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体育工作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1-12-28 20:37苏州城市学院毋张明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田克迪
内江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母体体育精神办学

◇苏州城市学院 毋张明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田克迪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面临着如何从机遇型、政策型竞争转向实力型、内涵型竞争的关键时期,独立学院学生体育工作因其“带土移植”的历史渊源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也出现种种不适,存在外部硬件、内涵发展、创新动力三个层面的困境。因此,如何把握独立学院转型期的发展机遇,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独立学院转型期学生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独立学院是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而出现的产物,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和探索,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得到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15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57所,占全国2688所普通高校的9.56%,占全国756所民办高校的33.99%,占全国434所民办本科院校的59.22%[1]。独立学院在量的积累与质的发展上已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但是其作为过渡性的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派生性的制度安排,在现行的实践与发展中逐步问题凸显,尤其是其因传统发展模式及历史渊源已愈发在这一转型中凸显出种种不适,困境叠生[2]。伴随着我国逐渐深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同样面临着结构式转型和内涵式发展之困,在独立学院转型期的重大抉择前,如何从机遇型、政策型竞争转向实力型、内涵型竞争,也成为摆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独立学院学生体育工作亟待转型发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到202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3]。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兴发展力量,独立学院的学校体育课程尚且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存在发展时期短暂,依附母体学校课程,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结构不够完整、缺乏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等问题,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对独立学院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有极大的阻碍[4]。在政策收关之年,从整体上来看,转设期独立学院的学校体育工作仍存在外部硬件、内涵发展、创新动力三方面的困境,仍处于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和设计,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体育工作发展格局。

二、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体育工作面临的现实窘境

(一)外在硬件之忧。

独立学院的体育转型经费突入占比较少,其办学经费来源相对匮乏,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在办学条件上必须的空间配套设施、学科与专业建设、教职工薪酬福利、后勤物业等已经占了独立学院固定经费支出中的大比重,同时转设期脱离母体高校还面临着巨额的“分手费”,这使得原本困难的办学经费几乎照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固有体制的移植使得利益难以分割,独立学院的兴起源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母体高校对于利益的追逐。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模式基本上沿用母体高校的模式,是其“带土移植”的办学产物,在实际中这种模式往往忽略独立学院所处的地域环境、学生差异、发展需要等特殊情况,盲目的移植母体高校的体育工作模式导致独立学院缺乏宏观和特色化发展模式的思考。

体育活动场地与自有师资建设堪忧,在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重心多放在“先上车,后补票”这种与国家招生政策赛跑的办学方式,这种“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在校园建设方面以先满足生活条件为主的实施,运动场地设施则成为校园建设的后期工程,而不健全的体育实施也影响和制约了体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在自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随着独立学院的扩招与在校生的迅猛增加,体育课不得不以大班建制进行教学。在师生比急速拉大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发展一般优先建设专业课师资,公共课师资建设计划常常排在末位。在独立学院自有体育师资队伍不健全的情况下,则需要紧紧依靠母体高校体育资源,这种师资分流与共享的模式,让教师在母体高校和独立学院两头跑,也难以针对学生群体差异与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影响体育师资水平与教学质量。

政策落地时出现“两不靠”的尴尬局面。虽然有国家的政策与引导措施支持,但在现实办学过程中,独立学院却处在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夹心层”地段,既享受不到公办高校的待遇优势,也拥有不了民办高校的政策福利,对标办学质量与办学特色不如公办院校,在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与效益方面对比民办高校也无明显优势。因处在“两不靠”的尴尬地带,政府与社会力量难以在政策与经费上满足独立学院个性化的需要。

(二)内涵发展之困。

体育课程方面特色不凸显。在受场地、师资、办学理念等多因素掣肘下,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选择较为单一,课程设置与母体高校同质性较大,不能因地制宜的满足学生需求以及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需要,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休闲体育运动课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上有明显的缺失与不足。

学校体育文化育人氛围有待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不仅仅以学生为主体,也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体育素质的培养,在第二课堂中加强体育文化氛围营造。独立学院因受自身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固有的短板,以及后天发展过程中认识与积累不足的影响,使其在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理念上、教育环节上、管理方式上存在缺失,导致体育文化育人能力偏弱,难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高校体育精神的凝练不足。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体育精神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意义,不同时期的体育精神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立学院在国家体育精神与办学理念充分融合提炼方面,将精神动力转化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内部动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三)创新动力之窘。

