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基于对部分典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2021-12-26 00:16宋志敏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

宋志敏

(开封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4)

县域经济发展已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推进县域经济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个起来”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一、县域经济相关概念界定及特点

县域是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一个重要单位,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各个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县域经济本身内涵和外延都较为丰富,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又比较多。因此,要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对县域、县域治理和县域经济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县域经济的特点,不断深化对县域经济的理解和认知。

(一)相关概念界定

民为邦之本,县乃国之基。郡县制始于秦朝,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至今该行政级别仍是我国重要的行政区划单位。县域占据全国绝大部分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县域治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的好与坏。何为县域?不同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视角对县域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综合各位专家学者已有关于县域的研究,本文认为县域是指行政级别为县级所管辖的一定区域,具有明显的地域边界,主要包括现行行政体制中的县、县级市、自治县(旗)等行政区域范围,是一个广义上的、集合的概念。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一古语充分揭示出县域治理的重要性。所谓县域治理是指县域范围内众多治理主体如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共同对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进行管理,使得各项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以不断增进县域民生福祉,在不同利益群体间实现利益上的均衡,从而使该县域整体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县域治理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管理主体是政府,普通民众是被管理对象,二者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县域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充分调动政府和普通民众等主体管理县域事务的积极性,共同对县域事务进行有序和高效管理,从而形成和谐县域。

“县域经济”这一概念的使用,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江苏昆山的“全省县域经济理论研讨会”。此后数十年间,关于县的经济发展研究仍有“县经济”“县级经济”“县域经济”等多种提法。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县域经济才被众多学者所接受,“县域经济”逐渐取代了“县经济”“县级经济”等概念。许多学者都对“县域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础,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县城、集镇和农村的协同发展,即在县域范围内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统称。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和谐发展的经济系统。

(二)县域经济特点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一般经济体系的共性之外,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总体来看,我国县域经济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对县域经济上述特征进行把握,有助于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一是地域性。中国地域辽阔,县域之间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再加上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县域经济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区域性表现在县域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基本是在县域边界范围内进行。而且由于地理区位不同,县域经济之间相比具有不同的产业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是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从产业构成上来看,国民经济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虽然县域之间由于具有不同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导致县域经济之间三次产业构成比例大小不一,但整体来看县域经济涵盖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具有产业构成上的综合性。除生产性活动之外,县域经济还包括多种非生产性活动,是生产和管理的一种综合体。

三是层次性。由于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县域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县域经济在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上的差异性,即发展的不平衡性。著名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经济发展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江浙一带的县域经济,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起步早、发展快,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沿海地区百强县数量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在中国经济百强县中往往占有较大比重。

四是开放性。虽然县域经济在行政区划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排他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县域经济就是一种自给自足和盲目排外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对利润的不断追求会导致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重要生产要素,在县域内外合理有序流动。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县域经济也必定会突破国界的限制,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交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有关经济主体获得更大的利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同样,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呈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势,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部分典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概念特征,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如江苏昆山模式、浙江安吉模式、山东寿光模式和河南新郑模式等。这些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样板,对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借鉴与参考。以下对上述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江苏昆山发展模式

江苏县级市昆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连续数十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其经济总量甚至超过西部地区某些省份经济总量。为何苏南一个小镇能够完成从默默无闻到鹤立鸡群的转变?改革开放前,昆山不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比较落后;改革开放后,周边地区纷纷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超越昆山。在这样的形势下,昆山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其紧邻上海的地理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当时缺少政策和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昆山敢为人先,大胆进行制度创新,自筹资金兴建开发区,不断招揽外资企业入驻,后又成为全国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中唯一的县级市。昆山还前瞻性建立光电产业园,契合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昆山自费修建地铁直通上海,使“能在上海工作、昆山生活”成为新的选择,此举衍生出更多服务业态。正是昆山不等不靠、敢于亮剑的创新精神,才最终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创立享誉全国的“昆山模式”。

