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在粤北的区域性试验示范效果

2021-12-26 02:14赖书文张朝旺李秋兰陈婷芳陈建芬赖小军谭景成
南方农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乳源粤北韶关市

赖书文,张朝旺,李秋兰,陈婷芳,陈建芬,赖小军,谭景成

(韶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韶关 512023)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其所产茶油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是著名的食用和保健用油[1]。发展油茶产业是保证国家粮油安全和生态安全、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2-3]。通过试验示范,能促进区域油茶产业发展,扩大区域高产优质油茶造林面积,促进油茶产业科学发展,使得生产、管理、质量和服务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区域性试验示范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2018 年省级林业科技创新资金项目,经费30 万元整,韶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项目实施的全部工作,起止时间:2018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

1.1 创新与示范目标

项目在前期品种审定和标准制定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粤韶三个优良品种(粤韶74-1、粤韶75-2、粤韶77-1)系列油茶良种推广区域粤北和粤西的试验和示范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快繁育苗技术、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和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营建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培育基地0.67 hm2。试验集成示范林6.67 hm2,为粤韶系列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创新与示范内容

1)建立6.67 hm2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区域试验示范林。项目建设地点选择粤韶系列油茶良种适宜推广区域韶关市和粤西茂名地区信宜市,每个点营建3.33 hm2。

2)在韶关市乳源县一六镇营建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培育基地0.67 hm2,其中采穗圃0.40 hm2,育苗圃0.27 hm2。

3)开展油茶良种快繁技术研究、种植技术培训,培训人员100 人(次)以上。

1.3 具体建设内容

2018 年度目标是示范林完成备耕。2019 年年度目标是营建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区域性示范林6.67 hm2,苗木成活率90%以上,建立良种采穗圃0.40 hm2和育苗圃0.27 hm2,培育良种嫁接苗2 万株。2020 年度目标是培育3 万株良种油茶嫁接苗,开展栽培技术培训班1 次,培训人员100 人(次)。2021 年度目标是示范林苗木保存率90%以上,发表相关技术论文1~2 篇。

2 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区域性试验示范效果

2.1 示范林营建

2.1.1 林地选择

在仁化县黄坑镇下营村委罗家塘小组营建了粤韶系列油茶良种(粤韶74-1、粤韶75-2、粤韶77-1)区域性试验与示范林3.33 hm2。示范林地选择:北纬25°03'56.16″,东经113°46'28.38″,属中亚热湿润季风区,水热条件丰富,为海拔142 m 以下的丘陵低山黄壤地,林地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为Ⅰ级。

2.1.2 整地

在冬季林地清杂,钩机开梯面,造林密度为株行距2 m×3 m,每667 m2栽植110 株。

2.1.3 栽植方法

2018 年苗木采用粤韶74-1、粤韶75-2、粤韶77-1三个粤韶芽砧嫁接优良品种Ⅰ级苗上山造林。种植穴规格60 cm×40 cm×40 cm,定植前20~30 d 在穴中施放复合肥,穴内回填土挖开、整平,以树苗土球刚好完全放入为标准,如果填土太厚,则要挖出一部分,如果填土太浅,则要回填一部分;去除苗木的营养袋或包装材料,并确保土球不松散;把去袋的苗木放置到植树穴中央,扶正;回填表土,与树苗土球周围充分接触,并踩实;再回土比原树苗土球高,使松土成馒头状;防止风吹到。

2.1.4 幼林抚育

1)抚育时间是当年10 月进行一次抚育,次年的6—7 月、10 月至次年1 月各进行一次抚育。2)割灌,清除妨碍油茶树生长的灌木、野草、蕨类等,改善林内通风和林木生长条件,提高油茶林生长质量。3)除草,幼林以树头为中心,50 cm 为半径,在这个圆的面积范围内先除草,作业时注意保护油茶不伤根,并及时把杂草清除出林地,以免再次生根。4)松土。5)穴垦追肥,幼林每穴施放复合肥0.5 kg,沿树冠滴水线左右两侧挖穴进行穴施,打穴深度5~10 cm,细土回填,分层压紧,上覆松土,呈圆锥形小土堆。6)树体修枝,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中进行修枝。7)剩余物清理,抚育作业剩余物应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要求,采取堆集、平铺或运出等适当方式予以处理。

