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下蒲江经济结构发展研究

2021-12-27 09:48叶雅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新格局双城经济圈

叶雅兰

摘要:成渝双城经济圈是重大国家战略部署,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蒲江融入全市发展大格局积极实施“136”城市发展新格局,是持续提升蒲江发展能级,优化蒲江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近五年蒲江常住人口数量变化、一,二,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比等数据对比蒲江实施“136”城市发展新格局前后蒲江发展变化,对于优化蒲江经济结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关键字:成渝双城经济圈 “136”城市发展新格局 经济结构

一、成渝双城经济圈下蒲江构建“136”城市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意义

(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意义

成渝双城经济圈形成了以成都与重庆为中心的合作创新格局,整体经济合作网络呈现规模、合作关系、凝聚力增长的趋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统揽全局、引领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第四极”,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国家使命和政治责任。省委全会强调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以“一千多支”发展战略为重要支撑,强化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成势。市委全会着眼“两个大局”,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肩负政治责任,有效凝聚起加快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战略共识,推动成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二)蒲江实施“136”城市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意义

蒲江“136”城市发展新格局依托生态本底、现代农业两大比较优势,树立全域旅游思维,以建成“川藏铁路第一港、国际生态公园城”为统揽,突出抓好“引人”“聚财”“筑景”着力构建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大功能区为载体,成佳、西来、大塘、朝阳湖、大兴、甘溪6个特色小镇为支撑的“1+3+6”城市发展新格局,推动蒲江经济地理重塑和城市能级提升。蒲江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齐心协力做好共同的事,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主动承担和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任务;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积极争取川藏铁路相关项目早日实施,加大对成渝地区产业重点和细分门类的研究,力争实现重大产业布局在蒲落户,持续提升蒲江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川藏铁路第一港”,做强成都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

蒲江是进藏入滇的重要通道,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协同区域,处于两大国际机场1小时交通圈,能快速接入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川藏铁路的规划建设,蒲江未来将成为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联接点,也必将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西向桥头堡。

二、成渝双城经济圈研究背景分析

本课题收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审议前后蒲江“136”城市发展新格局所涉及地区经济指标为基本数据,并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关键字在知网上进行检索,截止2021年6月3日共搜到相关文献964条;同时输入关键字“经济结构”共搜到相关文献16.98万条。国内对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相关文献的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研究纵深很足,主要集中在城市战略定位、路径构建、发展对策研究等方面。

从城市战略定位方面来看,宜宾市决策咨询委员会(2021)提出应当明确城市战略定位,研究“十四五”时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领域、重大任务,确定城市的突出优势与制约因素 。

从路径构建方面来看,陈国富(2021)认为重庆市长寿区若要高质量发展,则化工产业适应产业转型、新旧动能转换是其必然选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为长寿区化工产业高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意味着化工产业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与高质量的经济循环等 。

从发展对策研究方面来看,李雨洵(2021)认为抓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下好这盘棋的关键一步: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助推工业企业夯实内功;三是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四是适时适度的未来前瞻 。

三、成渝双城经济圈下蒲江经济结构发展特征。

蒲江县位于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汇处,毗邻天府新区,属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全县幅员面积583平方公里,辖2街道6镇,总人口28万人,森林覆盖率66.94%,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蒲江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川藏铁路、成蒲铁路、成雅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等穿境而过。

(一)人口数据分析

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查阅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2020》中常住人口相关数据,近五年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尤为明显。对近五年蒲江常住人口数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2016年到2019年蒲江的常住人口数量稳步增长,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有所减少。在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應显著增强。更多的人口往就业机会更多、医疗教育更优异的成都等大城市发展,是2020年蒲江常住人口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

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重要指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蒲江的城镇化率在2016年—2020年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12月蒲江调整行政区划将原有的12个乡镇调整为2个街道、6个镇,并实施“136”城市发展新格局等具体措施,大力推动蒲江经济地理重塑和城市能级提升。

(二)第一产业结构分析

分析近五年蒲江第一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可以发现,2016-2018年三年该指标的增速较为缓慢,2019年和2020年该指标增幅较大。2019年我国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第一产业整体增幅较为明显。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蒲江实施“136”城市发展新格局对第一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蒲江第一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国内形势较为契合。虽然作为农业大县蒲江农业品牌优势明显,但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利化等水平依旧不是很高,而且蒲江柑橘、猕猴桃、茶叶优势明显,农产品种类多样化不足。近些年蒲江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实施“136”城市发展新格局并建成以柑橘、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和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确保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三)第二产业结构分析

