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说理”课堂的实践探析

2021-12-28 08:34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鲤南中心小学黄碧姐
内蒙古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说理三位数道理

●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鲤南中心小学 黄碧姐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道理”即数学知识的本质特点,它体现出了知识的生长点与连接点。构建“说理”的数学课堂,是有效提升数学效能的最佳途径。曹培英教授明确指出:“离开了讲道理,数学教学便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规律、性质、法则、算理是抽象且严谨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数学道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的原则,挖掘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努力打造“讲道理”的课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和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同时,教师还要关注课堂意外生成,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明“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教学实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学习逻辑,积极构建“说理”课堂,引导学生对知识背后的道理进行挖掘,将“教材形态”的知识转变成“问题/任务——互动形态”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背后的道理进行探究,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其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进而促进自身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说理”课堂的缺失

在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各种方式渗透数学思想,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借着对“道理”的探究化为形象易懂的知识,教学成效比较明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缺失。

(一)“生本”理念缺位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把数学原理、方法、法则、算理在课堂上阐述清楚,将“说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复习导入、例题分析、练习巩固、课堂小结等环节,紧紧围绕着“道理”一“灌”到底,各个环节根本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理”说不清

一些新教师因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存在先天不足,对教材内容处理不恰当,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脱离,在课堂教学中有“理”说不清、道不明,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三)致“理”于不顾

受应试教育和教师评价机制导向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业评价监测的内容,在教学预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着力点,都围绕着考试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导致小学数学课堂上说“理”的缺位或流于形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效能的提升。

二、“说理”课堂的实践探析

(一)整合认知结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迁移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学习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生的知识是以倒金字塔型的结构积累而成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比较迁移,运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整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建构新的知识序列。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时,教师先通过几道题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这部分知识的要点:第一,相同数位要对齐;第二,从个位加起;第三,哪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这个新知,学生经历了之前的回顾总结,大胆联系旧知猜想并动手计算。通过自己思考,学生总结出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了加数的数位不同,但算理是相同的道理。此时,教师追问:“四位数加四位数,五位数加五位数如何计算呢?”在经历两位数与两位数相加的知识迁移过程及与三位数与三位数相加的对比后,学生对新知了熟于胸,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自然就做到举一反三了。

(二)强化亲历实践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数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例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知识点“折线统计图”,它是一种用于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工具。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观察记录本地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然后将一周内观察得到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出来。之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本地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温度变化趋势。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后运用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理”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设计知识检测和作业,要始终体现生活的宽度和知识的深度。例如,设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知识检测时,笔者要求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作业设计了心情驿站——统计本节课的收获情况。数据较多时,可以先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再转化成具体数据填表。填写统计表时,先要看懂表头,明白每一栏所表示的内容,再看每一格中要填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最后按照要求填表。设计的这些习题与教学例题相似,目的都是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把“理性”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关统计知识的运用是较广的。

(三)善待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意外”发生,这种“意外”是预设不来的,是一种难得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及时抓住此类资源并积极挖掘,进行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同频共振,在沟通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引导中思辨数学之理。通过有广度、深度的辨析、质疑、说理,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学会举一反三,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课前,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他们各自准备自己认为的“平均分”图案。上课伊始,教师让每位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图案,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数字表示方便还是图案表示方便?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大家议论纷纷。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板演、对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用数字表示较为简便。一位板演的学生却不愿擦掉他画的“ ● ”(表示1/2)图形,教师便用方框把他画的黑色半圆圈起来。然后让他用图形表示一百分之一。站在黑板前的他,握着粉笔却迟迟下不了笔。在实践面前,这位学生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其他同学形成共识:用数字表示平均分,比用折纸、画图形表示更简便。

在上述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利用无心之“错”,顺势引导学生“寻找错误”,然后说“理”纠错,最后形成共识,“平均分”的知识点就会牢牢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借助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践,并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以理悟知,明理会知,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能。

猜你喜欢
说理三位数道理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三要点
摆三位数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道理
三位数密码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智珠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