2.2 采穗圃营建

项目选择粤韶74-1、粤韶75-2、粤韶77-1 三个粤韶优良品种。2019 年在韶关市乳源县一六镇营建了油茶良种采穗圃0.40 hm2,2020 年5 月21 日采穗圃保存率调查显示,保存率为95%,生长情况良好,长势旺盛。

2.3 育苗基地建设

项目选择粤韶74-1、粤韶75-2、粤韶77-1 三个粤韶优良品种。2018 年在韶关市乳源县一六镇营建了粤韶系列油茶良种芽砧嫁接苗育苗圃0.27 hm2,2018 年培育了芽砧嫁接良种苗木3 万株,2019 年培育了芽砧嫁接良种苗木2 万株。

2020 年5 月21 日通过育苗圃调查,苗龄一年的粤韶77-1 平均苗高为19.5 cm,平均地径为2.75 mm;苗龄一年的粤韶75-2 平均苗高为19.8 cm,平均地径为1.99 mm;苗龄一年的粤韶74-1 平均苗高为23.7 cm,平均地径为2.53 mm。

2.4 示范林建设效果

示范林面积连片3.33 hm2,有可持续性生产能力,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且交通便利,位于武深高速丹霞站出口1 km 左右。2020 年5 月21 日示范林基地现场调查,通过除草、松土、施肥、补植及病虫害预防等经营管理,示范林和采穗圃保存率达到90%以上。示范林长势良好,平均树高1.65 m,平均地径2.6 cm,冠幅南北平均为1.5 m,东西为1.4 m,有挂果。调查时发现有油茶炭疽病,可在早春新梢生长时喷1%波尔多液防治[4]。

2.5 培训

2019 年在乳源县举行了油茶产业推广及丰产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超100 人。

3 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区域性试验示范推广成效

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域森林覆盖面积得到增加,从而使项目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控制,森林蓄水、保土、保肥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加,有利于促进农业丰产,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5]。直接经济效益:项目期内,生产推广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嫁接苗5万株,直接新增产值10 万元。间接经济效益:项目营建粤韶系列良种油茶示范林6.67 hm2,按丰产期每667 m2产油20 kg 计算,年新增产值20 万元,按推广油茶苗木5 万株、营建丰产林33.33 hm2计算,年新增产值100 万元,对振兴粤北乡村,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油茶良种区域性试验示范为粤北油茶产业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粤北油茶产业发展新趋势。1)人们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油茶种植大户不断涌现,并接受和应用油茶标准体系进行生产,在乳源桂头镇和毗邻浈江黎市镇已有公司营建良种油茶林近万亩,按标准体系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油茶长势喜人,油茶林已结果。2)在核心区形成良种油茶种植新热点。乳源大桥镇属石漠化地区,以前林业生产和效益都不高。通过示范区的实施,林农和企业看到发展油茶可行。目前,乳源县发展油茶林近0.1 万公顷。3)提高了油茶良种在区域的种植率。韶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年培育100 万株良种油茶芽砧嫁接苗供应本区域新造油茶林种植和低产林改造高接换冠所需穗条,可营造良种油茶林0.07 万公顷,占区域新发展良种油茶林面积80%以上。4)促进了粤北油茶育种、栽培和加工利用的规范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良种率提高,良种出圃苗木Ⅰ、Ⅱ级比例提高了15%,经抚育二年林分已普遍挂果。广东宝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标准化示范项目,已建立示范林和生产基地0.13 万公顷,完成一条年加工3 600 t 精炼油茶籽油生产线的技术改造。5)提高油茶丰产技术在本区域的种植覆盖率。通过营建示范林和技术培训、宣传等措施,为区域油茶种植大户、发展油茶种植的企业主和广大用户提供了应用油茶丰产技术的良好平台。同时,加强了对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改进工作,使各项技术更加明了、适用,更加利于被接受,有效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乳源粤北韶关市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草长莺飞二月天
美石鉴赏
国宝
明月下长白山
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遗址调查培训班在梅州开班
韶关市举行首届新诗教育经验交流会
韶关市楹联与诗词学会作品小辑
粤北扶贫路上的青年
广东省首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户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