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玉米籽粒机收社会化服务探究

2021-12-27 20:17河南省舞阳县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冯小丽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5期
关键词:漯河市机收联合体

○河南省舞阳县农机推广服务中心 冯小丽

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杨鹏辉 张景明 鲁镇胜

玉米是漯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年产玉米65万吨左右,2020年,漯河市玉米种收机械化水平96%以上,其中机收水平92%以上,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含专用割台)保有量达到948台,籽粒机收面积达到66.65万亩,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52.26%,全市玉米籽粒机收率首次超过玉米摘穗机收率,成为漯河市玉米生产机械化收获中的主导技术,成为我国夏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排头兵”。

经项目课题组调研分析,2020年漯河市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只所以快速发展,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是得益于国家、省、市相关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漯河市实施,成功总结出一套适宜本地区的玉米籽粒机收集成技术模式;二是得益于国家、省、市大型示范演示活动连年在漯河市的举办,营造了使用该技术的技术氛围;三是得益于收获期晴朗的天气,有利于收获后籽粒的干燥与晾晒;四是得益于全市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实践创新,高含水率玉米籽粒的收售解决了玉米种植散户的籽粒干燥与销售难题等等。

2020年漯河市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大规模实施的“关键性”因素是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实践创新。本文通过对漯河市玉米籽粒机收生产中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大量调查进行研究,发现基层社会化服务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得到国家、行业、企业等对基层社会化服务的重视,完善玉米生产全过程产业链条,推动玉米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漯河市玉米籽粒机收社会化服务现状

玉米籽粒机收社会化服务按服务性质可分为基层社会化服务和产业体系社会化服务。基层社会化服务偏重大规模实际生产,包括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粮食收储企业等;产业体系社会化服务注重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包括政府或从属机构、技术研究机构、产业内相关企业等。根据课题组执行国家、省、市玉米籽粒机收项目及相关调研可以发现:

1.产业体系社会化服务有所改观。漯河市玉米产业体系社会化服务之所以有所改观。一是政府引导。主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讲话要义,提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粮食生产供应链基础地位,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现代农业优化布局、绿色高效生产和粮食安全相统一,即“三链同构”思路与理念。二是技术支持。已建立“产、学、研、推、用”技术研究模式,促进育种、栽培、植保、土肥、相应配套生产机械等开展技术领域广范围合作,引进玉米高质量生产相关试验示范项目,为夏玉米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市场需求稳定。漯河市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粮食收购企业多、饲料加工业和养殖业发展规模较大,玉米需求量大;但收购标准也很高,除了要求安全含水率、低杂质率的同时,对于产生霉变的玉米绝不收购;同时,企业为节省自身成本、简化生产工序、保证自身效益,对达到要求,可直接入库或者投入生产的玉米,愿意提价格收购。

经过课题组调研,玉米行业运行机制仍存在脱节现象,主要表现为技术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由于漯河市地处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生产易受到病虫害威胁,收获后破碎玉米易产生霉变等原因,玉米品质差、毒素含量高等。漯河市需求企业,特别是饲料加工业大部分从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收购大量玉米作为主料,而本地玉米只能作为辅料。因此,课题组将现阶段漯河市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定位为“低层级技术”,并提出夏玉米生产“三低一高”标准。

2.基层社会化服务机构不完善、服务能力弱。基层社会化服务机构不完善。据统计,漯河市2016年以前注册的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有1470余家,由于人力原因,本次调研只选取了其中的127家。127家合作社共种植玉米11.24万亩,大部分流转土地改种其它经济作物;127家合作社拥有摘穗型玉米收获机36台、玉米籽粒收获机102台、烘干机有22台套。由于无粮食收储企业和烘干企业相关资料,难以调查,仅从调查合作社时作为了解选项,在调查中发现,粮食收储企业少之又少,特别是具有粮食烘干设备的收储企业更少,全市仅有两家烘干能力在100吨以上的烘干企业。

基层社会化服务能力弱。127家合作社102台玉米籽粒收获机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大部分合作社通过引进或外出跨区作业来进行玉米收获,共引进82台玉米籽粒收获机,与本有机具共收获玉米11.04万亩;11.04万亩玉米按500公斤/亩计算,将生产5.52万吨,合作社现有22台套烘干机按平均每批次30吨,以每天两批次的烘干速度,天烘干能力1320吨,11.04万亩玉米约需42天完成,显然收获期不可能拉到这么长。同时,在调研中还发现,大量烘干机因燃料环保问题“停摆”;另外,合作社多为循环式烘干机,根据项目试验数据,循环式烘干机会造成玉米二次破碎。

二、影响玉米籽粒机收社会化服务因素简析

不管是产业体系社会化服务中技术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还是基层社会化服务机构不完善、服务能力弱等,均为影响玉米籽粒机收社会化服务的表象,究其原因:

1.市场因素。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这只无形的“大手”,仍有“触角”失灵的方面。市场的逐利性质,忽视新兴产业前期的开发与投入。例如,玉米柔性脱粒方式的研发迟缓,大部分机具仍然沿用谷物联合收获机设计理念与工作原理,致使玉米破碎率很难控制等。