学生体育工作相关政策制定与科研探索能力欠缺。由于独立学院在管理体制、人员、思维上仍依赖于母体高校体制,其管理的系统性、适用性在独立学院运转中有着先天不足,存在对学生群体特征研究不够,与学校体育工作主管部门沟通不及时,对国家学校体育相关工作政策与文件精神拿捏不到位,对自身工作定位认识不清晰,导致出现体育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不严谨、不及时、不适用的情况,同时也缺乏学生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预防与管控机制。独立学院受经费、师资、认识限制,对学生体育工作的科研投入较少,在自有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性的思考,使得在开展体育工作时缺少创新精神与改革意识,在工作理念、方式、评价体系上滞后于国家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标准。

管理思维定势难以实现差异化突破。独立学院的“带土移植”促使学生体育工作管理者对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认识不足,从而未能在母体高校基础上进行突破,建构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体育工作管理体系。母体高校的思维定势问题较为明显,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容易出现盲目性、功利性、同质性,难以实现自我突破。

独立学院学生体育工作定位不清、特色不明。定位与特色是学生体育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动力,独立学院处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区域发展优势,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充分挖掘校地体育特色和课程资源、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内涵和竞争力都是值得探索的重要内容。

三、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体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把握转型期的发展机遇,厘清政策文件精神。转型期的独立学院学生体育工作,应当把握国家应用型本科建设与独立学院转设的发展机遇,充分了解国家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政策措施中的关键问题与重要时间节点,在经费支持、政策支持、体育场地与设施支持上争取改革与发展的红利,以减轻独立学院体育工作外在硬件上的压力。

加强校地优势体育资源深度融合。独立学院学生体育工作,应当积极结合所在地域体育工作发展思路与体育产业发展格局等优势资源,与区域体育资源深度融合,推动高校与地方优势互补,增强独立学院服务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能力与办学针对性。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力量合作,充分借助政府与社会现有优势体育资源推进独立学生体育工作蓬勃发展,建立有效的资源流动机制,实现独立学院与地方体育资源的有效对接。

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独立学院在开展体育工作中找准与强化自身定位与特色,是实现多样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立足所在地市、区域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差异上敢于标新立异,充分把握与发挥错位竞争优势,避免学校体育的同质化发展,形成特色竞争力与持久力。

明确与母体高校权责,加快自有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独立学院在转型期,应当厘清与母体高校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权限与职责,避免出现权限不清与职责不明的情况,并结合自身地域环境、学生群体差异、实际发展需要,形成属于独立学院自身特色的体育工作模式与思路。在自有师资力量薄弱方面,需加强、加快自有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合理、完备的培养方案与职称晋升政策,畅通教师在校内外挂职锻炼的平台,以教学与训练带科研竞赛创新,以科研竞赛促教育与训练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打造产学研结合的骨干师资队伍。

加快“大健康”与“大体育”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结合独立学院体育工作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研究,探索特色明显与实用性兼备的体育课程创新模式,整合并优化独立学院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资源,在实现高校体育技能化的同时,加强健康技能、健康意识、健康行为的养成教育。

以第二课堂为抓手强化学校体育文化浸润功能。以参与普及、浸润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在保留传统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增设参与度与实效性高、新颖的体育赛事,打造独立学院自有的特色赛事传承,确保在校学生均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加强学生参与度高、影响面大的学生体育运动队建设,并发挥其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助推体育运动在校园中的蓬勃发展。充分调动学生体育社团的群众基础与组织优势,为学生自主体育活动提供经费、场地、政策上的保障,估计学院内部在学院、系科、班级层面举行形式多样的三级体育交流与竞赛。顶层设计与整合资源结合,通过体育活动的环境与氛围提升,促使学生形成健康锻炼的习惯。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体育健康活动宣传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养成健康的运动行为与生活方式。

加强独立学院校史研究,努力凝练学校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的挖掘与学习,不仅激励了历代体育人奋勇争先,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5]。独立学院需要将国家体育精神与办学理念进行有效融合与提炼,加强本校体育运动的内涵建设与文化研究,充分挖掘校史中的成长记忆,凝练出学校体育精神,并将精神动力转化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内部动力。

培育学校体育工作创新体系,破除管理思维定势。主动打破母体高校体育工作的定势思维,认可差异、理解差异、运用差异,充分把握学校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性,提升面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认知管理水平,摸清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路和尺度,及时把握国家学生体育工作的政策与方向,以及各关键环节之间的协调关系,形成与工作实际相匹配的管理特色。

猜你喜欢
母体体育精神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真正的体育精神
蒲公英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故乡
真正的体育精神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