(二)浙江安吉发展模式

浙江省安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近些年来,安吉县从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出发,坚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并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其中,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县。逐渐发展壮大的生态旅游业,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极大提高了当地民众的收入水平。此外,安吉县还对污染企业和污染严重企业分别进行整治和关闭,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颇见成效。积极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拥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水质好,并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化示范县”,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三)山东寿光发展模式

寿光是山东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属平原农耕区,是传统农业大县,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著名农书《齐民要术》即来自于此。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寿光依托浓厚的蔬菜文化,在蔬菜产业上大做文章,在技术研发、产品营销、食品加工和物流运输等环节发力,向蔬菜产业链上下游不断拓展,蔬菜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蔬菜产业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的发展态势,吸引了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等重要生产要素聚集。农业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和服务业的腾飞,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山东寿光也因此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并依托农业多年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被称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寿光模式”。

(四)河南新郑发展模式

黄帝故里新郑是河南郑州的一个县级市,被称为“中国枣都”。新郑依靠其较强的经济实力多次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并数次荣登河南县域经济榜首,还进入全国财政百强县。产业兴,则县域兴。新郑能够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背后,依赖于产业的有效带动和支撑,新郑三次产业结构比呈现出典型的“二三一”特征。在以“中国红枣第一股”好想你枣业、“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企带动下,新郑农业已经实现规模化和集群发展,农业产业化取得较好效果。除此之外,食品加工业和生物医药业并驾齐驱,商贸物流业也亮点频频,成为新郑三大主导产业,占新郑GDP一半以上。位于中部地区的新郑,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地理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但新郑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区和航空港区,并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理区位的不足,取得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总体来说,上述四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既有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参考,也有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这也充分说明了发展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地域因素虽然重要,更重要的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具有县域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的发展模式,是不断强化县域经济发展内驱力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三、典型县域经济模式对开封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开封市紧紧抓住国家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与郑开同城化发展等系列重大发展机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强化县域发展特色、弥补县域发展短板,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效。2020年8月,开封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各县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收入等提出了具体的指标,旨在提升全市各县区发展的综合实力。然而,开封市的经济基础、地域特征、产业特色等因素,仍然是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使得开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不强。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根据经济规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和区域竞争地位等因素,对全国近2000个县域经济单元进行分析,评选了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在这100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苏省昆山市,河南省进入100强的县市有7个,分别是新郑市、济源市、永城市、新密市、巩义市、中牟县、长葛市。在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云南省安宁市,河南省进入百强的县市有3个,分别是中牟县、兰考县和新郑市,其中兰考县排在第84位。此外,在《2020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报告》中,综合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新郑市、巩义市、荥阳市、中牟县、新密市、永城市、登封市、偃师市、长葛市、林州市。这些评价结果与开封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相比,与开封市在国际国内发展的空间与影响力相比还存在着差距。由此,必须加快开封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开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实力。

实现开封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典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不能照抄照搬,要因地制宜形成适合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经过分析和研究,本文提出四种模式,即红色资源驱动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工业主导型模式和文旅主导型模式。

(一)红色资源驱动模式

红色资源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不能充分挖掘并利用红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封市作为八朝古都,红色资源较为丰富。对于富含红色资源如兰考县和杞县等县域,应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积极寻找红色资源与市场的结合点,精心培育红色产业,形成包括红色娱乐、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和红色艺术等在内的产业体系,打响红色品牌,以发挥红色资源在促进该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农业产业化模式

开封市县域农业种植历史悠久,一些农产品如花生、大蒜和西瓜等种植面积大、质量好,享誉省内外甚至海内外,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这些传统农业大县,应继续保持并扩大种植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抢占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环节。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县域要注重打造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工业主导型模式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强大,多数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其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都占了较大比重。充满活力的工业经济,不仅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可以催生出相关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因此,开封市县域经济应因地制宜,从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出发,积极培育和发展县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许县和尉氏县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着重实施科技创新,积极培育专精特新重点企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四)文旅主导型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升级,给文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文旅产业的充分发展必将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大动力。其中,开封市通许、尉氏、兰考和杞县,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文旅价值。因此,文旅资源丰富的县域应充分挖掘当地文旅资源,把其精神文化内涵和特质以更多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给人们提供更加富足的精神文化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