭开地膜,同时适当降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不低于15℃;定植前5~7天,逐渐通风降温炼苗。丝瓜出苗前一般不浇水,70%~80%出苗后适量补水,补水应选择晴天午后进行,育苗棚内空气湿度过大(80%以上)时,加大通风降湿,以减少苗期病害。壮苗标准为具3~4片真叶、叶色深绿、叶片肥厚、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春季大棚栽培

1.2 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深翻土壤,沿定植行施足基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50 kg、商品有机肥500 kg作基肥。作畦,畦宽1.4 m,沟宽0.4 m,畦面盖地膜。

1.3 定植

2月下旬定植,株距0.6 m,每畦2行,一般每667 m2定植1 100株,定植后盖小拱棚。

1.4 田间管理

①温度管理 定植后5~7天不通风或少通风,保持最低温度不低于5℃,缓苗后至开花结果期,根据天气及时揭、盖棚膜,温度白天保持25~28℃,夜间15℃以上为宜。丝瓜搭架前拆除小拱棚,5月中下旬撤掉大棚膜。

②水肥管理 宜采用滴灌补充水肥。缓苗后每667 m2施1%尿素液,以促进新根生长;开花前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坐果期保持水分均衡供应,连续采收2~3次后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每667 m2施15 kg。

③搭架、绑蔓和整枝 蔓长30~50 cm时搭“一条龙”架,蔓长70~80 cm时及时绑蔓,前期及时摘除下部所有侧蔓,主蔓采收4~5条瓜后,均匀间苗至500株/667 m2左右,在“一条龙”架上挂瓜棚网或牵引细尼龙绳,以利枝蔓攀缘,并对主蔓打顶,留2条侧枝,侧枝结2条瓜后再打顶,再留2条侧枝,依次留瓜打顶,摘除部分过多叶片。

④保花保果 白关丝瓜在早春大棚栽培时,雄花比雌花晚8~10天开放,且前期雄花开花少,花粉量少。可在大棚内定植8%~10%雄花开放早的绿皮丝瓜品种,利用其雄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及时摘除畸形瓜及开裂瓜,以提高前期丝瓜产量和商品性。

⑤果实套袋 为提高白关丝瓜商品性和产品质量,各栽培模式下的丝瓜,可在开花后第2天,套上长×宽为30.0 cm×9.5 cm的无色透明专用乙烯薄膜袋,将袋口在果柄部位用订书针扎住,使薄膜袋不掉落,直至丝瓜带膜采收。

⑥采收 一般4月底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至10月上中旬。在果实充分膨大、肉质没松软时采收,采收时手握瓜柄,轻剪轻放,尽量不要擦碰表皮,如果实生长期没套袋,采后须用泡沫网袋包裹,整齐放入包装箱内。

2 春季小拱棚栽培

春季小拱棚栽培是湖南省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栽培方式,对基础设施要求相对较低,非常适合水稻和蔬菜轮作区,且水旱轮作还可大幅减轻丝瓜病虫害,种植经济效益也较高,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 000 kg,产值12 000~15 000元。

2.1 育苗

2月中旬育苗,每667 m2用种量100 g,其他育苗措施与早春大棚栽培方式相同。

2.2 整地施基肥

冬季深翻冻土,春季整地施基肥与早春大棚栽培方式相同。

2.3 定植

3月中旬定植,每畦1行,株距0.7 m,一般每667 m2定植500株,定植后盖小拱棚。

2.4 田间管理

①温度管理 定植后5~7天不通风或少通风,最低温度不低于5℃,缓苗后至开花结果期,根据天气及时揭盖小拱棚膜,温度保持白天25~28℃,夜间15℃以上为宜,丝瓜搭架前拆除小拱棚。

②水肥管理 与早春大棚栽培方式相同。

③搭架、绑蔓和整枝 搭平架,为降低人工成本,一般搭一次平架,可连续使用3年。绑蔓和整枝与早春大棚栽培方式相同。

④采收 一般5月中旬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至10月上中旬。其他采收措施与早春大棚栽培方式相同。

3 夏秋季露地栽培

夏秋露地栽培是一种传统的栽培方式。主要优点是丝瓜坐果期比较集中,商品性明显优于同期春季种植的丝瓜,短期内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一般每667 m2产量3 000 kg,产值6 000元。

3.1 育苗

6月10日前播种,每667 m2用种量200 g,宜采用50孔的营养盘育苗。将种子置于55~60℃温水中浸泡15 min,常温浸泡6 h,捞出后用清水洗干净种子表面黏液,然后播种。播后盖遮阳网保湿,出苗后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揭盖遮阳网,白天温度控制在30℃以下,防止高温高湿引起幼苗徒长或猝倒;定植前5~7天,逐渐揭开遮阳网通风降温炼苗。

3.2 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深翻土壤,沿定植行施足基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50 kg、商品有机肥400 kg,畦宽1.4 m,沟宽0.4 m,畦面盖地膜。

3.3 定植

6月25日前后定植,每畦2行,株距0.6 m,一般每667 m2定植1 200株,浇足压蔸水。

3.4 田间管理

①水肥管理 宜采用滴灌补充水肥。缓苗后每667 m2施1%尿素液,以促进新根生长;开花前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坐果期保持水分均衡供应;连续采收2~3次后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15 kg。

②搭架、绑蔓和整枝 搭“人”字架,蔓长30~40 cm时及时绑蔓,前期及时摘除下部所有侧蔓,主蔓采收4~5条瓜后,对主蔓打顶,留1条侧枝,摘除过多叶片。

③采收 一般8月初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至10月上中旬。雌花开放后7~8天即可采收,采收宜在清早进行。

4 秋季大棚栽培

秋季大棚栽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通过高密度种植,适当延长采收期,一般每667 m2产量4 000 kg,产值9 000元。

4.1 育苗

7月20日前播种,每667 m2用种量250 g。其他育苗措施与夏秋季露地栽培方式相同。

4.2 整地施基肥

整地作畦,畦宽1.0 m,沟宽0.4 m。其他与夏秋季露地栽培方式相同。

4.3 定植

8月5日前后定植,每畦2行,株距0.5 m,一般每667 m2定植1 600株。

4.4 田间管理

①水肥管理 与夏秋季露地栽培方式相同。

②搭架、绑蔓和整枝 吊蔓栽培,蔓长30~40 cm时吊蔓,摘除所有侧蔓,保留主蔓结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

③采收 一般9月中旬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至11月初。

5 病虫害防治

白关丝瓜病害较少,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和秋季病毒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瓜实蝇、瓜绢螟、白粉虱等。猝倒病可在播种前用35%威百亩水剂60倍液对土壤处理,或在发病初期667 m2用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g对水灌根;病毒病可用5%氨基寡糖素可溶性液剂400~500倍液或0.5%香菇多糖水剂300~4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5%啶虫脒乳油800~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瓜实蝇可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或悬挂瓜实蝇诱剂诱杀成虫,并对瓜实蝇为害的丝瓜进行深埋处理,深度50 cm;瓜绢螟可用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600倍液喷雾,或667 m2用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40 mg对水喷雾;白粉虱可667 m2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15 g或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4.50~6.75 g对水喷雾。

春季小拱棚栽培

猜你喜欢
露地栽培丝瓜拱棚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丝瓜
夏季佳蔬——丝瓜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狡猾的丝瓜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丝瓜娃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设施和露地栽培对金针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