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研究活动的策略研究

2021-12-27 10:50王国海
学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开展策略

王国海

摘 要:科学课程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小学生理性精神、提升其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研究活动是科学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科学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了科学课的重点教育目标。本文对小学科学课程研究活动现状进行简析,从制定分层活动目标、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引进新型活动设备、创建科学合作小组、巧设科学探究问题、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合理应用生活素材等方面,探析小学科学课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關键词:小学科学课;研究活动;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38

对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让他们养成积极探索、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促使其在生活中吸纳科学知识,从而体现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一、小学科学课研究活动的开展现状

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冲击,小学科学课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形式主义较为严重。研究活动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当前科学活动中,教师并未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展开精心设计,使研究活动成了一种表面形式。其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致力于达成统一的教学效果,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性引导,违背了小学科学课程研究活动的本质。最后,重视结论、忽视过程也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明显弊病。如果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出了错误答案,教师会急于寻找另外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回答问题,而没有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展开科学化的引导[1]。

二、小学科学课研究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制定分层活动目标,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

在小学科学课研究活动中,不同的学习主体具有各不相同的学习需求,只有真正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科学活动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为了满足不同主体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教师可以制定分层活动目标,让学生能够在针对性目标中获取对应性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独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使拥有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模式、学习兴趣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不过在当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的意识,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和思维差异,以统一化的标准和模式开展科学活动,既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也没有总结学生之间的差异点,制定的活动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阻碍了学生群体的成长和进步[2]。对于科学活动中现存的目标与现实情况不符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学生群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层次化的科学活动目标,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获得与之水平相契合的指导方案,使学生在层次化、递进式的活动目标中学习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养,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科学课研究活动的效果。

(二)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科教学的最佳状态,而在小学科学课研究活动中,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活动中灵活调动知识储备,顺利解决科学问题。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以趣味化的形式让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奥妙,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研究活动中及时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升科学课研究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在现阶段小学科学研究活动中,部分教师割裂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或直接开展研究活动,或只关注理论教学,使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不对等的问题,很难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也无法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研究活动的进程受到了阻碍。为了强化小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素养,促进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在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关系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和规划理论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吸纳和掌握更多基础知识,为后续研究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引进新型活动设备,增强研究活动效果

实验设备和科学器材是科学课研究活动的必备元素,如果活动具备专业化的设备,那么研究活动的效果自然会加强。为了增强科学课程研究活动的效果,学校可以联合教师引进新型活动设备,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器材,让他们能在实验器材的辅助下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以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器材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然而,受教学资源紧缺和学校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小学科学研究活动缺乏必要的设备支持,教师只能应用陈旧、落后的器材开展活动,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研究效果,还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部分教师还会因缺乏设备而取消研究活动。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可以在尊重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引进符合小学科学教学特征的设备和器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科学探索提供物质资源,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专业化设备的支持下完成既定的活动目标,达到增强研究活动效果、提升小学生理性思维的目的[3]。

(四)创建科学合作小组,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要培养目标,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科学课的研究活动中创建科学合作小组,为学生提供合作和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组员结构合理的小组中互帮互助展开深入研究,推动学生向深度学习的方向迈进。但是在现阶段小学科学研究活动中,一部分教师未能认识到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没有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仍然以理论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还有一部分教师明确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却没有展开科学的分组,更没有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导致小组内部出现秩序混乱、学习目标不清晰的状态,学生的探究能力无法得到飞跃式提升。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学生特征的基础上,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创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让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能够在组内共享信息、交流感想,使他们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精神。

(五)巧设科学探究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他们主动探索和吸纳知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具备求知的欲望,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小学科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巧设科学探究问题,在问题中融入悬念性和趣味化的内容,让学生产生疑问并在疑问的驱使下展开自主探究,在求知欲望的引领下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由于个人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不足,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很难设计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也无法给予学生科学化的引导。在缺乏教师有效引导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不积极,求知欲望非常淡薄,严重影响了科学活动的开展进度和效果。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让他们主动探索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设计和提出具有探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展开活动,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活动中,久而久之,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就会不断增强。

(六)使用信息教学技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充分理解抽象的科学理论。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在研究活动中自如應用科学理论,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教学技术,让学生以形象化和直观化的手段理解基础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将抽象思维转化为直观思维,促使学生在科学实物图片、实验教学案例等资源形式中理解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研究活动中。不过,部分教师未能在科学活动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既没有针对具体的科学理论展开拓展教学,也没有以形象化的手段再现基础知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停留在表层。为了改善科学活动的现状,教师可以结合基础科学理论知识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和支持下,将抽象化的文字理论转化为具象化的图片、视频等内容,使他们能够在观看和分析具象化资源时理解理论知识,并合理应用知识解决研究活动中的问题。

(七)合理应用生活素材,丰富研究活动内容

研究活动的内容对科学课研究活动的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内容,科学活动的效果就会不断加强。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生活素材,选定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利用生活资源展开研究,在完成研究任务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安全。但是,部分教师受“唯教材主义”思想的影响较深,未能在科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的素材。对此,教师可以转换思维,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引入生活化的实验素材,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增强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结语

科学研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提升对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视程度,从多个方面精心设计和规划,为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科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完成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段连江.创造性地开展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对策[J].新课程,2020(16):178.

[2] 黄芳.促进小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J].新课程,2020(31):88.

[3] 陈燕燕.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优化设计[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1):97.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课开展策略
小学科学课物理环境的建设研究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的几点思考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探析
小学科学课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分析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
初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