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予她伤痛,她回报以至善

2021-12-27 11:05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关工委
中国火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俊两口子都江堰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关工委

邹晓珑家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照片,一个男孩骑在马背上,笑容灿烂。这个男孩就是邹晓珑与丈夫陈华清的独生子。然而,这灿烂的笑容却在男孩13 岁时戛然而止。

“那时我们工作忙,孩子刚上学时我们只得把孩子送到贵州亲戚家,孩子一去就是4 年,我们只能在春节期间去看望他三四天。” 邹晓珑说,夫妻俩对没能好好照顾孩子感到内疚,在孩子11岁时,他们把他接了回来。 “他一头扎到老陈的怀里,又笑又跳。” 邹晓珑至今都记得儿子回到自己身边时那个高兴劲。

一家团圆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儿子患上了白血病。邹晓珑与陈华清两口子的爱,单位、学校、亲朋好友的援手最终也没能从病魔手中把孩子拉回来。

“我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了,那就把这份爱给那些困难的孩子们吧。”

儿子的离去,让邹晓珑一度抑郁。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到医院去看望患病孩子,还会带去一些善款。慢慢地,她从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决定把自己对儿子未尽的爱献给其他的困难孩子。邹晓珑说,她没有钱,但是她依然能帮助别人。活着就是她一生的修行。

1994 年6 月的一天,她偶然看到电视上关于通江县贫困学生的报道,看着看着,她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她跟丈夫商量后决定要帮助这些从未谋面的孩子们。通江县向夫妻俩推荐了一位叫小珍的失学女孩,两口子一年就资助了这名孩子上千元,孩子得以重返校园。1995 年,两人又资助了另一名女孩。两口子省吃俭用,倾尽所有来帮助病患、贫困、留守儿童,他们还动员几位亲戚加入,亲戚们也先后捐助了5 名贫困生。不仅如此,2005 年,两口子一起登记成为成都市红十字会的遗体捐献志愿者。

然而,命运却并未因为邹晓珑的善良而善待她。

2007 年,邹晓珑的丈夫陈华清身患重病,离开了人世。她的世界几乎坍塌,感到身无所依的她曾两度自杀。但是,想着还有那么多孩子需要她帮助,想着丈夫与自己并肩走过的公益路上还有许多丈夫未尽的心愿,想着那些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好心人,邹晓珑又扛着命运重新站了起来。

按照丈夫的生前志愿,把他的遗体捐献用于医学教育后,邹晓珑更加忘我而坚定地走上了爱心助学的公益之路。

“我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了,那就把这份爱给那些困难的孩子们吧。”

“老陈,你走了,你想做却还没有完成的事,放心,我会替你完成的。”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邹晓珑拿出国家给自己的“失独家庭补助”资助了一名在都江堰中兴镇九年制义务学校就读的灾区女孩小俊。邹晓珑曾两次去都江堰中兴镇看望小俊。她为小俊送去衣物。当时女孩正在学校,通过女孩父亲的手机她听到小俊叫她“邹婆婆”。邹晓珑向小俊承诺,只要她好好学习,就会一直资助到她上完大学。

回到成都的邹晓珑在一次坐出租车时看到了资助都江堰中兴镇建学校的“爱心车票”,她买下了出租车上所有的“爱心车票”,第二天又拿出积攒的1800元,专程到市红十字会捐给地震灾区。“我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邹晓珑的愿望一直是这样朴实。

2010 年,邹晓珑看到媒体报道山东农村一名3 岁的小女孩为了在火灾中抢救出妈妈的新裙子而烧得面目全非。她打听着找到了小女孩。家庭困难又善良的小女孩,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山东和四川两地携手援助,全力抢救她。邹晓珑也尽心尽力地帮助这个小姑娘。直到现在,她还一直和这个女孩保持着联系,每年200 元的压岁红包一次也没落下过。

邹晓珑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替我的孩子感恩、回报社会。我是一个普通人,凡事尽力而为。我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我特别希望天下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些年里,我接连遭受失去爱子、失去爱人的重创,如果没有那么多好心人关心我、帮助我,我也走不到今天,我要好好活下去,把公益慈善和关心下一代当作我余生的事业,一直做下去。”

猜你喜欢
小俊两口子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彩铅画《锦鲤》
邻桌的故事
那老两口子
BONBONLAND—2017都江堰·西部音乐节将于国庆黄金周举行
拜水都江堰
爱看热闹
两口子等
识时务者为俊杰
警惕孩子“抄袭”不文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