分析2016-2020年蒲江第二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可以发现,2016-2018年蒲江第二产业整体呈增长趋势,2019年蒲江第二产业受新冠疫情影响下降较为明显,但2020年有所增长。国内受新冠疫情影响第二产业总体下降比较明显,成渝双城经济圈下蒲江实施“136”城市发展新格局等具体措施,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蒲江工业水平与成都市整体水平相比相差甚远,蒲江工业知识广度、技术创新度、成果转化度、人才引进等方面总体处于劣势,产业结构与邻近区县也出现部分雷同。蒲江为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紧抓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产业功能区建设,突出抓好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经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能源要素保障提升,不断推进蒲江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四)第三产业结构分析

分析蒲江近五年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可以发现2019年蒲江第三产业有一个断层式上升,2020年稳定增长。近两年国内游和周边游处于热门状态,蒲江乡村旅游发函迅速。但蒲江服务产业内部优化升级较为缓慢,服务业也处于较为低端状态,批发零售、基础性服务行业占比较高,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较低,新兴服务业占比也很小。为抓住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契机,促进蒲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蒲江实施“136”城市发展新格局,着力发展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加快成佳、西来、大塘、朝阳湖、大兴、甘溪6个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优化蒲江第三产业结构。

(五)三次产业经济结构问题分析

从蒲江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三次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蒲江的经济结构发现蒲江的经济结构为倒金字塔型。倒金字塔形结构中,第三次产业在蒲江经济中占比最大,服务业发展势头较为明显。第一产业占比最小,第二产业位居中间。通过多方查阅资料分析蒲江经济结构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劳动生产率落后,蒲江劳动产出水平增速明显,但与全国发达农业地区相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充分体现了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劳动效率有待增强,蒲江的科研转入创新应用的效率不高,产业发展少了创新的高速驱动,劳动生产率较为落后。

二是生态环境问题。 蒲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垂直变化大,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但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蒲江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农药的使用和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了一个难题。

三是全县旅游业相应配套不足。一是交通不顺畅。部分景区的道路等级低,各旅游景区(点)间通达力不够,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差。二是县城服务功能不完善。县城建城区规模不大,老城区旧城改造步伐慢,新城区建设档次不高,文化品味低,公共设施不配套,城市建设特色不明显;打造旅游城市,没有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娱乐会所、电影院、大型超市;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没有能够完全展示蒲江文化内涵和城市品位,城市功能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三是朝阳湖、白云鹭鸶2A景区等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标识系统不清,景区品位不高,接待能力不强。部分景区残疾人设施设备缺乏,厕所分布不合理,数量不足,游步道设置不合理,导视系统数量不足。在生态建设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具体的保护措施,旅游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不完整,旅游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等问题。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1.政府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产能的交替转换,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扩展国际国内市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政策。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开放背景下,科学的产业政策制定,要建立在对本土经济发展正确分析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国际国内大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重视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蒲江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让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要吸引国外人才,扩大研发基地的建构,让优秀人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坚持“绿色、特色、高效、活力、智慧、开放”理念,在发展历程中,要完善好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敲门砖,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实现“绿色”发展

蒲江近些年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06万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75万亩次,启动实施“两个替代”战略,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以上。获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蒲江要继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要改善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减少能源的消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从绿色发展理念出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基本保障和秉持的信念。绿色能源投资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助力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个“绿色”发展的良好局面。

4.优化三次产业机构

在第一产业方面要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要多建立农业科研创新基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更规范合理化,设立专业的组织来帮扶农业经济,扩大有效的经营规模,农业结构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政府也应适当地给予帮助和补贴。

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以此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支持力度,政府财政要起到控制和辅助作用,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共同促进彼此的发展。

在第三产业方面为了使蒲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应加快第三次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改革进度,推动服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对第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同时,应将提高第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出就业比重作为优化重点。

参考文献:

[1].宜宾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十四五”宜宾融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點问题研究》,《建言献策—宜宾篇》,2021年第三期,第16页。

[2].陈国富:《区域经济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路径构建——以重庆市长寿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例》,《区域经济》2021年第三期,第68页。

[3].李雨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新形势下大足工业发展对策》,《产经视点》2021年08期,第49页。

猜你喜欢
新格局双城经济圈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丘卫青:以开放基因书写一流开大新格局和新使命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新格局下社会办医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