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困在数据里

2021-12-27 00:43何可以
当代工人·精品C 2021年2期
关键词:艺人明星

数据里藏着走红密码

30万名艺人每天都在被各种各样的数据监测。

在这里,他们的“生命”是另一种形态:数据是血肉,榜单是肢体。每一个数字,是最基础、最精细的细胞,用来量化、检测每一个艺人的“生命力”。

花5万元买一个账号,你便能解锁一个艺人的“生命报告”。

一家数据公司向所有人开放了上述付费通道。无论谁买,无论买什么咖位的艺人,报价都是5万元。从付费成功开始计时,有效期一年。

无孔不入的数据网,7×24小时实时丈量着艺人的价值,也试图引领人们的认知。这个数据产品分七大脉络,分别为:舆情监测、风险分析、粉丝运营、商业价值、粉丝战斗力(全网讨论量)、无效声量占比(俗称水军数据)、有效声量占比(又叫脱水数据)。

垂直之下可以更垂直,细分之后需要再细分。商业价值被定义为由热度、口碑、专业、代言决定,热度又由粉丝、媒体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全网搜索量构成。

你可以用一种互联网产品逻辑重新理解粉丝与艺人的关系——粉丝是用户,艺人是产品。铁粉、普通粉、路人粉,这三种类型的用户,以不同的周期和频率,“登录”“使用”着作为产品的艺人。在这套数据体系下,任何可以被观测的行为,都能被评估价值。

某数据公司总裁曹总把艺人的数据报告形容为“体检报告”。艺人付费除了问诊自己,买竞品、对家的数据也是普遍现象。位居榜单第一的明星数据,总是被争相购买。

他们会适时为艺人提供服务。针对当红艺人的叫“护航”——“因为最火的(艺人)担心自己出事”。提供给二线艺人的叫“领航”,他们的诉求往往是“我怎样能重回一线?”给不知名艺人的分析,叫“导航”。譬如一个练习生,在娱乐圈没有姓名,“但是我想看鹿晗当年怎么火的,就可以买鹿晗的数据。”

数据里藏着走红的密码,也能给出避免犯错的预警。“翻车”艺人的数据报告是硬通货。“他们买的永远是看风险的那个模块”。

娱乐圈艺人多如过江之鲫,曾经品牌靠经验和体感寻找代言人,但现在,一个明星、一部电视剧、一首歌到底火不火,不同的人群拥有截然不同的体感。他的个人特质是否与品牌匹配,是不是有隐藏的风险,粉丝和购买人群的重合度,带来多少获客成本、节省多少推广成本……看起来,数据是最稳妥的参照标尺。

打工人

入行5年,刘露丝的电脑里有无数个以艺人名字命名的PPT。它们的版本通常随热搜更新,随时做好准备,发给导演或品牌方,将艺人推向市场。

这份PPT通常以艺人最新的写真做背景,首页是身高、体重、代表作。基本信息之后,接下来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数据,比如他的微博粉丝是多少,什么时候登上过热搜。

转评赞要找水军公司。100个转发的单价通常在2元~3元之间浮动。刘露丝的经验是,转发量3000,加上评论和赞,差不多一万的数据——这样一单,大概2000元左右。

至于粉丝数,刘露丝说,虽然明星可以因为单个事件掉粉,虽然水军涨粉/补粉会收到来自微博神秘力量的限制,但长久来看,“那么多年,哪有明星的微博粉丝数降下来过?”

除了粉丝,明星本人的自尊心也需要数据加持。“我一个《偶练》明星怎么可以被一个《青你》的明星压在下面?我的转发量一定要比他高!”这是刘露丝亲身经历过的明星心态。

粉丝数、转评赞、热搜……这些数据的意义最终都导向明星价值,而明星价值的终极体现,是带动消费的能力。品牌对艺人的常规要求是,发一条微博,带电商官方店铺链接,然后他们就可以从店铺后台查询,这个渠道进来的人有多少。

这也是市场对流量艺人新的要求:不仅要充分开发、调动粉丝群体的情绪和能量,在需要的时候,使其极尽狂热、死忠,具备高效的号召力和行动力,还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精准地引导、控制,甚至扑灭它。

把热搜写进合同里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如今天一般,明星和产业会如此需要粉丝。用艺人宣传安津津的话来说,无论如何明星都一定不能激怒粉丝。你能做的就是沉默,让粉丝满意、高兴,让他们留下来。

流量艺人有数据女工冲锋陷阵,非流量、知名度不够的艺人,就只能靠买。数据维护费用是艺人宣传工作的固定成本。安津津带的艺人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女演员,粉丝不是很能打。除必须的营业外,女演员只能听从工作人员的规劝,少发无关的微博。“你每个月花出去在数据上的钱就很多了,又没有赚那么多的钱。”公司最近给这位女演员的规划是接一些仙侠剧——按照规律,这类剧的用户和追星少女群体比较匹配,“希望她能拥有能打的粉丝,为她去做数据、做宣传,这样起码我们也省一点钱。”

捍卫数据繁荣的巅峰之战,是对热搜位的争夺。营销公司老板张小肠称,每月总能遇到一到两位客户,要求“把热搜数写进合同里”。“说实话,这是不合理的事,因为不是花钱就能办到的。”

《乘风破浪的姐姐2》开播前,张小肠接待了一位70后“浪姐”。這位女艺人多年来远离娱乐圈一线,但最近紧随潮流,陷入对热搜的狂热追逐中。她不打算为张小肠列出的热搜渠道费全盘埋单,但需求不容动摇:“死命地要热搜——前三。”

节目开播当天,“30个姐姐都在冲热搜”。张小肠气恼:“就因为她跟我砍价,耽误了最好的时机,导致我们4点才开始操作。结果那天曝了华晨宇的事,热搜榜变得特别难冲。”

把他卖掉

只要是产品就有迭代,就有淘汰。

刘露丝见识过市场对产品的无情。她记得2019年底,公司一位艺人在练习室跳舞,老板带着宣传团队在隔壁会议室盘账。经纪人抱怨:几个月的宣传费都没有结过,水军天天催债。老板质问:他到底还能不能赚钱?

“我们这帮人,平时和他很亲近的人,在旁边的会议室讨论怎么把他卖掉。”刘露丝无法把老板的“贱卖”计划告诉艺人,“但你会对你的朋友保留这些事情吗?所以我们根本也不会是朋友,我们无法交心。”

作为文化资本创造物的一部分,艺人的命运极不稳定。供大于求,是这个行业的基本运行逻辑,少数人的成功掩盖了大多数人的窘迫。

每年,选秀机器会为市场带来几百张新鲜面孔,行业竞争和淘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残酷——这正是数据公司的生存空间所在。从事娱乐数据行业的曹总认为,“只有稳定的50个人可以选的时候,你不需要太复杂的分析,因为怎么选都不会太错;突然变成500个人的时候,就一定会用数据。”

数据预测不了生老病死,预测不了一个人何时犯错,甚至也无法阻止一个艺人减肥或者发胖。

刘露丝看着曾经共事的那位艺人日渐消沉。至今,这位艺人都没有被卖掉——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手。所有人对这场买卖都已经厌倦,包括他本人。唯有数据系统永不停歇地高速运转,不带一丝情感地抓取、记录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一举一动——即使他们已经被市场抛弃。

猜你喜欢
艺人明星
潘俊芳:指尖上的守艺人
明星猝死背后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花灯艺人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
明星搞怪sho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