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门介入农民工就业服务的路径和方法

2021-12-26 00:16徐宪德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乡农民工

徐宪德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山东 潍坊 261021)

在城市的务工人员中,进城务工人员是关键的组成人员,也就是常说的农民工,其会对城市建设活动的发展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农民进城务工,主要也是为了提高自身收入,能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完善与发展。而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保障与管理工作,能够保证社会体制建设与城乡发展建设的稳定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不用农民工称呼进城务工人员,而是使用农业转移人口代替原来的称呼。不难看出,我国更加关注农民工的价值与地位,所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要提升管理力度。

一、农民工面临的困境以及引发困境的原因

(一)农民工面临的困境

自从上世纪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人口流动也相对频繁。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国农民工极力脱离农村,希望能融入城市的大环境发展。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阶段,积极地参与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还有其他公益部门举办的培训活动中,如技能强化培训、就业培训等,有效地提升了农民工的专业素养,进而为农民工适应工作、融入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受到历史遗留问题、文化氛围、社会与法律制度等多方面问题的影响,新旧农民工存在的问题还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对于老一代的农民工来说,社会保障、养老问题等属于最关键的问题。而新时期的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如何融入城市发展、获得更好的福利待遇、提升学历水平等问题,同时面临一定的困境。

(二)困境成因

1.户籍原因

对于老一辈的农民工来说,因为受到户籍原因的影响,其逐渐成为城市边缘化的群体。由于无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等到回到乡村以后,大都存在生活质量不高的情况。而大部分农民工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所以大部分人都存在病痛缠身的情况。所以,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说,如何解决其看病、生活的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教育程度

对于新时期的农民工来说,其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背井离乡到外地打拼,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交给了上一辈或是教师。所以,新一代农民工因为乡村与城市经济差距较大,出现了教育资源不公平的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新时期农民工存在受教育水平不高的情况。

二、农民工就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提供制度保障

实现农民工就业,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还可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第一,通过建立城乡统筹新型户籍制的方式,有助于建立二元化制度,真正解决城乡差异较大的问题,降低就业制度门槛,适当放宽农民工政策,还可以更加简便的为农民工办理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手续。第二,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搭建完善的市场竞争体系,以主要实现市场化、科学化的发展目标,实现三农的紧密联系,并且在城乡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使得农民工真正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利用工业化经验方法,合理化地利用技术手段、方式等,促进生产活动顺利开展,提升农产品的成品产量,构建更成熟的农村市场化体系。农民需要从根源上转变自身的核心职能,还要了解更多专业技能,注重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农民工不再是单一劳动个体,而是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有助于促进后续规模化运营活动顺利开展。第三,合理优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化转型发展目标,整合非农产业与商业,鼓励农民可以自主创业,并且从事自身有兴趣的工作,真正实现角色转变。

(二)满足统筹城乡统一发展小康目标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重农思想的制约、相关政策的影响,使得我国非农相关产业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城乡二元化发展甚至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农民工就业市民化发展,应当以持续变化为核心,深化宏观政策机制,提升农民工的自身素养,还可以紧跟社会网络资本的脚步,彻底地转变其行为意识。政府要适当增加农村、农业层面的投入,可以真正突破城乡制度的局限,还要平等对待市民、居民,优化农村生产环境,还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立足于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大众的生活水平相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并且为农民工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工伤赔付保险等。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有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使得农民享受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福利。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则需要以就业保障为核心,还要确保其享受相应的待遇,实现社会经济持续进步与发展的目标。以农民工的基本特点为基础,搭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城市互联机制,有助于顺利地达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还可以统筹管控城乡社会系统。而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工缺乏社会网络资源的问题,就需要以完善的科学信息网络为基础,确保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不论是在哪个地区,都能获得享受应得的待遇。

(三)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全面发展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农民工可以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还可以解放思想,并且培养农民工良好的民主法治意识,提升其综合素养,潜移默化地使得农民工经济文化、生活行为、习惯等能朝着城市化方向发展。

第二,实现社会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与改革,从城市相关单位的管理模式,逐渐朝着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变化。当前,社区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受众数量也逐渐增加,各项工作都会给群众带来直接的影响。例如,建立城市居民、尤其是流动农民工的规范个人信息库,需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以建设信息库作为核心的工具,真正解决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案例也需要更加灵活多变,并且建立统一网络平台体系,做好集中管理的工作,提供高质量服务。

第三,促进精神文明活动顺利进行,还要保证活动的精神积极向上,不断丰富农民工的日常生活。要想挖掘农民工的潜能,可以从激发兴趣爱好、文化知识等方面入手,使其直观地体会出城市生活的美好,还可以提升其对岗位工作的责任感。

第四,建设城市基础公共卫生设施,并且培养农民工良好的城市主人翁意识。从归属感的层面进行分析,要鼓励农民工进入城市氛围,并形成良好的城市责任感与归属意识。

第五,发挥第三方组织的作用,对农民工的法治维权意识进行培养,使其学会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受到舆论的影响,将自身的利益诉求表达出来,做好人性化、制度化的农民工管理工作。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国家政权要做好宏观调控的工作,合理化利用法律手段、政治手段等,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公正规章体系,积极地引导农民工,整合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提出综合性的治理体系,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不仅要保证农民工的生存底线,还需要满足实际的衣食住行要求,更加关注长期利益,给予农民工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定期开展学习培训的方式,提升农民工自身素养,改善整体环境,使得社会成员都能平等享受国民待遇。