2.产业体系因素。玉米产业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产业运行机制不完善。例如,玉米育种、栽培种植、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收储烘干、需求企业等难以形成一个整体;这些既有技术研究的缺失,也有机构和运行机制“惰性思维”惯性等。

3.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因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因素主要指国家政府相关政策的缺失或问题。例如,市场粮价不稳定,挫伤玉米种植积极性;农机购置补贴设置不合理,大型先进机具发展缓慢;粮食烘干工厂建设难以启动,老旧烘干机具改造得不到解决等。

4.机构设置因素。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看似单一技术,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气象、育种、农机、农艺等多个部门,而这些部门又是“各自为政”,甚至存在“技术壁垒”,难以形成合力,提高技术实施质量。例如,影响籽粒破碎率的主要因素是玉米籽粒含水率,机具滚筒转速和凹板间隙;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育种技术、栽培技术、气象工程技术、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等等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5.推广模式因素。长期的行政推动推广模式固化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行为,不管是什么技术都是按照“政府(主管部门)+试验示范项目+园区(基地)建设 +宣传引导”推广模式,虽然此种模式在技术推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种模式也淡化了市场的作用,使新兴推广力量发展滞后,延缓了社会广范围的参与等。

6.合作社性质因素。合作社是市场的产物,其性质仍为“利益至上”、自主经营,缺乏社会契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培育、培养、引导,有利“趋之若鹜”,无利“避之不及”,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新技术难以落实实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烘干机因燃料环保问题“停摆”;智能操作技术的应用迟缓,智能操作技术有利于播种质量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是解决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损失率和增产的有效手段,等等。

三、社会化服务措施及建议

在玉米籽粒机收技术推广过程中社会化服务建设至关重要,漯河市政府提出的“三链同构”思路与理念,具有很好的“抛砖引玉”作用,也就是需要政府引导,立足乡村振兴,强化机制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1.建立玉米产业联合体。玉米产业联合体应由政府引导,立足乡村振兴,以各省、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为基础,吸收与玉米生产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机构(含国家公益性和社会性农机、农艺等)、企业(含育种、机械制造、饲料、食品加工等)、区域气象研究机构、农业经纪人机构、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广范围参与的“政、产、学、研、推、商、用”为一体的玉米产业联合体。联合体可根据现阶段主要问题和未来玉米生产发展趋势制定玉米产业发展规划,并根据联合体各成员单位优势建立相应的研究与实施组织,集中力量开展玉米生产相关的技术攻关,提出短期与长期解决方案,补齐短板,推进玉米生产技术集成模式标准化生产,推进玉米生产社会化服务向玉米生产全过程、全产业拓展。

2.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玉米产业联合体应按照“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1)按照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企业“首建”原则,由国家和玉米使用企业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提出玉米的使用要求。比如蛋白质含量、籽粒破碎率、重金属含量、糖度、颜色、品相、数量等。

2)按照统筹原则,由联合体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企业使用要求,结合联合体成员单位专长(或联合体内招标)组建气象、育种(含育种企业)、栽培、植保、土肥、农机(含播种、植保、收获、烘干作业机具企业)、相应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参与的技术攻关组,提出阶段和长期解决方案,形成国家战略或该使用企业要求的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由联合体生产实施组织按照企业订单,组织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大规模生产。

3)按照协调发展原则,由联合体协调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使用企业废料利用技术的研发,同时,协调甲使用企业与乙使用企业生产废料利用对接。

4)按照共享原则,建立技术研发基金,由国家发展战略政府投入的资金和企业利润中提取的资金组成,并严格技术研发使用原则;同时根据玉米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技术储备制度,满足玉米使用企业持续发展要求。

5)按照谁参与谁受益原则,联合体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根据成员单位和参与个人在技术攻关中的贡献享有同等知识产权,严禁“虚报冒领”、“冒名顶替”行为。

3.建立创新奖励与懒政怠工惩戒机制。

1)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对联合体成员单位或个人自由结合进行的自选技术创新成果,给予荣誉与资金的奖励,并鼓励(1+1)×n技术研究模式(即多学科不同层次研究模式)在联合体内的推行,营造联合体技术融合氛围,补充联合体技术储备量。

2)建立惩戒机制,对承担联合体技术攻关项目的成员单位或个人,违反联合体章程、运行制度以及懒政怠工行为给予惩戒,对于多次劝诫不改的单位或个人劝退联合体并纳入“征信”体系。

四、结论

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只是玉米产业体系中一项省工、省时、节本增效,适应玉米产业化发展需要的收获方式,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当前减少玉米机收环节、降低损失、提高玉米收获质量的有效措施。但在推广与应用方面社会化服务矛盾较为突出,需要各方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解决实际困难出发,推广先进技术,为玉米生产提质增效、良性发展作出创造性的贡献,从根本上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切身的利益,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产业技术支撑。本文立足漯河市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调研分析,对社会化服务的设想也仅为一家之言的探讨,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漯河市机收联合体
扛稳粮食生产重任 大力推进水稻机收减损
EPC总承包模式下联合体合作体系构建
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政府提供防汛地图
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
机收包谷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勤勉敬业的践行者 锐意革新的带头人——记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漯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