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过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2021-12-25 09:54张广维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1期
关键词:抗旱整地树种

张广维

(大通县通海林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100)

在造林绿化过程中,结合造林地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优化配置抗旱造林技术,对提高抗旱造林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改善干旱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抗旱造林技术类型

1.1 雨水收集技术

在对造林区地理环境和周边径流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工雨水收集方法在干旱气候区的应用。通过在造林区周围建立集水区,将其应用于树木生长,不仅可以改善该地区的土壤环境,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生长质量。

1.2 盐水滴灌技术

在林地缺水严重的情况下,可开发利用地下咸水资源造林灌溉,保证树木健康生长,实现生态森林保护工程的有效建设。但在利用咸水资源时,必须有效控制水资源中的盐,避免对植物造成危害。

1.3 蓄水灌溉技术

为了了解和掌握造林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可在森林周围设置储水窖,储存地下水、雨水、雪水等水资源,储水窖内可设置防水层,实现雨水的长期储存。根据植树的实际需要,合理利用蓄水资源,实现造林面积的灌溉处理。

1.4 塑料薄膜覆盖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幼树生长阶段,在苗木种植区周围覆盖一层塑料膜或稻草材料,在塑料膜表面喷洒防蒸发剂。通过在孔表面覆盖草,将塑料膜设置成桶形,所产生的水可直接应用于造林,自然环境中产生的水分也可直接应用于树木根部,促进树木健康生长。

1.5 节水技术

在造林过程中,可在幼苗根部添加适量的保水剂,用保水剂处理苗木。应注意,树液在放入根前,应用水处理;然后,通过浇水和覆盖在幼苗根部,将其与土壤环境混合。采用保水技术,可有效避免苗木水分流失,使苗木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确保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

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问题

2.1 抗旱技术问题

虽然抗旱造林技术方案简单,但各工序的实施过程相对复杂,必须严格遵循抗旱造林的相关技术规范执行。但由于部分造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导致实际造林效果不佳;并且部分造林人员未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仍采用传统粗放式造林方法和管理方案。因此,在造林工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导致造林工程的全面失败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水资源问题

抗旱造林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干旱,当树木成活,便会具备一定的保水能力。但是,树木一般都有很长的生长期,初次栽植后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抗旱性较强的造林树种一般种植在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相对匮乏、调水能力较低的地区,所以造成水资源使用的矛盾。因此,有效解决造林地区水资源问题是抗旱造林的关键。

3.抗旱造林技术的有效对策

3.1 种植前管理

植树造林前树种的选择是植树造林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植树造林能否发挥作用。所以,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林业产业结构特点,并以抗旱林的不同用途为原则进行选择。选育出尽可能蒸腾量小、根深、根系发达的小型树种。如果是土层薄、干旱阳坡等“先天”条件较差的地区,则可先用灌木改善生态环境,再种植乔木或其他树木。

造林密度和造林结构也是造林前管理的重要内容。栽植密度是形成合理林分空间布局的基础,决定着单个幼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吸收养分和水分空间大小。所以,抗旱林一般都是选择稀疏栽培,或者选择对水分需求不同的树种进行混植,这样可以调节植株间的距离,保证混植林中充足的阳光。

需要注意的是,在种植抗旱林前,要保证幼苗处于良好状态,这样才能利用容器加强对幼苗的保护和完整性。此外,为了提高土壤通风性,以避免土壤过度密实,在栽植之前必须对地面进行处理,并注意板坯土壤。因此,在种植之前,必须做好松土、整地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土壤肥水能力。在造林工程中,土壤条件是否满足种植需要、土壤条件对提高土壤肥力有何作用等都要进行不断优化,以确保土壤水分充足。与此同时,在调整土壤表层结构后,还应该为造林地保留足够的阳光照射,以消除土地中有害微生物,控制病虫害在造林区的蔓延,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一般来说,应该在种植前6个月遵循相关标准做好整地工作,以满足土地整改目标。

3.2 造林品种应该怎样选择

经过长期的造林实践总结,在我国北方地区,耐干旱的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白榆、侧柏、旱柳等;比较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主要有沙棘、山杏、紫穗槐、柠条等。在实际造林中,要结合造林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以及造林目的选择合适的抗旱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在干旱地区造林,要优先选择灌木,灌木多数都比较耐干旱、贫瘠;在干旱阳坡地造林要选择刺槐、侧柏、沙棘等树种;阴坡适宜选择山杏、油松等;荒山造林优先选择沙棘、柠条等;待造林地的条件逐渐改善后,再适当选择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

3.3 整地

整地是造林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工作,也是确保苗木成活的关键,做好整地工作至关重要。在进行造林前,要先对土地进行科学勘探,充分掌握土质情况,再对土地进行必要的整理工作。在造林工作中,整地被看作是落实造林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科学整地可以满足幼林生长的实际需求,为其营造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根本上提高苗木成活率。在造林工程中,科学整地能够有效蓄积水分,可以改善土壤含水量,让其达到一定指标,从而满足造林工程的需要。与此同时,整地也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整地阶段,土壤翻新后,光照可以将土壤中的一些虫卵或病菌消杀干净,在此基础上进行造林,可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病的概率,提升整体造林水平。一般情况下,在实际的造林工作中,整地时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最佳的整地时间是栽植前半年,此时进行整地,蓄水保土的效果最好。整地要以不破坏植被为主要原则。

3.4 栽植管理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的种植季节。如,在春季种植,就要按照先小苗后大苗,先阳坡后阴坡的原则;夏季雨期种植,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小雨天,降雨前、透雨后的连阴天进行栽植;秋季栽植,要在落叶后、冻土前进行,这时温度会降低,水分蒸发量会减少,这对苗木的吸水扎根是有利的,能确保苗木早春生芽快。

生根粉适合于抗旱性状强、不易生根的树种。在进行封山育林、插杆育苗、苗木栽植等栽植工作时,通过ABT生根粉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其根系的发育,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

为降低如侧柏、石榴、紫穗槐、杜仲、刺槐等植株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可将其进行截干。如枣树、刺槐等阔叶林树种,可以在稍高于地面处平茬截干;苹果、桃等商业树,可根据定干高度进行短截;侧柏则根据其生长特征,可以剪去树冠的1/2。

3.5 抚育管理

在抗旱造林中,抚育管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三分栽,七分管”。一般情况下,苗木栽植后会经历缓苗期,这段时间是苗木的适应阶段,先后需要经过地下生根以及枝叶生长,此时苗木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且受环境影响较大。如果抚育管理不到位,幼苗无法健康成长。因此,想要确保造林工程的质量,抚育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抚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松土、修枝、施肥等内容,要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药剂,减少杂草侵害,从而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

3.6 幼林保护

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提高幼林的保存率,主要包括病虫害的防治,结合不同树种,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在北方冬季要加强鼠兔防治,防止鼠兔啃食幼树的干部,造林幼树死亡。北方冬季风大,温度低,易造成幼树叶芽枯萎,要在冬初进行防寒处理,在枝干涂白或者在幼树的基部埋土。同时,做好防火工作,封山抚育,聘用专人进行看护,确保造林一片,保存一片。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随着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激烈,现阶段林业造林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林业工程造林效果往往不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抗旱造林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推动林业造林工程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抗旱整地树种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