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盛开

2021-12-28 08:56侯群华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1期
关键词:宣讲团大婶驻村

侯群华

2020 年国庆节后不久, 作为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驻镇平县肖营村第一书记, 我有幸参加由南阳市委组织部、南阳市委宣传部、南阳市扶贫办联合组织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巡回宣讲活动,感触颇深。面对几千乡亲,5 场宣讲让我5 次落泪,不是我的泪点低,是每一位报告团成员的扶贫故事太感人,叩击着每个人的心扉,图文并茂震撼着观众的心灵深处。

一天两个专场,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即便宣讲完了,我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 回味着这几天从试讲彩排到各个县(区)现身宣讲,挥之不去的是与乡亲们虽短暂接触却留下的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意。

是啊,在每场的热烈掌声中,我也领会到了宣讲者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情怀。 故事中,有的单位连续帮扶同一个村长达16 年之久;有的党员对村里有了感情舍不得走, 群众也挽留不让走;有的靠党的好政策走向了脱贫致富之路;有的从上初中就享受着政府的教育补贴, 直至大学毕业;有的是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不畏艰难,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为群众打通小康大道上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催人奋进或感人至深的情景,伴随着PPT宣讲课件上那一幅幅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图片,不仅冲击着受众的心灵,也激励着大家继续前行。

从南阳市区返回镇平县肖营村的路上, 与一同乘车的50 多岁的内乡县子育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伟聊了一路, 再一次领略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王建伟说,这么大岁数了,在舞台上,不想讲辛酸落泪的故事。 他的处事观点就是当出现群众纠纷或邻里矛盾时,要以理说服人、以德感化人。他说,有一次,在一个工地上,铲车误推了群众家的祖坟, 在外地工作的家族人员义愤填膺地赶回来闹事,矛头直指负责施工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扬言扒他家的祖坟报复。 危急关头, 王建伟挺身而出:“是我安排他负责这项工程,责任在我,要扒去扒我家的祖坟吧! ”一句担当的话立马让气氛缓和下来。

据了解,为了使扶贫项目顺利落地,王建伟把自家的房屋腾出来给一位做药材种植的村民用。儿媳妇沉着脸抱怨,人家往家里拿钱,你却往家里拿药,你得的是什么“病”啊? 为了做一个村民的思想工作,王建伟与这位村民彻夜长谈。 这位村民终于被感动,服从村里的征地安排。 从这位村民家出来,王建伟迎着朝霞,眼泪顺脸颊肆意流淌,不知是喜悦还是委屈。 他就是用这种忘我的精神,仅用两三年时间,一改村里“赶集带干粮”“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落后贫穷面貌,让群众走柏油路、住特色房、饮安全水、上卫生厕、吸清新气、用燃气灶、开小汽车。

同车返回的还有镇平县脱贫典型任洋洋小姑娘,风华正茂的她宣讲的是《党恩下孤女老父的重生》。据了解,养父抱养她时已经60 多岁。现在,年过八旬的养父在幸福大院里安度晚年。 宣讲结束后,任洋洋仍按捺不住激动和感恩的心情说,要不是“四集中”帮扶政策,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甚至有了放弃工作、不恋爱、不结婚的念头,回去照顾老父亲。 现在好了,不仅交了男朋友,养父在幸福大院里也有人照顾。

无独有偶, 另一个脱贫典型陈双小姑娘与任洋洋有着类似的经历。 父亲不幸得了骨髓瘤,昂贵的化疗费压得她们一家喘不过气来, 使睡在重症监护室外楼道上的她和妹妹想一起辍学, 来减轻家里的负担。

然而,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 村党支部书记来了,包村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来了,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她姐妹俩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她说,共产党像母亲一样慈祥,呵护我们,为我们带来了阳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新生活,没有共产党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家的幸福安康。