第六,政府需要积极发挥关键的主体引导作用,提出一系列的可持续就业政策,还需要做好政府宏观调控的工作,强化监督管理工作按序开展,扩大农民工就业的范围。利用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的形式,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治理综合社会体制,优化就业环节,从根源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第七,积极促进农民工学习与了解先进技术,适当增加教育投资,并且提升农民工的专业素养,还要鼓励其自主创业,合理化利用多方面资源、媒介等,建立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在对就业制度进行不断改革的同时,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践行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稳定进步与发展,提升核心生产力。

三、人社部门介入农民工就业服务的路径和方法

(一)促进政策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

1.完善城乡分割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

通过实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顺利地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改革的基础目标就是有效地满足城乡经济社会建设的基本需求,还要转变城乡二元化分割的情况。以全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基础,保证城乡待遇的平衡性,城乡居民可以拥有平等选择的权利。在实际的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从严格执行户籍管理制度,转变为自由登记制。广大居民结合自身的想法,选择工作地点、生活地作为户籍登记点,可以解决工作与户籍登记地点相分离的情况。对于户籍改革工作来看,需要消除迁入户籍的福利待遇,要保证城乡社会发展中,市民与农民工权利平等。不仅仅要促进户籍改革,还要践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放宽与农民工相关的制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进程,确保政策制度的实操性、可行性,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农民工的角度入手,发挥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作用,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中。不仅要稳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还要建立城乡统筹户籍制度。消除二元化分隔管理工作,实现户籍嵌入相关的配套社会保障制度。如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并且加快改革与发展的速度。在不断改进各项政策的同时,鼓励其就业、创业等。以宏观调控理念为基础,建立系统化、信息化的劳动力市场,还要给予城乡居民平等择业的权益。社会保障部门、人力部门都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方法等,并且以劳动力市场作为农民工获取信息的重点,开展全面的职业规划工作。在劳动力市场上,做好农民工的管理与登记工作,开展集中化、组织化的管理工作,为后续的管理服务、后期采集信息提供一定的方便。

2.统一城乡居民社保制度,解决农民工城市基本经济收入问题

对于建立的社会公平制度进行分析,应当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帮扶弱势群体。当前市场的竞争环境较为严峻,大众都会利用优势组合的方式,导致农民工这一类型的弱势群体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通过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从根源上抵御市场竞争风险问题发生,并且弥补市场效率成本,抵御蕴藏的竞争风险。以建设城镇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为核心,可以进一步扩大保障的范围、受众的范围等,践行相应的保障标准,确保城乡居民能享受良好的保障权益,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脚步。市民化主要代表着观念、身份的变化,不只是简单地将农户户口变成城市户口的变化,而是要实现待遇公平化的目标,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在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同时,提供城市生活保障。在农民工失业的时候,能领取生活必需品、最低保障费等,以此维持基本日常生活开销。

(二)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创设良好的农民工就业氛围

在不断完善与优化政府职能的同时,提出全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并且以治安为主,从预防式管理转变为人性化管理,为大众提供相应的服务。借助财政调节的方式,结合服务市民化、地域化管理的原则,适当地增加人员储备、财政资金投入等。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设完善的综合管理机构。结合城市实际人数、包括农民工的外在流动人口,归纳到人口总数的范畴当中。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需要融入到财政预算范围中,保障经费合理。从执行部门角度来看,应当包括外在流动人口在内的实际人口基数,实现人员合理配置目标,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工作,落实农民工管理政策,实现城市居民与农民工待遇平等的发展目标。

细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核心职能,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以此协调部门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搭建健全的公共财政机制,并且对财政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分配。采用财政经费层面的补助、政策扶助等方式,帮助农民工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平衡公共财政支出分布机制,才可以对农民工的就业收入进行把控。以完善的公共收入制度为核心,政府要积极地倡导,还需要补充公共财政收入,并且调整公共支出多项占比,提升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度。以设立专门机构方式为核心,解决农民工面临的核心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农民工就业相应的帮助。

(三)建立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

农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就需要掌握在城市生存的必要物质资料。如经济收入、住房等。农民工要想尽快适应现代化城市转型发展目标,就要将重心放在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在转移劳动力的阶段,不仅受到职业水平与地域的局限,而是可以真正进入到市民行列中,选择适合的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培训教育力度,确保教育职能培训的全面性。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会直接决定农民工职业生活来源。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农民工人力资本,切实提升综合竞争力,提高农民工的实际收入。农民工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大都会感觉对城市生活很陌生。虽然通过亲属关系、血缘关系,可以在城市形成社会关系网络,但是也与当地的居民存在相互隔绝的情况。基于此,要想实现农民工社会资本的重构目标,就需要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且鼓励社会志愿者协会、农民工组织等,举行丰富的社区活动,促进当地居民与农民工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集体社会关系,实现农民工资源整合和高效配置目标。

结束语:

农民工就业服务涉及到农民身份的变化、融入城市的情况,还关系到转变习惯方式、宏观产业结构优化等,属于我国发展进程中的核心战略问题。我国需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逐步建设和谐完整的社会环境。人社部门需要发挥实际作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促进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优化现代经济结构,提升农民工的综合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与基本条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履行自身的基本责任与义务,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加强农民工管理,促使农民工能为城市建设与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城乡农民工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