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27 23:07唐明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病虫害

唐明丹

摘要:大豆种植作为我国农业产品发展中的主要动力源,不仅能够加快农业产品市场的经济增长速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体系当中,大豆种植同样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操作项目。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农业经济的发展状态以及发展趋势影响着我国经济趋势的走向,同时也体现着我国的农业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地区正在不断扩张大豆的种植面积,以提高产量以及质量,缓解我国市场对大豆产品的需求压力。然而这是理想的目标,在实际的发展中会出现病虫灾害,如果种植人员不及时进行处理就会造成减产,影响种植户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1我国大豆发展現状

中国大豆消费量巨大,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现在变成每年不得不向外国进口大量大豆,以满足作为粮食和油料作物的需求。因此,我国实施“大豆复兴战略计划”,全面推进国内实现大豆方面的“扩面、增产、提质、绿色”。扩大面积、进步单产、进步质量、绿色开展就是这四点具体的解释。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农业农村部表示会对玉米和大豆给予一定的生产补贴。在国家内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大豆种植品质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2大豆种植技术

2.1优良品种选择与种植处理

大豆起源于我国,据记载已有5000多年种植历史,随着我国生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大豆种植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基因优良的大豆品种供农民种植选择,不同大豆有各自的优点和特征。在选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选择抵抗力强、品质优良、产量高的品种。在种植前,应先处理好大豆种子,细心筛选,选出没有腐坏、没有虫眼且颗粒圆满的的豆种,之后在阳光下晒足48h帮助种子发芽,并在播种前做好种子的灭菌处理。

2.2播种时机与土壤翻整

我国大豆种植分春、夏两个播种季节,清明过后是种植高峰期,但由于南北跨度较大,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播种进程有快有慢,播种时间有早有晚。当土壤深为5cm、温度在10℃时,是播种的最佳时机。除了要选对播种时间,还要做好土壤翻整,在播种14d前,种植大豆区域的深层土壤要暴露在阳光的紫外线下,以减少土壤中的虫卵和病菌,同时清理残留的塑料、石子、杂草等废物。

2.3播种量的确定

首先,将已经测定的种子百粒重换算成每千克粒数。测出品种百粒重是20g那么每千克粒数为:100粒1000g÷20g=5000粒。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每667m2保苗株的数量,依据辽宁省的耕作环境和管理水平,再加上机械、人工、牲畜在田间工作过程中对苗木的损失,一般田间损失率可按15%/667m2~20%/667m2计算。依据固定单位面积上设计的保苗数加田间工作的损失率,如某品种计划保苗2.5万株/667m2,田间损失率按照20%,则播种粒数为30000粒/667m2计算方法是:2.5万株+2.5万株×20%=30000粒。

最后,计算固定范围的播种量。其公式如下:播种量=播种粒数/667m2(1kg种子粒数×发芽率)。例如,计划播种30000粒/667m2,已测得种子粒数为5000粒/kg,已测得发芽率为95%。代入公式:30000粒/(50000粒×0.95)=6.3kg。

2.4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一种能够影响大豆栽种生长质量的因素,想要保证大豆的产量实现有效提升,就需要保证大豆的成长质量,种植密度对于油料农作物而言是需要严格把控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油料农作物具有品种繁多且品类复杂的特点,其种植对于生长条件以及环境的要求都各有不同,会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生长特点。如果在种植的过程中没有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则会导致种植区域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进而影响土壤中营养补给比例的均衡性,导致大豆生长的特性失去控制,所以在种植期间必须做好相应的规划,保证大豆的生长空间以及生产条件。

2.5栽培管理

大豆的栽培管理是控制大豆生长过程的关键,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种植时机和种植的深度,避免过深或过浅的播种导致病虫害多发,在出苗后要及时检查是否存在缺苗状况,并进行补苗,做好后续的定期除草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大豆的种植密度,当大豆每株距离过大时会提高单株产量,却不能使总产量最大化,因此,种植密度要根据当地环境气候与大豆品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土壤肥力高,大豆茎枝多且长势喜人时,可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2.6水肥管理

科学严格的水肥管理,可以为大豆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保证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在栽培过程中注意肥料的使用并严格控制相互搭配。在大豆种植前,种植者通过对土壤肥力检测和对大豆品种特点的了解,制订施肥计划和确定施肥日程,选择合适的化肥,并控制用量,注意有机肥料的搭配。加强大豆根系水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帮助大豆稳定健康生长的同时,降低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避免干裂、酸化,大豆种植要保持长远目光,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7病害防治

2.7.1大豆根腐病

根腐病在大豆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的可能,其造成的减产危害在20%~75%,危害严重时减产情况更严重。

2.7.2大豆菌核病

此病菌的危害主要在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染病初期主要在茎和秆上出现黑褐色的斑点,随着时间对的推移黑褐色的斑点上出现了白色的棉絮状菌丝和白色细小颗粒,随后白色颗粒变成黑色颗粒。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药剂防治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核菌净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2.7.3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发病时间一般集中在6月上中旬~7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豆荚发病从嫩荚期开始,到了鼓粒期达到发病高峰期,遇到在7月份~8月份温度高雨水多的年份发病会更重。病害严重的叶片,叶片上长满了病斑,造成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叶片过早脱落,导致减产20%~30%,品质也会降低。药物防治:首先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播种,或者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也按照种子量的0.3%拌种,此外,在大豆开花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kg+兑水450kg/hm2。

2.7.4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

大豆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世界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该病一旦发生,轻则使大豆减产10%~20%,重则可达30%~50%,甚至某些产区因大面积发生而颗粒无收。防治方法:目前应采用合理轮作为好。也可以选育抗病品种,减轻发病概率。还可以利用药剂进行防治。

2.7.5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大豆食心虫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等其他称呼。其幼虫蛀食豆荚,导致豆粒残破,影响后续大豆结粒。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秋季要进行大规模的翻耕,提高越冬死亡率,减少虫卵基数;利用大豆食心虫的天敌赤眼蜂对其进行无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可以采取敌敌畏熏蒸、喷粉、喷雾等药剂防治。

结论

综上所述,大豆的成品效果与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该结合辽宁省具体地区的地质条件及气候变化,选择最适宜当地播种的大豆种子,从选种、育苗、土地翻耕、水肥处理、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出发,构建起完整的大豆质量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霍英杰,周红.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45.

[2]武福强.辽宁地区气象条件对大豆种植的影响与防御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20,8(6):73-74.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病虫害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