选派就是命令,驻村就是责任。 驻村第一书记高飞,5 岁的儿子从来没离开过她。可是,她忍痛割爱,深入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偏远山区,与家人经常“失联”。 每次回家,儿子见一回哭一回,以为妈妈不要他了,死缠着不让走。 听到这,在场的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村党支部书记黄翠灵为了做通不愿伐树修路的一位大婶的思想工作, 在那位大婶家守了几个小时。 大婶坐着她站着,大婶说着她听着,大婶做饭她烧火。“闺女,你也是为大家辛苦做事,不容易,树该放就放吧!”大婶终于被感动。这让黄翠灵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可是,她也流过难过的泪水。女儿高考失利时,写给她的信上说:“妈妈,名落孙山,我好伤心,我多想向你倾诉,可你连陪我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多想学习时有你陪在身边,可是,你常陪贫困户家的孩子写作业,为了全村群众脱贫,你当起了全村孩子的妈妈。 ”

驻村第一书记王涛,连续驻村5 年。 妻子说他是个野人, 儿子说他是个飞人。 他从年头忙到年尾,等安顿完手头所有的事,已是大年三十。 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他踏着积雪赶回家,看着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泪水止不住地涌出来。 此时,他背后的电视画面出现了他正用蛇皮袋套住裤腿在厚厚的泥雪中与群众抗风雪的场景, 这就是一名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

还有一位优秀的村委会主任孙兆锋, 父母走得早,他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是党和人民哺育了他,让他完成了大学学业,在大城市里有了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 可是,当他回到家乡时,看到一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仍然荒凉贫瘠, 乡亲们仍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却收入甚微, 他的心就像刀剜的一样痛苦。 他毅然决然地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带领大家战天斗地,硬是拼出一片绿水青山、地肥果硕的新天地。

宣讲团带队的张朝珍深有感触地说:“他们8个人的宣讲都很精彩,我作为台上的主持人,都不敢完整地听完,我怕听完了,被他们的故事所吸引所感动,下一个不知该叫谁出场了。 ”宣讲团联络员、 南阳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魏志军也动情地说:“讲得好,让我场场哭。 ”

8 名宣讲团成员,8 颗盛开的初心,映衬着宛城大地脱贫攻坚战场上波澜壮阔的喜人画卷。 其实,在这花团锦簇的景色里,还有着更悠长、更深远、更感人的故事。 他们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的扶贫人勠力同心、砥砺前行的奋斗情形。 哪里最贫困,哪里最需要扶贫, 哪里就凝聚成了最有力的党组织气场, 越是最艰苦的地区越显示扶贫人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把习近平总书记“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一殷殷嘱托化作奋进的动力, 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群众干涸的心田。 从“输血”到“造血”,从扶贫到扶心,从扶志到扶智,从家庭养殖种植到专业化合作社经营, 从扶贫车间到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从疫情防控到复工复产,无不显现着各级党员干部备战奋战激战攻战的不屈身影。

不光我们第二宣讲团的8 名成员,还有一团、三团的15 名成员,都是从南阳市各县(区)推荐的150多名宣讲选手中选拔出的。 他们只是南阳市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中众多参与者、受益者中的一部分。

不管是省派、市派还是县派,不管是来自五湖还是四海, 你们、 他们、 我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第一书记”“支部书记”“贫困户”, 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同心同德奔小康”。 历程有远有近,故事有长有短,但都饱含着酸甜苦辣。 回首这些年的脱贫攻坚战,彩虹和风雨同在,沾巾堕睫和披肝沥胆同在, 用党播撒的阳光雨露擘画了脱贫攻坚最亮丽的时代风景。 正是这些代表的先进事迹映射出了新时代追梦人心中始终闪耀着的辉煌,之所以辉煌,是因为那一颗颗盛开的初心在金秋十月里汇聚着党的力量、党的光辉。

猜你喜欢
宣讲团大婶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海参“失窃”案
胖大婶
省委宣讲团走进妇联系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马大婶的洗脚房
我有那么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